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0015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包括外壳、内壳、配气件和曝气组件,外壳内设置有下端敞口的进气腔室,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内壳设于进气腔室内,内壳内设置有下端敞口的曝气腔室,外壳的顶壁上设置有连通曝气腔室的第一出气口,配气件设于进气腔室内,配气件与外壳顶壁间隔设置,配气件内设置有下端敞口的配气腔室,配气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三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气口,配气件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配气腔室和曝气腔室的第二出气口,曝气组件设于曝气腔室内,曝气组件用于引导气体从第一出气口排出实现曝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可以减轻第二出气口堵塞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脉冲曝气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1、浸没式超滤装置采用膜分离技术原理,广泛应用于净水、污水处理及物料分离等领域,特别是在污水处理领域,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已成为污水处理的一种主流工艺。mbr反应器的超滤膜组器浸没在膜池中的泥水混合物中,在产水泵的负压抽吸下将活性污泥处理过的水透过膜丝表面的微孔吸入中空纤维膜内腔,活性污泥及不能穿过膜丝表面微孔的污染物就被阻隔在膜丝外面,实现泥水分离。在运行过程中,膜丝外表面会产生浓差极化,活性污泥及污染物吸附在膜丝外表面形成滤饼层,对过滤形成阻力并污染超滤膜,导致mbr产水受影响,传统的mbr工艺通过高强度的曝气造成水体湍流,使膜丝发生抖动,进而使膜丝表面的污泥及污染物在膜丝抖动中脱落,达到mbr膜丝清洁的目的。

2、mbr工艺曝气形式主要有穿孔管连续曝气、穿孔管间歇曝气、脉冲曝气,其中穿孔管连续曝气是在mbr膜组器底部设置穿孔曝气管不间断曝气,此曝气方式容易发生穿孔管曝气孔堵塞,导致mbr膜组器局部无曝气产生积泥问题,而且曝气能耗最高;穿孔管间歇曝气通过设置自动控制阀门,程序控制阀门开启与关闭,实现穿孔管间歇曝气,此曝气方式相较于穿孔管连续曝气能耗有所降低,但控制阀门多导致阀门故障增多,进而影响膜系统正常运行;脉冲曝气是目前浸没式超滤主流的曝气方式,通过脉冲曝气器将连续曝气的空气收集暂存,并以脉冲的形式释放出来,脉冲曝气瞬间曝气气量是连续曝气瞬间气量的数倍,在脉冲曝气周期其他时候不曝气或少曝气,既达到间歇曝气节省曝气量的目的,又达到提升瞬间曝气气量,形成强力扰动清洁膜丝的目的。常规脉冲曝气装置的进气腔室气体流速低,气液界面波动变化小,很容易导致进气腔室与脉冲曝气腔室连接的出气口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脉冲曝气发生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脉冲曝气器也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包括:

3、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下端呈敞口的进气腔室,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室且外接供气设备的第一进气口;

4、内壳,设于所述进气腔室内,所述内壳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壁下方,所述内壳内设置有下端呈敞口的曝气腔室,所述外壳的顶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曝气腔室的第一出气口,所述内壳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室和所述曝气腔室的第二进气口;

5、配气件,设于所述进气腔室内,所述配气件与所述外壳顶壁间隔设置,所述配气件内设置有下端呈敞口的配气腔室,所述配气件的顶部设置有连通所述配气腔室和所述进气腔室的第三进气口,所述配气件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配气腔室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第二出气口;

6、曝气组件,设于所述曝气腔室内,所述曝气组件用于引导气体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排出实现曝气。

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供气设备通过第一进气口向进气腔室内脉冲曝气,气体挤压进气腔室内的污水下移,气体沿配气件的第三进气口进入配气腔室,经过第二出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进入曝气腔室,再经曝气组件引导,从第一出气口排出曝气;供气设备停止曝气时,进气腔室内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进气口上方的空间形成气室,因为第三进气口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高于第一进气口,使得进气腔室内的污水不会漫过配气件的第三进气口,进而使得配气件内部第二出气口以上的配气腔室一直处于气相,避免泥水混合物中的活性污泥在配气腔室附着沉积导致第二出气口(对应
技术介绍
中进气腔室与脉冲曝气腔室连接的出气口)发生堵塞。

