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49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及车辆,该固定结构包括连接支架单元,减振组件,第一锁紧件组和第二锁紧件组。第一锁紧件组和第二锁紧件组结构相同,分别将后处理器前后两端分别进行锁紧,第一锁紧件组包括第一托架,其一端与第一箍带铰接,另一端采用螺纹连接方式与第一箍带另一端连接;第一托架一侧的两端分别与两组减振组件限位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高刚度加厚件的第一托架,提高了固定结构的耐用性;第一箍带采用螺杆调节力矩的方式对后处理器箍紧,易于操作;连接支架单元通过四组减振组件将后处理器进行吊挂,阻断了振动传导的同时,使后处理有四个吊挂点,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排气系统的模态值,使乘坐舒适性更佳。舒适性更佳。舒适性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后处理器安装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柴油车后处理器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着收集并且处理发动机废气污染物,控制车辆排放的作用。一般地,后处理器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车架上。车辆在行驶时,动力总成的振动通过排气系统传递到后处理器及固定支架上,继而通过固定支架进一步传递至车架和车身,这种振动会影响到车内驾驶员及乘客的驾乘舒适性,同时也会影响到排气系统自身的振动模态、气流阻力和噪声。柴油车后处理器通常比较重,为了衰减振动的传递,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必须具备良好的减振效果,同时还需要满足可靠性和耐久性的要求。目前,大多数柴油车直筒式后处理器采用圆形抱箍两点吊挂固定,并通过橡胶块与车架上的L型支架相连,整个固定结构呈悬臂吊挂的形式。这种悬臂结构模态较差,且采用的圆形抱箍一般多为薄壁冲压件,且直接承受后处理器的所有重量和振动冲击,当车辆长时间在恶劣工况下运行时会出现疲劳断裂的风险。
[0003]中国技术专利CN206812785U公开了一种排气管固定结构及汽车排气系统。排气管固定结构包括车架、排气管、连接件和锁紧件。锁紧件与排气管连接,锁紧件通过连接件与车架连接,锁紧件能够相对车架竖向移动。连接件与车架间设有第一弹性件,锁紧件与车架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当锁紧件相对车架向第一方向移动时,连接件能够压缩第一弹性件,当锁紧件相对车架向第二方向移动时,锁紧件能够压缩第二弹性件,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当排气管抖动而带动锁紧件上、下移动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中的一个会被压缩,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使得排气管在抖动过程中不易被损坏,提高了排气管的使用寿命。
[0004]但上述专利存在以下问题:(1)车架和支撑件形成的悬臂梁结构,悬臂梁结构模态差,若设计不合理后期使用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车辆NVH(噪声、振动和声学粗糙度)相关问题;(2)减振效果差,弹性件和弹性件仅靠橡胶材料本身特性实现减振,橡胶本体上无其他减振结构;(3)锁紧件中的卡箍部分为薄钢板折弯焊接而成,且为主要受力部件,长时间容易出现耐久相关问题,如卡箍断裂、焊缝开裂等;(4)装配过程中卡箍经常需要强行将缺口掰大才能套进排气管或者消音器,这样容易导致卡箍变形不好恢复,锁紧螺栓不易装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后处理器固定结构模态差、减振效果差、易断裂及安装调节困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以解决此类问题。
[0006]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包括:车架组,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及右纵梁;固定设于车架组底部的连接支架单元,包括第一支架连接
组、第二支架连接组、第三支架连接组和第四支架连接组;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组配合第二支架连接组将后处理器前端两侧进行悬吊,所述第三支架连接组配合第四支架连接组将后处理器后端两侧进行悬吊;分别固定设于第一支架连接组、第二支架连接组、第三支架连接组和第四支架连接组底部的减振组件,其包括金属骨架,以及固定设于金属骨架内的橡胶吊耳;以及分别对后处理器前后两端箍紧的第一锁紧件组和第二锁紧件组,两者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锁紧件组包括第一托架和第一箍带;所述第一托架一端与第一箍带铰接,另一端开有第一T型螺栓孔,所述第一箍带另一端转动设有第一T型螺栓;所述第一T型螺栓穿出第一T型螺栓孔后与第一箍带锁紧螺母螺纹连接,通过拧紧第一箍带锁紧螺母,调整锁紧力矩将后处理器前端箍紧;所述第一托架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主吊钩和第二主吊钩,两者结构相同,分别与设于第一支架连接组、第二支架连接组底部的两组橡胶吊耳限位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箍带采用薄钢带制成,两端通过折弯卷绕形成第一圆形孔,其中一端中间部位还开有转动孔,所述第一T型螺栓顶部转动设于此端第一圆形孔内,底部螺杆从转动孔内穿出。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架为弧形结构,其弧度与后处理器相适配,对后处理器前端底部进行托举,其采用高刚度材料制成并进行加厚处理,横截面呈凹槽型;所述第一托架一端开有第一销孔,通过第一带孔销轴依次穿过设于第一托架一端的第一销孔、设于第一箍带一端的第一圆形孔后,采用第一开口销穿过第一带孔销轴尾部设有的锁定孔,实现第一托架一端与于第一箍带的铰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金属骨架为D型结构,其两侧固定设有翼板,中间处设有吊耳安装孔,两侧所述翼板上分别开有减振组件固定孔;所述橡胶吊耳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其为圆柱状结构,中心轴线处开有中心孔,其外侧通过硫化工艺固定于吊耳安装孔。
