一种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13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针包括针尖部分和圆形基底部分,所述针尖部分采用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美容和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的保护屏障,其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外界刺激物质、紫外线、细菌和水分等有害因素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一屏障保护作用主要由皮肤表层的角质层和皮脂膜两部分所实现的。首先,皮肤表层的角质层是由多层死亡的角质细胞组成,这些细胞通过不断地剥落和更新来形成一个坚实的屏障层。这个屏障层可以有效阻挡外界的刺激物质,而且还能够调节水分的流失,保持皮肤的水润度,避免干燥、粗糙等问题的发生。此外,角质层中含有大量天然保湿因子,能够吸附并保存空气中的水分,保持皮肤的湿润状态。其次,皮脂膜是由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混合而成,它能够形成一层润滑的保护膜,帮助皮肤抵御外界刺激,减少水分的流失。皮脂膜还含有一些天然抗菌物质和酸性物质,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真菌等病原体,防止感染的发生。皮肤在阻止外界刺激的同时也阻碍了针对皮肤的药物渗透进入内部发挥作用的过程,因此需要一种在微创甚至无创情况下将药物送到表皮层以下的药物递送方式。
[0003]微针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药物传输技术,通过微细的针头将药物直接输送到皮肤深层,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微针的高度在几百微米不等。因而这些微针可以穿透皮肤表层的角质层,打破皮肤的屏障,而且不会触及神经和毛细血管,在不引起痛觉和皮下出血的同时将药物更快速、更充分地递送到皮下组织中。相较于传统的透皮给药方式,微针透皮给药有以下几个优势:首先,微针透皮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率和吸收率。微针能够穿透皮肤的角质层,大大缩短了药物穿透皮肤的时间,并且可以使药物更均匀地分布在皮下组织中,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效率。其次,部分药物在口服或注射后容易对身体其他部位产生副作用,而微针透皮给药可以直接输送药物到需要治疗的局部皮肤,从而减少了药物在体内产生副作用的风险。第三,微针透皮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一些药物在外界环境下容易发生分解、失活或者氧化等反应,而在进入体内后也容易被消化系统等代谢分解,而将药物负载于微针并针对特定部位给药可以保护其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最后,微针透皮给药操作简单、安全、无痛苦。相较于注射和口服,微针透皮给药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且针头极其细,不会对皮肤造成明显的伤害,患者的使用体验更加良好。
[0004]玻尿酸(又称透明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组织尤其是皮肤中的多糖分子,在体内发挥保湿、维持细胞外空间、调节渗透压、润滑、促进细胞修复的重要生理功能。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极强的保湿能力,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水分流失,从而使皮肤更加湿润、柔软和光滑。另外,玻尿酸还具有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作用,增加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因此,玻尿酸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美容领域,作为填充物来注入到面部皮肤中,可以有效地改善皱纹、法令纹、唇部轮廓等问题,使人脸部线条更加清晰自然,达到年轻
化的效果。总的来说,玻尿酸具有保湿、促进细胞再生和修复、医学美容等多种优点,成为了当今最受欢迎的保湿补水、改善肌肤问题和整形美容材料之一。
[0005]生长因子是一类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等功能的多效应多肽类物质。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合成、促进血管生成等。此外,生长因子还可以增强皮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虽然生长因子在治疗中具有很大潜力,但其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其半衰期短,容易被分解,稳定性差;其次,由于生长因子的分子量较大,难以通过涂抹的给药方式穿透角质层进入皮肤内部发挥作用。因此,需要探寻适宜的给药方式递送生长因子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皮肤护理和美容领域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拟解决其他聚合物材料本身或交联剂多次使用后可能会导致的在机体沉积等生物相容性差问题(KhaterAhmedSaeedAL

Japairaia,SyedMahmood,Samah HamedAlmurisi,etal.Currenttrendsinpolymermicroneedlefortransdermaldrug delive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pharmaceutics,2020,587:119673.),通过使用玻尿酸材料来避免生物体本身的免疫排斥反应。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针用于皮下快速给药。
[000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为圆锥形,包括针尖部分和圆形基底部分,其高度为200

900μm,基底部分直径为100

500μm;
[0009]所述针尖部分采用5

25w范围内的小分子量玻尿酸为基质制备得到;所述圆形基底部分采用25

150w(具体可为40

100w)范围内的大分子量玻尿酸与5

25w范围内的小分子量玻尿酸的混合物为基质制备得到;其中,所述大分子量玻尿酸与小分子量玻尿酸的质量比可为3:20

3:100(具体可为3:40);
[0010]所述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负载有促进皮肤愈合与再生的生长因子,包括但不限于bFGF、EGF、VEGF、HGF、PLGF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因子的组合;
[0011]优选地,所述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的针尖部分负载生长因子,基底部分负载或不负载生长因子。
[001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0013]1)配制含生长因子的小分子量玻尿酸溶液;
[0014]2)将制备好的溶液加入微针贴片模具中,真空负压除泡使溶液完全填充至模具的针尖部分;
[0015]3)配制小分子量玻尿酸与大分子量玻尿酸的混合溶液;
[0016]4)将配制好的混合溶液加入步骤2)中针尖部分已经填充的微针贴片模具,真空负压除泡使混合溶液填充基底部分;
[0017]5)干燥,脱模,得到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贴片。
[0018]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生长因子包括但不限于bFGF、EGF、VEGF、HGF、PLGF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因子的组合;
[0019]所述含生长因子的小分子量玻尿酸溶液中溶质包括生长因子、5

25w范围内的小
分子量玻尿酸;溶剂为无菌去离子水、PBS缓冲液或无菌去离子水与PBS缓冲液的混合液,所述混合液中无菌去离子水与PBS缓冲液的体积比为1:1

1:10,具体可为1:5;
[0020]所述含生长因子的小分子量玻尿酸溶液中,生长因子的浓度为0

900μg/mL,端点0不可取,具体可为50μg/mL,小分子量玻尿酸的浓度可为0

200mg/m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所述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为圆锥形,包括针尖部分和圆形基底部分,其高度为200

900μm,基底部分直径为100

500μm;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分采用5

25w范围内的小分子量玻尿酸为基质制备得到;所述圆形基底部分采用25

150w范围内的大分子量玻尿酸与5

25w范围内的小分子量玻尿酸的混合物为基质制备得到;其中,所述大分子量玻尿酸与小分子量玻尿酸的质量比为3:20

3: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负载有促进皮肤愈合与再生的生长因子,所述生长因子为bFGF、EGF、VEGF、HGF、PLGF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的针尖部分负载生长因子,基底部分负载或不负载生长因子。4.制备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溶性玻尿酸载药微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含生长因子的小分子量玻尿酸溶液;2)将制备好的溶液加入微针贴片模具中,真空负压除泡使溶液完全填充至模具的针尖部分;3)配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成芬张然李昊展永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