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847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包括顶部基架、连接横梁、两个支撑踢和两个活动限位顶套;顶部基架包括顶板和设置在顶板两端的侧部安装结构,所述两个支撑踢对称安装在顶部基架的侧部安装结构上,并且两支撑踢分别与连接横梁的两端连接;活动限位顶套套装在支撑踢上,并且在支撑踢上套装有弹簧,弹簧的顶部顶在活动限位顶套上,为活动限位顶套提供向上的弹力;在侧部安装结构上设置有导向缘结构,所述活动限位顶套在弹簧的作用下顶在导向缘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结构稳定,支撑踢的转动顺畅,支撑稳定。定。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撑是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两轮车的必要部件,当停车时,对车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现有的车撑分为单撑和双撑,单撑是设置在车体的一侧,停车时车体为倾斜状态,这种单撑支撑方式不够稳定;双撑是在车体的两侧都设置车撑,从而停车时能够对车体两侧都进行支撑,这种双撑支撑方式相较单撑支撑方式更加稳定。
[0003]但是现有的双撑存在以下缺点:两个支撑为一体结构,支撑状态下和抬起状态下两支撑间的宽度是一样的,因此,要想增加两支撑对车体的支撑稳定性,就要增加两支撑间的宽度,而支撑抬起后,由于两支撑间的宽度较大,增加了占地空间,还会给骑行安全造成隐患。
[0004]公开号为CN21762385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撑车撑结构,该专利具有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当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处于支撑状态时,呈八字形,使得车体两侧的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从而增加对车体支撑的稳定性;当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抬起时,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会向内收起,从而减小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的横向占地空间。该专利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该专利的第一支撑踢的顶部和第二支撑踢的顶部通过弹簧连接,在组装时,由于弹簧要安装在活动横架内,安装空间较小,而且弹簧需要被拉伸安装,因此弹簧安装十分不方便;二是,使用时,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动作时支撑踢顶部与基架两侧侧壁摩擦较大,不够顺畅;三是,基架两侧需要加工出多个限位和导向部位,加工不方便,而且这些限位部位多为凸起,不仅不美观,而且容易刮伤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包括顶部基架、连接横梁、两个支撑踢和两个活动限位顶套;
[0008]顶部基架包括顶板和设置在顶板两端的侧部安装结构,所述两个支撑踢对称安装在顶部基架的侧部安装结构上,并且两支撑踢分别与连接横梁的两端连接;
[0009]所述活动限位顶套套装在支撑踢上,并且在支撑踢上套装有弹簧,弹簧的顶部顶在活动限位顶套上,为活动限位顶套提供向上的弹力;在侧部安装结构上设置有导向缘结构,所述活动限位顶套在弹簧的作用下顶在导向缘结构上。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增强两个侧部安装结构的强度,在两个侧部安装结构的底部之间设置一横向支撑杆,通过横向支撑杆保证两个侧部安装结构不发生变形。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顶板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与车体固定。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侧部安装结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壁,两个支撑壁之间形成支撑踢安装空间,支撑踢的顶部安装在该安装空间中,并且在两个支撑壁其中的内侧的支撑壁上设置通孔,连接横梁的端部穿过该通孔与支撑踢通过销轴连接,并且在两支撑壁的背面下侧位置设置挡壁,在两支撑壁的背面上侧位置设置敞口。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侧部安装结构与顶部基架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当两支撑踢处于支撑状态时,呈八字形,使得车体两侧的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从而增加对车体支撑的稳定性;当两支撑踢抬起时,向内收起,从而减小两支撑踢的横向占地空间。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支撑踢上设置有弹簧限位件,弹簧限位件用于限位弹簧底部位置。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缘结构包括位于中部的导向凸缘、位于导向凸缘下侧的第一凹缘和位于导向凸缘上侧的第二凹缘,其中,第一凹缘用于限位支撑踢的支撑状态,第二凹缘用于限位支撑踢的抬起状态。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横梁为分段结构,包括两段子连接横梁和中部连接套,安装时,先分别将两个子连接横梁安装进侧部安装结构,然后再通过中部连接套将两个子连接横梁固定对接。
[0017]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8]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且结构稳定。当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处于支撑状态时,呈八字形,使得车体两侧的支撑点之间的距离足够大,从而增加对车体支撑的稳定性;当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抬起时,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会向内收起,从而减小第一支撑踢和第二支撑踢的横向占地空间。
[0019]本技术的弹簧是套装在支撑踢上,而且不需要拉伸安装,弹簧提供的是支撑力,因此安装方便。
[0020]本技术的侧部安装结构不需要加工出多个限位凸起,只需要裁剪加工出导向缘即可,不仅加工容易,而且保证了平整性,不会有凸起刮伤使用者。而且导向缘配合弹性支撑的活动限位顶套,也能够使得支撑踢的转动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联动型双撑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联动型双撑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联动型双撑装置的正视图。
[0024]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6]参见附图1

附图3,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包括顶部基架1、连接横梁2、第一支撑踢3、第二支撑踢4、第一活动限位顶套5和第二活动限位顶套6。
[0027]顶部基架1作为整个双撑装置的承载基础,使用时固定在车体上,具体的讲,顶部基架1包括顶板1.1和设置在顶板两端的侧部安装结构1.2,进一步的说,为了增强两个侧部安装结构1.2的强度,在两个侧部安装结构1.2的底部之间设置一横向支撑杆1.3,通过横向支撑杆1.3保证两个侧部安装结构1.2不发生变形;进一步的说,在顶板1.1上设置有安装孔1.4,用于与车体固定。
[0028]所述第一支撑踢3和第二支撑踢4对称安装在顶部基架1的两个侧部安装结构1.2上,并且第一支撑踢3和第二支撑踢4分别与连接横梁2的两端连接,使得两支撑踢能够同步联动。
[0029]侧部安装结构1.2的具体结构为: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壁1.21,两个支撑壁1.21之间形成支撑踢安装空间1.22,支撑踢的顶部安装在该安装空间1.22中,并且在两个支撑壁1.21其中的内侧的支撑壁上设置通孔1.25,使得连接横梁2的端部穿过该通孔1.25与支撑踢通过销轴1.26连接,并且在两支撑壁1.21的背面下侧位置设置挡壁1.23,在两支撑壁1.21的背面上侧位置设置敞口1.24,挡壁1.23的作用是限制支撑踢的下放支撑位置,阻挡支撑踢继续向挡壁1.23方向移动,敞口1.24的作用是使得支撑踢能够向挡壁1.23的反方向旋转抬起。
[0030]进一步的说,两支撑壁1.21的顶部与顶部基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基架、连接横梁、两个支撑踢和两个活动限位顶套;顶部基架包括顶板和设置在顶板两端的侧部安装结构,所述两个支撑踢对称安装在顶部基架的侧部安装结构上,并且两支撑踢分别与连接横梁的两端连接;所述活动限位顶套套装在支撑踢上,并且在支撑踢上套装有弹簧,弹簧的顶部顶在活动限位顶套上,为活动限位顶套提供向上的弹力;在侧部安装结构上设置有导向缘结构,所述活动限位顶套在弹簧的作用下顶在导向缘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个侧部安装结构的底部之间设置一横向支撑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顶板上设置有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两轮车辆的联动型双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安装结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壁,两个支撑壁之间形成支撑踢安装空间,支撑踢的顶部安装在该安装空间中,并且在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莉娜朱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奔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