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06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黑色素改性微针贴片的合成和微针贴片的实验与验证,所述微针贴片的实验与验证包括光响应实验、药物释放实验和生物安全性验证,所述光响应实验包括黑色素溶液加热实验和黑色素修饰MN贴片的开关实验,所述生物安全性验证包括细胞毒性测试和溶血率验证;0.5mg/mL的黑色素溶液具有适当的光热效应。MN贴片具有可控的加热活性,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生物安全性物质黑色素对PVA材料微针贴片进行改性修饰,使其在808nm近红外光照下有了优秀的光激发升温特性,并可以达到可控释放药物和提高药物传递效率的目的,使得药物见效快。使得药物见效快。使得药物见效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针贴片
,具体为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针贴片,是由一种可以像创可贴一样贴在皮肤上的粘性贴剂然后以一排微针的方式插入皮肤表层。由于这些微针非常非常得小,所以无法到达神经感受器,也就是说对于患者来说基本上是无痛的,然而它们却足够大到可以进入组织液,也就是包围细胞的介质。这使得它们能提供治疗糖尿病或皮肤癌的药物、管理疫苗和避孕、检测疾病或监测病人系统中葡萄糖或抗生素水平的变化。
[0003]微针贴片正在成为一种用于往人体输送药物或监测某人健康指标的侵入性更小的方法,传统的微针贴片只能进行单纯的药物递送,微针上的药物进入人体后,药物的释放慢,即药物起到疗效的时间长,并且传统的微针贴片光热效果较差,温度不可控调节,因此我们需要提出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采用高生物安全性物质黑色素对PVA材料微针贴片进行改性修饰,使其在808nm近红外光照下有了优秀的光激发升温特性,并可以达到可控释放药物和提高药物传递效率的目的,使得药物见效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黑色素改性微针贴片的合成和微针贴片的实验与验证,所述黑色素改性微针贴片的合成的制备流程如下:
[0006]S1、取7.5g纯PVA溶于50mL离子水中,95℃加热,搅拌2小时至完全溶解,然后在室温下澄清后得到PVA溶液(15%);
[0007]S2、将溶液加入到硅胶MN贴片模具中,然后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复抽放8次后,放入干燥箱烘干12小时;
[0008]S3、然后通过从模具上剥离得到PVA MN,将黑色素(100μL/patch)加入PVA溶液中搅拌,将得到的混合物滴入模具中,干燥后揭出,获得黑色素微针贴片;
[0009]所述微针贴片的实验与验证包括光响应实验、药物释放实验和生物安全性验证。
[0010]优选的,所述光响应实验包括黑色素溶液加热实验和黑色素修饰MN贴片的开关实验;所述黑色素溶液加热实验为对不同浓度的黑色素溶液进行近红外光加热实验,所述黑色素修饰MN贴片的开关实验用红外测温仪记录经过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温度变化周期。
[0011]优选的,所述黑色素溶液加热实验:将5mL黑色素溶液分别稀释成0.1mg/mL、0.5mg/mL、1mg/mL和2mg/mL的溶液,以超纯水为对照组,所有溶液分别在近红外光(808nm,0.84W/cm2)下照射30分钟,每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变化。
[0012]优选的,所述黑色素修饰MN贴片的开关实验:近红外光(808nm,0.84W/cm2)照射黑色素修饰的MN贴片时,保持温度升高5分钟,每分钟记录一次;关闭设备后,将贴片在室温下自然冷却5分钟,同时每分钟记录一次数据,此温度变化循环4次。
[0013]优选的,所述药物释放实验过程中采用的标记物为罗丹明B;
[0014]所述药物释放实验包括如下步骤:
[0015]A1、将2.5mg罗丹明B加入到纯PVA中搅拌,浇注到模具中,制备得到多片负载罗丹明B的微针贴片;
[0016]A2、将其中3片负载罗丹明B的微针贴片分别在4℃、37℃、60℃的不同温度下置于20mL乙醇中释放90分钟,每隔5分钟用移液管各取100μL至96孔板,同时立即加入100μL乙醇,用多功能酶标记物测定结果。
[0017]优选的,所述生物安全性验证:由于微针贴片需要贴在皮肤上,对C57小鼠进行皮肤毒性测试,将经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贴于小鼠背部皮肤,24小时后取出,并对小鼠麻醉后,取小鼠背部皮肤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并与正常皮肤组织进行比较。
[0018]优选的,所述生物安全性验证包括细胞毒性测试和溶血率验证;
[0019]所述细胞毒性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0020]B1、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中37℃培养,分别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小时,按培养基体积:微针贴片重量=1:1的比例,将四种微针贴片分别稀释至母液1mg/mL,过滤灭菌处理,得到无菌母液;
[0021]B2、将无菌母液分别稀释为200μg/mL、100μg/mL、50μg/mL、25μg/mL,得到四组稀释液,取纯培养基作为对照,96孔平板上各加入100μL稀释液,培养12小时和24小时;
[0022]B3、最后用CCK

