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73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包括S1:对板坯进行加热,S2:将加热后的所述板坯轧制成板材,S3:所述板材进行热处理淬水,S4:热处理淬水后的所述板材进行抛丸处理,S5:对抛丸后的所述板材进行初检,对板材缺陷进行初步修磨,并检测板材单面缺陷数量或单面缺陷面积是否超过阈值,若未超过阈值则进行第一工序,若超过阈值则进行第二工序,通过单面缺陷数量或单面缺陷面积是否超过阈值判定板材进入哪一道工序,根据板材的缺陷程度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大幅度降低耐蚀合金800系列板材在酸洗过程出现过酸洗的风险,提升耐蚀合金板抛丸和酸洗合格率。金板抛丸和酸洗合格率。金板抛丸和酸洗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耐蚀合金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耐蚀合金800系列钢板的加工过程通常是依次经过板坯加热、轧制、热处理淬水、抛丸、酸洗、修磨(或砂带修磨)和包装等工序,由于800系列钢板的材料特性,在酸洗工序容易出现过酸洗的现象,使得钢板近表面晶界有穿晶现象,在后续加工会出现表面裂纹缺陷问题。
[0003]拿N08810耐蚀合金举例,该合金约含30%的Ni、20%的Cr等元素。主要应用于高温耐腐蚀环境:如油气管道、热交换器、蒸汽动力涡轮等,是耐蚀合金中应用广泛的牌号,耐蚀合金板在板坯加热过程,会产生一些氧化铁皮,板坯除磷后轧制,仍然有一些氧化铁皮会随着轧制变形带到板面上,同时轧制后二次氧化铁皮、固溶热处理过程氧化铁皮,这些都覆盖在耐蚀合金板的基体上(包括过渡层),并且在轧制过程,耐蚀合金板的表面也会产生一些轧制缺陷,如麻点、折叠、划伤等,通常上述缺陷根据出厂规范或技术协议,由生产厂商将其清理干净,典型耐耐蚀合金板压力加工的工艺流程中抛丸工艺、酸洗工艺和砂带修磨工艺等过程,决定了耐蚀合金板上下表面的质量状态,目前采用的热轧蚀合金板表面压力加工的工艺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0004]第一种,工艺流程为板坯加热、轧制、热处理淬水、砂带修磨(或补充人工手动修磨)、包装,该工艺流程的特点是省去了传统加工工艺中的抛丸和酸洗工序,技术上避免了酸洗工序出现过酸洗现象,后续用户使用不易产生裂纹缺陷,用户认可度高,但该工艺的缺点是钢板上、下表面采用砂带修磨的方式,生产时间长,工序成本高,产量低。
[0005]第二种,工艺流程为板坯加热、轧制、热处理淬水、抛丸、酸洗、人工手动修磨(或砂带修磨)、包装,该工艺的优点是技术上采用了抛丸和酸洗工序,钢板所需修磨或砂带修磨部分较少,因此生产时间短,工序成本低,产量高。酸洗处理采用混酸,具体为硝酸加氢氟酸混合,混酸液浓度:硝酸为200

