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2267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5 17:56
一种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属于电动车双撑技术领域,该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的双撑主架,所述双撑主架的顶部设置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内穿接有驱动拉线,所述空心轴上安装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空心轴上的转动部和滑动连接在所述空心轴上的滑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滑动部相啮合,所述滑动部通过驱动拉线与驱动部件相连,所述转动部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撑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稳固支撑车体,无需人手动提拉车身,达到了主动驻车的效果。达到了主动驻车的效果。达到了主动驻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双撑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动自行车上安装有双撑装置,停车时打开双撑装置,可以使电动自行车停车时更加安全,这样就不易发生倾倒事件。
[0003]电动车在驻车时,需要把脚撑打开,使脚撑把电动车稳定住。现有脚撑结构包括叉形的支架,脚撑的上端部铰接在车架上,脚撑的下端部用于支撑在地面上。这种普通的脚撑在实现电动车停稳时,虽然在脚撑上设置有凸出的脚踏,驻车时可通过脚踏来借力,但还需要人手动用力向上提拉车身,普通的这种脚撑在对电动车驻车时,显得非常吃力,特别是对车身较重,或车身负重较大的电动车进行驻车操作时更显吃力。
[0004]如公开号为CN 208897206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双撑缓冲胶垫及电动车双撑结构,其中的电动车双撑结构,包括双撑和缓冲胶垫,双撑包括有倒U型的双撑主体,双撑主体的一侧侧壁上固设有固定支架,缓冲胶垫安装于固定支架上。上述双撑结构在电动车驻车时,依然需要人手动用力向上提拉车身,使驻车操作很吃力,操作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稳固支撑车体,无需人手动提拉车身,达到了主动驻车的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的双撑主架,所述双撑主架的顶部设置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内穿接有驱动拉线,所述空心轴上安装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空心轴上的转动部和滑动连接在所述空心轴上的滑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滑动部相啮合,所述滑动部通过驱动拉线与驱动部件相连,所述转动部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相连。
[0007]所述双撑主架跨设在车后轮上方,包括两个支撑脚及之间连接的横杆,两个支撑脚的端部安装有支撑滑轮。
[0008]所述横杆的中部设置有伸出杆,所述伸出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与车后轮摩擦的摩擦轮。
[0009]所述双撑主架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拉簧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通过拉簧与车体相连。
[0010]两个支撑脚的顶部之间固定所述空心轴,所述横杆位于所述空心轴的下方。
[0011]所述转动部和所述滑动部均设置筒状结构,所述转动部和所述滑动部的一端均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形结构;所述转动部和所述滑动部之间通过回位弹簧相连。
[0012]所述空心轴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滑槽,所述滑动部的一端固定有挡销,所述挡销与所述条形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挡销与所述驱动拉线的一端固定相连。
[0013]所述挡销设置有多个,多个挡销沿所述滑动部的一端外周等分布置,多个挡销伸
入所述空心轴的一端绑接固定后与所述驱动拉线固定相连。
[0014]所述转动部远离所述滑动部的一端固定有齿轮或带轮,所述齿轮或带轮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
[0015]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为车后轮电机,所述车后轮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单向飞轮,所述单向飞轮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转动部相连。
[0016]所述驱动部件设置为安装在左把上的手刹、转把、拨档或安装在踏板上的脚刹。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使其转动来带动离合器的转动部转动,然后操作驱动部件,通过驱动拉线带动滑动部与转动部啮合,使驱动电机输出的动力传输到滑动部上,由于滑动部防转连接在空心轴上,则使双撑主架转动而自动撑起,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稳固支撑车体,无需人手动提拉车身,达到了主动驻车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的轴测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的主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的剖视图;
[0023]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双撑主架,11.支撑脚,12.横杆,13.支撑滑轮,14.伸出杆,15.摩擦轮,2.空心轴,21.条形滑槽,3.驱动拉线,4.离合器,41.转动部,42.滑动部,43.回位弹簧,5.安装柱,6.挡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为: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的双撑主架1,双撑主架1的顶部设置有空心轴2,空心轴2内穿接有驱动拉线3,空心轴2上安装有离合器4,离合器4包括转动连接在空心轴2上的转动部41和滑动连接在空心轴2上的滑动部42,转动部41与滑动部42相啮合,滑动部42通
过驱动拉线3与驱动部件相连,转动部41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相连。本技术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使其转动来带动离合器4的转动部41转动,然后操作驱动部件,通过驱动拉线3带动滑动部42与转动部41啮合,使驱动电机输出的动力传输到滑动部42上,由于滑动部42防转连接在空心轴2上,则使双撑主架1转动而自动撑起,其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稳固支撑车体,无需人手动提拉车身,达到了主动驻车的效果。
[0028]具体地,其中的双撑主架1跨设在车后轮上方,包括两个支撑脚11及之间连接的横杆12,两个支撑脚11的端部安装有支撑滑轮13,起到了驻车时辅助滑行和支撑的作用,而且通过两个支撑滑轮13与车前轮与地面接触,实现了对车体的三点稳定支撑。
[0029]上述两个支撑脚11的顶部之间固定空心轴2,横杆12位于空心轴2的下方,起到了增加整个双撑主架1结构强度的作用。为了避免驻车时后车轮一直转动而影响驻车稳定性,在横杆12的中部设置有伸出杆14,在伸出杆14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与车后轮摩擦的摩擦轮15,该摩擦轮15可设置为橡胶轮,与转动状态的车后轮接触,起到了减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连接在车体上的双撑主架,所述双撑主架的顶部设置有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内穿接有驱动拉线,所述空心轴上安装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空心轴上的转动部和滑动连接在所述空心轴上的滑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滑动部相啮合,所述滑动部通过驱动拉线与驱动部件相连,所述转动部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撑主架跨设在车后轮上方,包括两个支撑脚及之间连接的横杆,两个支撑脚的端部安装有支撑滑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中部设置有伸出杆,所述伸出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与车后轮摩擦的摩擦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撑脚的顶部之间固定所述空心轴,所述横杆位于所述空心轴的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撑主架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拉簧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通过拉簧与车体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动力双撑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德义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欧迪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