8法定量细胞活力,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光密度OD:细胞活力结果(%)/细胞活力对照(%)=OD结果/OD对照x 100%;
[0023]其中,四种微针贴片分别为单纯PVA微针贴片、黑色素修饰的PVA微针贴片、负载药物Rosi的PVA微针贴片和黑色素修饰的负载药物Rosi的PVA微针贴片。
[0024]优选的,所述溶血率验证包括如下步骤:
[0025]C1、制备生理盐水3.67mL和红细胞悬液1mL,将单纯PVA微针贴片、黑色素修饰的PVA微针贴片、负载药物Rosi的PVA微针贴片和黑色素修饰的负载药物Rosi的PVA微针贴片分别加入1ml生理盐水中进行溶解;
[0026]C2、完全溶解后,各取100μL溶解液加入1mL生理盐水中,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用1.1mL去离子水和1.1mL生理盐水配制,阳性对照组在1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0μL高溶血率的Triton X

100配制;
[0027]C3、最后,各组分别加入100μl红细胞悬液,37℃培养1小时,96孔板离心15分钟后,各加入100μL溶解液,用多功能酶标记测定实验数据(540nm处OD值),溶血率(%)=(As

An)/(Ap

An)
×
100%。
[0028]优选的,红细胞悬液的制备方法:试管中取C57小鼠血3ml,转速1500rpm下反复离心5分钟,直至上清无红细胞。
[0029]优选的,As、An、Ap分别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以及阳性对照组的OD值。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本专利技术采用高生物安全性物质黑色素对PVA材料微针贴片进行改性修饰,使其在
808nm近红外光照下有了优秀的光激发升温特性,并可以达到可控释放药物和提高药物传递效率的目的,使得药物见效快。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黑色素微针贴片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不同浓度的黑色素溶液进行近红外光加热的光热效应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黑色素微针贴片的光热效果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黑色素微针贴片的释放曲线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L929细胞存活率的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黑色素改性微针贴片的合成和微针贴片的实验与验证,所述黑色素改性微针贴片的合成的制备流程如下:S1、取7.5g纯PVA溶于50mL离子水中,95℃加热,搅拌2小时至完全溶解,然后在室温下澄清后得到PVA溶液(15%);S2、将溶液加入到硅胶MN贴片模具中,然后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复抽放8次后,放入干燥箱烘干12小时;S3、然后通过从模具上剥离得到PVA MN,将黑色素(100μL/patch)加入PVA溶液中搅拌,将得到的混合物滴入模具中,干燥后揭出,获得黑色素微针贴片;所述微针贴片的实验与验证包括光响应实验、药物释放实验和生物安全性验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响应实验包括黑色素溶液加热实验和黑色素修饰MN贴片的开关实验;所述黑色素溶液加热实验为对不同浓度的黑色素溶液进行近红外光加热实验,所述黑色素修饰MN贴片的开关实验用红外测温仪记录经过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温度变化周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素溶液加热实验:将5mL黑色素溶液分别稀释成0.1mg/mL、0.5mg/mL、1mg/mL和2mg/mL的溶液,以超纯水为对照组,所有溶液分别在近红外光(808nm,0.84W/cm2)下照射30分钟,每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变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素修饰MN贴片的开关实验:近红外光(808nm,0.84W/cm2)照射黑色素修饰的MN贴片时,保持温度升高5分钟,每分钟记录一次;关闭设备后,将贴片在室温下自然冷却5分钟,同时每分钟记录一次数据,此温度变化循环4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释放实验过程中采用的标记物为罗丹明B;所述药物释放实验包括如下步骤:A1、将2.5mg罗丹明B加入到纯PVA中搅拌,浇注到模具中,制备得到多片负载罗丹明B的微针贴片;A2、将其中3片负载罗丹明B的微针贴片分别在4℃、37℃、60℃的不同温度下置于20mL乙醇中释放90分钟,每隔5分钟用移液管各取100μL至96孔板,同时立即加入100μL乙醇,用多功能酶标记物测定结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安全性验证:由于微针贴片需要贴在皮肤上,对C57小鼠进行皮肤毒性测试,将经黑色素修饰的微针贴片贴于小鼠背部皮肤,24小时后取出,并对小鼠麻醉后,取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洪张楚汐张益玮张倍瑜张朝瑄彭海川王小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