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箱梁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卧拼扳起竖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808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箱梁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卧拼扳起竖转装置,包括安装在上钢塔节段底部的上铰座和安装在下钢塔节段顶部的下铰座,上铰座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上铰接耳座,上铰接耳座上的铰接孔内安装有轴套,下铰座包括并排设置的四个下铰接耳座,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下铰接耳座之间通过连接板包覆成一体并形成一个铰接耳座体,下铰接耳座上的铰接孔内安装有轴套;两个上铰接耳座与四个下铰接耳座之间通过销轴穿插在轴套上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下铰座设置有四个下铰接耳座,承载力更好,竖转过程稳定性更好,不易倾覆;并且在铰接孔内安装轴套,通过轴套可以将销轴传的力均匀分布,不会集中在局部某处,不易发生破坏。不易发生破坏。不易发生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箱梁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卧拼扳起竖转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钢箱梁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卧拼扳起竖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造型独特的桥梁结构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斜拉桥凭借跨度大、外形美观的特点已经在桥梁行业中广泛应用,通常采用竖转法进行斜拉桥施工,而竖转铰是竖转重要受力部件,其安装精度,转动平顺度直接关系到钢塔竖转施工质量。由于钢箱梁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结构设计的独特性,现有竖转铰不能满足该独柱钢塔竖转时所需的稳定性以及定位精确性,故需设计一种新的竖转铰满足独柱内倾钢塔竖转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组装精度高、承载重量大、竖转转动平顺的钢箱梁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卧拼扳起竖转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钢箱梁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卧拼扳起竖转装置包括安装在上钢塔节段底部的上铰座和安装在下钢塔节段顶部的下铰座,所述上铰座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上铰接耳座,所述上铰接耳座上的铰接孔内安装有轴套,所述下铰座包括并排设置的四个下铰接耳座,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所述下铰接耳座之间通过连接板包覆成一体并形成一个铰接耳座体,所述下铰接耳座上的铰接孔内安装有轴套;两个所述上铰接耳座与四个所述下铰接耳座之间通过销轴穿插在轴套上连接在一起。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下铰座设置有四个下铰接耳座,与常规的设置两块耳块甚至一块耳板相比,承载力更好,竖转过程稳定性更好,不易倾覆;并且在铰接孔内安装轴套,通过轴套可以将销轴传的力均匀分布,不会集中在局部某处,不易发生破坏;通过两个所述上铰接耳座与四个所述下铰接耳座之间的铰接,并且上下铰座在焊接前进行预拼装、试转以及二次复转保证了铰座焊接定位的精确度,也确保了竖转后塔柱能和塔根精确就位以及转动的平顺性。
[0006]作为优选,所述上铰接耳座的一侧安装有两块上加劲板,两个所述上铰接耳座之间安装有两块上加劲连接板;设置上加劲板和上加劲连接板可以防止横桥向的力使上铰接耳座产生大的位移和应力。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上加劲连接板与所述上加劲板之间呈同一直线分布;这样使得横桥向的力始终处在相邻的上铰接耳座之间,并且受力方向始终在同一方向上。
[0008]作为优选,所述铰接耳座体与所述下铰接耳座之间安装有两块下加劲连接板,位于所述铰接耳座体两侧的所述下铰接耳座的一侧安装有两块下加劲板;设置下加劲连接板和下加劲板可以防止横桥向的力使下铰接耳座产生大的位移和应力。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下加劲连接板与所述下加劲板之间呈同一直线分布;这样使得横桥向的力始终处在相邻的下铰接耳座之间,并且受力方向始终在同一方向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轴套包括衬筒和自润滑石墨铜套,所述衬筒固定在所述铰接孔的内壁上,所述自润滑石墨铜套安装在所述衬筒的内壁上并呈过盈配合连接固定,且所述销轴穿插在所述自润滑石墨铜套上;轴套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轴套中使用自润滑石墨铜套可以减少摩擦,抗压能力强,载重大,更换或维修很方便,如果损坏只需要更换一个新的自润滑石墨铜套就可以,销轴不用更换,大大降低成本。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压杆主塔铰座,所述压杆主塔铰座安装在所述上钢塔节段的侧部,且所述压杆主塔铰座与所述上铰座呈垂直状分布;通过上钢塔节段的侧部安装压杆主塔铰座,这样使得压杆与上钢塔节段安装更为方便且也便于上钢塔节段的竖转,同时压杆主塔铰座与所述上铰座呈垂直状分布,不但便于上钢塔节段与下钢塔节段之间的竖转,而且受力也更为均匀。