280g/L、氢氟酸为20

45g/L,混酸液温度为40

50℃。但该工艺的缺点是钢板有出现过酸洗的风险,当钢板有出现过酸洗问题时候,补救的方法为使用粒度P40(或P60)砂带粗磨或使用粒度P80砂带精磨或抛光。
[0006]因此针对800系列耐蚀合金,需要一种能大幅度降低钢板在酸洗过程出现过酸洗风险并且可以提升钢板抛丸和酸洗合格率,同时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工序成本,提高单位时间的产量的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包括:
[0008]S1:对板坯进行加热;
[0009]S2:将加热后的所述板坯轧制成板材;
[0010]S3:所述板材进行热处理淬水;
[0011]S4:热处理淬水后的所述板材进行抛丸处理;
[0012]S5:对抛丸后的所述板材进行初检,对板材缺陷进行初步修磨,并检测板材单面缺陷数量或单面缺陷面积是否超过阈值,若未超过阈值则进行第一工序,若超过阈值则进行第二工序。
[0013]优选的:所述S5中阈值具体为,单面需修磨缺陷数量为80处、单面缺陷面积占单面总面积的5%。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工序包括:
[0015]S51:对初检后的板材进行抛丸处理;
[0016]S52:对抛丸后的板材进行酸洗处理:
[0017]S53:对酸洗处理后的板材进行检验,对板材缺陷进行手工修磨,完成检验后进行包装。
[0018]优选的:所述第二工序包括:
[0019]S61:对初检后的板材进行砂带修磨;
[0020]S62:对砂带修磨后的板材进行检验,对板材缺陷进行人工手动修磨,完成检验后进行包装处理。
[0021]优选的:所述S4与所述S51中抛丸机丸粒使用高碳钢丸粒,丸粒型号S260

S280,所述S4中抛丸处理后板材表面质量为ASa2.5,所述S51中抛丸处理后板材表面质量在ASa2.5

ASa3.0之间。
[0022]优选的:所述酸洗处理采用混酸即硝酸加氢氟酸混合,混酸液浓度:硝酸为180

260g/L、氢氟酸为15

35g/L,混酸液温度为≤45℃。
[0023]优选的:所述S61中,砂带修磨采用粒度为40#或46#砂带进行粗磨处理,再使用粒度36#砂带进行精磨处理,砂带修磨后板材表面粗糙度Ra≤6.0μm。
[0024]优选的:所述检验与所述初检中的对板材进行修磨是指对钢板麻点、折叠、划伤、裂纹等缺陷修磨,修磨区域呈矩形。
[0025]优选的:所述缺陷修磨采用先砂轮修磨,并用千叶轮对修磨区域抛光。
[0026]优选的:所述初步修磨、人工手动修磨区域表面粗糙度Ra≤3.0μm。
[002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8]在传统的工艺基础上,在对热处理淬水后板材进行抛丸后,对抛丸后的板材进行初检(对板材上缺陷进行初步修磨),初检时会对板材缺陷进行检测,通过单面缺陷数量或单面缺陷面积是否超过阈值判定板材进入哪一道工序,根据板材的缺陷程度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大幅度降低800系列板材在酸洗过程出现过酸洗的风险,提升钢板抛丸和酸洗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中第一工序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中第二工序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第一工序,2、第二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专利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37]实施例1
[0038]由图1

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包括:
[0039]S1:对板坯进行加热;
[0040]S2:将加热后的板坯轧制成板材;
[0041]S3:板材进行热处理淬水;
[0042]S4:热处理淬水后的板材进行抛丸处理;
[0043]S5:对抛丸后的板材进行初检,对板材缺陷进行初步修磨,并检测板材单面缺陷数量或单面缺陷面积是否超过阈值,若未超过阈值则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对板坯进行加热;S2:将加热后的所述板坯轧制成板材;S3:所述板材进行热处理淬水;S4:热处理淬水后的所述板材进行抛丸处理;S5:对抛丸后的所述板材进行初检,对板材缺陷进行初步修磨,并检测板材单面缺陷数量或单面缺陷面积是否超过阈值,若未超过阈值则进行第一工序(1),若超过阈值则进行第二工序(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阈值具体为,单面修磨缺陷数量≥80处、或单面修磨缺陷面积占单面总面积≥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序(1)包括:S51:对初检后的板材进行抛丸处理;S52:对抛丸后的板材进行酸洗处理:S53:对酸洗处理后的板材进行检验,对板材缺陷进行手工修磨,完成检验后进行包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序(2)包括:S61:对初检后的板材进行砂带修磨;S62:对砂带修磨后的板材进行检验,对板材缺陷进行人工手动修磨,完成检验后进行包装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蚀合金板的表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与所述S51中抛丸机丸粒使用高碳钢丸粒,丸粒型号S2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宗春陈长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瀛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