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组器件及膜组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319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膜组器件及膜组集成装置,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产水件和多组与所述产水件连接的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包括第一收集件、第二收集件以及若干件净化单元件,所述净化单元件阵列布置于所述第一收集件和所述第二收集件之间,所述净化单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收集件和所述第二收集件,所述第一收集件和所述第二收集件均设置有用于储存经所述净化单元件过滤后的水的集水腔,所述第一收集件上设置有漂浮件,所述漂浮件用于提供漂浮力,以使所述膜组器件能悬浮于水池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膜组器件和膜组集成装置,此膜组件可通过合适连接方式自成一体,结构简化,也无需另设浮筒或浮板来实现漂浮于水中。浮于水中。浮于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组器件及膜组集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膜组器件及膜组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膜分离技术近30年来在食品、酿造、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因其操作方便、设备紧凑、过程安全、分离效果好而迅速发展成为实用化的高新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膜分离与生物处理工艺有机结合形成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具有一些常规污水处理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研究和开发的深入,该技术已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0003]传统的膜组器通常通过定位导轨固定在膜池底部,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安装难度大,膜架容易上浮、曝气不均匀、膜池底部积泥导致曝气器堵塞等问题,给日常维护造成极大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行业内近年来提出漂浮膜组器的概念,基本上通过增加浮筒、浮板等方式提供浮力,但是在大规模应用中势必会造成浮筒或浮板过大或过多,有堵塞气流通道、增加占地面积或者安装麻烦等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膜组器件,此膜组件可通过合适连接方式自成一体,大大简化结构,也无需通过另设浮筒或浮板来实现漂浮于水中的目的。
[000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膜组集成装置。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膜组器件,包括产水件和多组与所述产水件连接的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包括第一收集件、第二收集件以及若干件净化单元件,所述净化单元件阵列布置于所述第一收集件和所述第二收集件之间,所述净化单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收集件和所述第二收集件,所述第一收集件和所述第二收集件均设置有用于储存经所述净化单元件过滤后的水的集水腔,所述第一收集件上设置有漂浮件,所述漂浮件用于提供漂浮力,以使所述膜组器件能悬浮于水池中。
[0007]上述膜组器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产水件用于将多组膜组件连接起来,通过产水件能够将膜组件产出的水汇集到一起,以便外部装置收集经过净化后的水,其中,膜组件中,净化单元件起到过滤掉水中微生物和大分子溶质的目的,由于净化单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收集件和第二收集件,在外部装置的抽吸下,生化池中的水能够经净化单元件过滤后进入第一收集件或第二收集件的集水腔中,然后通过产水件汇聚并输送,需说明的是,第一收集件上设置有漂浮件,通过漂浮件提供的漂浮力使得膜组器件能悬浮于水池中,此时,漂浮件带动第一收集件靠近水池面,使得整个膜组件呈垂直于水池面的状态,相较于传统的放置于水池底部或者悬挂在水池壁上的传统膜组器,本申请的膜组器件能够随水流实现自漂浮于水池中,同时,借助水流的冲刷以及自漂浮的波动状态,能够实现自清洁,减少人工维修的周期,结构简单;在产水件的连接下,多个膜组件能够组合成一体,大大简化结构,也无需通过另设浮筒或浮板来实现漂浮于水中的目的,加大水流与净化单元件相接
触的几率,提高净化单元件周边水流的流动性,自清洁性能更强。
[000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膜组器件,所述第一收集件和所述第二收集件均设置有排水接头,所述排水接头连通所述集水腔,所述排水接头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产水件。
[000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膜组器件,所述产水件由中空的管材制作成密闭的汇流腔,所述产水件还包括若干个供所述排水接头插接连接的第一接头以及若干个用于与外部取水部件相对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连通所述汇流腔。
[001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膜组器件,所述净化单元件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用于截留水中微生物和大分子溶质的微孔,其中,所述净化单元件为微滤膜或超滤膜。
[0011]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膜组器件,所述漂浮件具有密闭的容腔,其中,所述漂浮件、所述第一收集件和第二收集件的制成材质为ABS或PE。
[0012]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膜组集成装置,包括上述的膜组器件;维稳架,所述维稳架的中部具有供所述膜组件阵列放置的空间,所述产水件固定于所述维稳架,其中,相邻的两组膜组件之间的净距离大于20mm。
[0013]上述膜组集成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放置于水池底部或者悬挂在水池壁上的膜组器,本申请的膜组器件能够随水流实现自漂浮于水池中,通过设置维稳架使得膜组件与产水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确保膜组件与产水件不会出现脱离的情况,同时,维稳架的设置也方便将整个膜组集成装置固定在膜分离系统中,结构简单,成本低,维修方便的同时还不需要频繁的进行维修,适用于大范围推广实用。
[0014]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膜组器件,所述产水件固定于所述维稳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收集件靠近所述维稳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收集件靠近所述维稳架的底部,所述第一收集件和所述第二收集件均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维稳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部活动的固定件。
[0015]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膜组器件,所述产水件固定于所述维稳架的中部,所述产水件的两侧均阵列设置有所述膜组件,所述第一收集件靠近所述维稳架的顶部,所述第二收集件靠近所述维稳架的底部,所述第一收集件和所述第二收集件均设置有连接部,所述维稳架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部活动的固定件。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膜组集成装置,所述固定件具有用于卡紧所述连接部的凹槽,所述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维稳架。
[0017]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膜组集成装置,所述维稳架由不锈钢或有机材料制成的管材拼装而成,所述管材的内部中空,且所述管材的两端密闭。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膜组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膜组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膜组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膜组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四;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膜组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组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产水件(220)和多组与所述产水件(220)连接的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包括第一收集件(110)、第二收集件(130)以及若干件净化单元件(120),所述净化单元件(120)阵列布置于所述第一收集件(110)和所述第二收集件(130)之间,所述净化单元件(12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收集件(110)和所述第二收集件(130),所述第一收集件(110)和所述第二收集件(130)均设置有用于储存经所述净化单元件(120)过滤后的水的集水腔,所述第一收集件(110)上设置有漂浮件(140),所述漂浮件(140)用于提供漂浮力,以使所述膜组器件能悬浮于水池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件(110)和所述第二收集件(130)均设置有排水接头(151),所述排水接头(151)连通所述集水腔,所述排水接头(151)可拆卸式连接所述产水件(2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水件(220)由中空的管材制作成密闭的汇流腔,所述产水件(220)还包括若干个供所述排水接头(151)插接连接的第一接头(221)以及若干个用于与外部取水部件相对接的第二接头(222),所述第一接头(221)和所述第二接头(222)均连通所述汇流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单元件(120)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用于截留水中微生物和大分子溶质的微孔,其中,所述净化单元件(120)为微滤膜或超滤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140)具有密闭的容腔,其中,所述漂浮件(140)、所述第一收集件(110)和第二收集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林吴伟谢杰陈嘉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环境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