9、配气件顶部第三进气口孔径小,吹扫空气在进气腔室内的流速低,静压大,当吹扫空气经配气件的第三进气口进入配气件的配气腔室时,由于配气组件提供阻力,使流入配气件内部的空气流速显著升高,静压变小。空气在进气腔室的压力、流速与空气在配气腔室的压力、流速存在显著差异,导致空气进入每个配气件(当曝气腔室设置多个时,配气件对应设置多个,多个配气件同时工作)的阻力趋于相同,各个配气件出气后不显著影响空气在进气腔室的分配,使各个曝气腔室(当曝气腔室设置多个时,多个曝气腔室同时工作)的进气量趋于相同,曝气更加均匀,且曝气空气流量越小,曝气越均匀。

10、通过配气件的设置,在进气腔室内形成布气阻力,布气阻力可以使进气腔室在进气时空气充满进气腔室上端,避免泥水混合物中的活性污泥在进气腔室附着沉积发生堵塞,又可以使配气件内的配气腔室内的气体流速显著大于进气腔室内的气体流速,更高速度冲刷第二出气口,减轻配气件的第二出气口堵塞的风险。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气件的侧壁连接在所述内壳外表面,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配气件靠近所述内壳一侧设置,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轮廓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轮廓,所述第二出气口呈缺口状,所述第二出气口由所述配气件底部向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出气口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曝气腔室内,所述曝气管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曝气腔室连通的曝气通道,所述曝气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壁下方。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曝气通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通的集气部、阻力部和曝气部,所述集气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曝气部的内径,所述阻力部的横截面内径沿向上的方向逐渐减小。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曝气管包括套管和阻力块,所述套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壁下方,所述阻力块设于所述套管内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一端,所述阻力块与所述套管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阻力块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套管内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下端呈倒角设置,所述套管内位于所述阻力块下方的部分形成所述集气部,所述通孔的倒角部分形成所述阻力部,位于所述通孔的倒角部分的上方的所述通孔部分形成所述曝气部。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曝气组件还包括排水杯,所述排水杯位于所述曝气腔室内,所述排水杯内设置有上端呈敞口的排水腔室,所述排水杯与所述外壳的顶壁间隔设置,所述曝气管的下端伸入所述排水腔室内。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水杯的底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排水腔室和所述曝气腔室的排水口。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气腔室环绕所述内壳设置。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脉冲曝气发生装置还包括分气帽,所述分气帽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方的所述第一出气口位置,所述分气帽内设置有分气腔室,所述分气帽下端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分气腔室的第四进气口,所述分气帽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分气腔室的第三出气口,所述分气帽内设置有导流分隔板,所述导流分隔板用于引导气体从多个所述第三出气口排出。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用于外接供气设备。

20、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件的侧壁连接在所述内壳外表面,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配气件靠近所述内壳一侧设置,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轮廓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轮廓,所述第二出气口呈缺口状,所述第二出气口由所述配气件底部向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出气口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曝气腔室内,所述曝气管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曝气腔室连通的曝气通道,所述曝气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壁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通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通的集气部、阻力部和曝气部,所述集气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曝气部的内径,所述阻力部的横截面内径沿向上的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包括套管和阻力块,所述套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壁下方,所述阻力块设于所述套管内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一端,所述阻力块与所述套管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阻力块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套管内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下端呈倒角设置,所述套管内位于所述阻力块下方的部分形成所述集气部,所述通孔的倒角部分形成所述阻力部,位于所述通孔的倒角部分的上方的所述通孔部分形成所述曝气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还包括排水杯,所述排水杯位于所述曝气腔室内,所述排水杯内设置有上端呈敞口的排水腔室,所述排水杯与所述外壳的顶壁间隔设置,所述曝气管的下端伸入所述排水腔室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杯的底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排水腔室和所述曝气腔室的排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室环绕所述内壳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气帽,所述分气帽连接在所述外壳上方的所述第一出气口位置,所述分气帽内设置有分气腔室,所述分气帽下端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分气腔室的第四进气口,所述分气帽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分气腔室的第三出气口,所述分气帽内设置有导流分隔板,所述导流分隔板用于引导气体从多个所述第三出气口排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用于外接供气设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气件的侧壁连接在所述内壳外表面,所述第二出气口位于所述配气件靠近所述内壳一侧设置,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轮廓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轮廓,所述第二出气口呈缺口状,所述第二出气口由所述配气件底部向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出气口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曝气腔室内,所述曝气管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曝气腔室连通的曝气通道,所述曝气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壁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通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通的集气部、阻力部和曝气部,所述集气部的内径大于所述曝气部的内径,所述阻力部的横截面内径沿向上的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曝气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包括套管和阻力块,所述套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外壳的顶壁下方,所述阻力块设于所述套管内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一端,所述阻力块与所述套管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阻力块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套管内部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下端呈倒角设置,所述套管内位于所述阻力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显位陈凤祥武斌李永红黄欣燕吴伟农任秋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环境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