[0010]进一步地,沿所述中心孔外周在橡胶吊耳上还开有第一空隙、第二空隙,第三空隙及第四空隙,其中,所述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对称设于中心孔上下两侧,第三空隙和第四空隙对称设于中心孔左右两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吊钩插入中心孔实现与减振组件的连接,其顶部设有防脱凸台,中间部位还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防脱凸台之间的距离与橡胶吊耳长度相等。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组与第一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连接组与第二横梁固定连接,两者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安装螺栓、第一支架安装螺母、第一减振组件安装螺栓及第一减振组件安装螺母;所述第一支架为Z型结构件,其顶部和底部分别开有螺栓孔;所述第一支架安装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支架顶部螺栓孔、第一横梁后,配合第一支架安装螺母将第一支架固定于第一横梁上;所述第一减振组件安装螺栓依次穿过第一支架底部螺栓孔、减振组件后,配合第一减振组件安装螺母,将减振组件固定于第一支架底部;所述第三支架连接组包括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中间部位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三支架两侧设有第二加强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连接组和第四支架连接组分别固定于右纵梁前后端上,两者结构相同;其中,第二支架连接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安装螺栓、第二支架安装螺母、第二减振组件安装螺栓和第二减振组件安装螺母;所述第二支架为凹槽结构件,槽宽与右纵梁相适配,其两侧侧壁和槽底分别开有螺栓孔;所述第二支架安装螺栓依次穿过第二
支架侧壁螺栓孔、右纵梁后,将第二支架固定于右纵梁上;所述第二减振组件安装螺栓依次穿过第二支架槽底螺栓孔、减振组件后,配合第二减振组件安装螺母,将减振组件固定于第二支架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吊钩下方还设有第一辅助吊钩,所述第二主吊钩下方还设有第二辅助吊钩;所述第一辅助吊钩一端与第一托架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焊接的固定方式与第一主吊钩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吊钩一端与第一托架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焊接的固定方式与第二主吊钩固定连接。
[0015]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使用上述的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
[0016]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组(6),包括第一横梁(601)、第二横梁(602)及右纵梁(603);固定设于车架组(6)底部的连接支架单元(1),包括第一支架连接组(11)、第二支架连接组(12)、第三支架连接组(13)和第四支架连接组(14);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组(11)配合第二支架连接组(12)将后处理器(5)前端两侧进行吊挂,所述第三支架连接组(13)配合第四支架连接组(14)将后处理器(5)后端两侧进行吊挂;分别固定设于第一支架连接组(11)、第二支架连接组(12)、第三支架连接组(13)和第四支架连接组(14)底部的减振组件(4),其包括金属骨架(42),以及固定设于金属骨架(42)内的橡胶吊耳(41);以及分别对后处理器(5)前后两端箍紧的第一锁紧件组(2)和第二锁紧件组(3),两者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锁紧件组(2)包括第一托架(21)和第一箍带(22);所述第一托架(21)一端与第一箍带(22)铰接,另一端开有第一T型螺栓孔(216),所述第一箍带(22)另一端转动设有第一T型螺栓(221);所述第一T型螺栓(221)穿出第一T型螺栓孔(216)后与第一箍带锁紧螺母(25)螺纹连接,通过拧紧第一箍带锁紧螺母(25),调整锁紧力矩将后处理器(5)前端箍紧;所述第一托架(21)一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第一主吊钩(211)和第二主吊钩(213),两者结构相同,分别与设于第一支架连接组(11)、第二支架连接组(12)底部的两组橡胶吊耳(41)限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箍带(22)采用薄钢带制成,两端通过折弯卷绕形成第一圆形孔(222),其中一端中间部位还开有转动孔,所述第一T型螺栓(221)顶部转动设于此端第一圆形孔(222)内,底部螺杆从转动孔内穿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21)为弧形结构,其弧度与后处理器(5)相适配,对后处理器(5)前端底部进行托举,其采用高刚度材料制成并进行加厚处理,横截面呈凹槽型;所述第一托架(21)一端开有第一销孔(215),通过第一带孔销轴(23)依次穿过设于第一托架(21)一端的第一销孔(215)、设于第一箍带(22)一端的第一圆形孔(222)后,采用第一开口销(24)穿过第一带孔销轴(23)尾部设有的锁定孔,实现第一托架(21)一端与于第一箍带(22)的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骨架(42)为D型结构,其两侧固定设有翼板,中间处设有吊耳安装孔(423),两侧所述翼板上分别开有减振组件固定孔(421);所述橡胶吊耳(4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其为圆柱状结构,中心轴线处开有中心孔(415),其外侧通过硫化工艺固定于吊耳安装孔(4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筒式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中心孔(415)外周在橡胶吊耳(41)上还开有第一空隙(411)、第二空隙(412),第三空隙(413)及第四空隙(414),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孟建军陈奥林陈子默朱永梅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