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上铰座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下铰座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上铰座与下铰座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竖转装置实际应用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上钢塔节段;2、下钢塔节段;3、铰接孔;4、轴套;5、销轴;6、压杆主塔铰座;41、衬筒;42、自润滑石墨铜套;200、上铰座;201、上铰接耳座;202、上加劲板;203、上加劲连接板;300、下铰座;301、下铰接耳座;302、连接板;303、铰接耳座体;304、下加劲连接板;305、下加劲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3所示,本技术包括焊接在上钢塔节段1底部的上铰座200和焊接在下钢塔节段2顶部的下铰座300,上铰座200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上铰接耳座201,上铰接耳座201上的铰接孔3内安装有轴套4,下铰座300包括并排设置的四个下铰接耳座301,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下铰接耳座301之间通过连接板302包覆成一体并形成一个铰接耳座体303,下铰接耳座301上的铰接孔3内安装有轴套4;两个上铰接耳座201与四个下铰接耳座301之间通过销轴5穿插在轴套4上连接在一起;销轴5两端均设置卡板,通过卡板能防止安装好后的销轴5产生横向位移,即滑脱轴套4。
[0018]上铰接耳座201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安装有两块上加劲板202,两个上铰接耳座20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安装有两块上加劲连接板203;上加劲连接板203与上加劲板202之间呈同一直线分布。
[0019]铰接耳座体303与下铰接耳座30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安装有两块下加劲连接板304,位于铰接耳座体303两侧的下铰接耳座301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安装有两块下加劲板305;下加劲连接板304与下加劲板305之间呈同一直线分布。下加劲板305沿下钢塔节段2顶部端面至下铰接耳座301顶部端面设置,因位于铰接耳座体303两侧的下铰接耳座301受力方向为斜向下,所以下加劲板305宽度从下到上逐渐变小,呈直角梯形状,如此设置,在保证
强度的情况之下,可以节约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0020]轴套4包括衬筒41和自润滑石墨铜套42,衬筒41固定在铰接孔3的内壁上,自润滑石墨铜套42安装在衬筒41的内壁上并呈过盈配合连接固定,且销轴5穿插在自润滑石墨铜套42上。
[0021]竖转装置还包括有压杆主塔铰座6,压杆主塔铰座6安装在上钢塔节段1的侧部,且压杆主塔铰座6与上铰座200呈垂直状分布。
[0022]如附图4所示,本技术的安装方式为:钢塔柱分为十个节段,从下到上标记为T1~T10。竖转装置设置在T5节段,留有3m钢塔段转体完成后嵌补。上铰座200和下铰座300均为双铰结构,上转铰焊接在钢塔T6节段横隔板上,下转铰焊接在钢塔T4节段横隔板上。
[0023]为了保证竖转后钢塔与塔根能够精确就位,竖转装置转动平顺,采取合理的装配方案,焊接前后进行试转。安装竖转装置前先将T4节段和T6节段组装在一起,用马板临时固定,同时将上下铰座通过销轴组装在一起,然后将组装成一体的上下铰座按图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箱梁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卧拼扳起竖转装置,包括安装在上钢塔节段(1)底部的上铰座(200)和安装在下钢塔节段(2)顶部的下铰座(3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座(200)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上铰接耳座(201),所述上铰接耳座(201)上的铰接孔(3)内安装有轴套(4),所述下铰座(300)包括并排设置的四个下铰接耳座(301),其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所述下铰接耳座(301)之间通过连接板(302)包覆成一体并形成一个铰接耳座体(303),所述下铰接耳座(301)上的铰接孔(3)内安装有轴套(4);两个所述上铰接耳座(201)与四个所述下铰接耳座(301)之间通过销轴(5)穿插在轴套(4)上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箱梁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卧拼扳起竖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铰接耳座(201)的一侧安装有两块上加劲板(202),两个所述上铰接耳座(201)之间安装有两块上加劲连接板(2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箱梁斜拉桥独柱内倾钢塔卧拼扳起竖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加劲连接板(203)与所述上加劲板(202)之间呈同一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欣白海洋范明扬沈许昌林叶儿肖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