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236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结构新颖,对GPR139受体有较强的激动活性。动活性。动活性。动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精神分裂症在全世界影响着超过2000万人。其症状根据其临床特征可大致划分为三类: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阳性症状是指正常功能行为的夸大或歪曲,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阴性症状是指正常情绪反应或其他思维过程中所存有的一些缺陷,包括情感淡然、贫语症、动机与快感丧失、消极厌世等抑郁样特征。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等下降。
[0003]以药物研发的历史脉络和药理学特性划分,当前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也被称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多巴胺D2受体的强效拮抗剂。目前常用的包括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等,可以有效抑制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但长期服用这类药物会诱发类似帕金森病的锥体外系反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帕利哌酮等,通过双重阻断多巴胺D2受体和血清素2A(5

HT
2A
)受体而产生作用。由于抑制5

HT
2A
受体可以间接促进多巴胺神经元释放多巴胺,因此第二代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副作用明显降低。但是,二代药物的代谢综合征(过度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风险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第三代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包括阿立哌唑(aripiprazole)、依匹哌唑(brexpiprazole)和卡利拉嗪(cariprazine)三种,是多巴胺D2受体的部分激动剂。作为多巴胺的“稳定剂”,第三代药物稳定大脑多巴胺环路活性在适中范围,大大降低了锥体外系副作用,安全性也得到明显提升。第二代与第三代也合称为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目前,所有针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药物都能有效缓解阳性症状,然而绝大部分药物在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方面药效有限或无效。因此,亟需研发针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的全新作用机制药物。
[0004]孤儿受体GPR139是从人类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中鉴定到的,属于A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哺乳动物中,GPR139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最高表达部位为纹状体、垂体、缰核、丘脑和下丘脑(Matsuo等,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5,331:363

369),在啮齿动物和人类缰核的内侧GPR139高度表达。多项研究表明缰核与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联系。啮齿类动物缰核的整体结构损伤会导致其社交活动减少、认知功能损伤、对压力刺激的过度反应等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症状(Wang等,Neuroreport 2013,24:276

280)。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对比其缰核发生钙化的频率更高,而且缰核的体积也发生改变(Sandyk等,Int J Neurosci 1992,67:19

30)。功能核磁共振(fMRI)研究显示,正常人在做匹配任务时,当发生错误时其缰核会被激活,而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匹配错误后,其缰核并没有明显激活(Shepard等,Schizophr Bull 2006,32:417

421)。在GPR139敲除的小鼠模型上表现出自发运动下降、感觉运动门控缺陷、认知障碍等与精神分裂症相关
的行为特征,通过给予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可以改善其症状(Dao等,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21)。基于这些结果,靶向GPR139有潜力能够开发新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尤其是针对阴性症状的药物。
[0005]2018年被报道的选择性GPR139激动剂JNJ

63533054(EC
50
=16 nM)可以减少酒精依赖性大鼠的自我饮酒和痛觉过敏(Kononoff等,eNeuro 2018,5),但在体内研究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行为调节。2021年日本Takeda公司公布了一种具有苯并三嗪酮结构的选择性GPR139激动剂TAK

041(EC
50
=22nM),已被证实在小鼠模型上可用于治疗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阴性症状(Reichard等,J Med Chem 2021,64:11527

11542),目前已成功进入临床Ⅱ期试验。
[0006]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GPR139受体激动剂的结构单一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结构新颖,对GPR139受体有较强的激动活性。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010][0011]其中,
[0012]R1、R2、R3和R4独立地为H、卤素、C1‑6烷基、C3‑6环烷基、

O

C1‑6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1‑1取代的C1‑6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1‑2取代的C3‑6环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1‑3取代的

O

C1‑6烷基;
[0013]R1‑1、R1‑2和R1‑3独立地为卤素;
[0014]R5为H或C1‑6烷基;
[0015]R6和R7独立地为H、C1‑6烷基、C3‑6环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6‑1取代的C1‑6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6‑2取代的C3‑6环烷基;
[0016]R6‑1独立地为卤素、

O

C1‑6烷基或

NR
a
R
b

[0017]R6‑2独立地为卤素、

O

C1‑6烷基或

NR
a
R
b

[0018]R
a
和R
b
独立地为C1‑6烷基;
[0019]或,R
a
和R
b
与其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

6元杂环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
a
‑1取代的5

6元杂环烷基;所述5

6元杂环烷基独立地为杂原子独立地选自N、O和S中的1种、2种或3种,杂原子的个数为1个、2个或3个的5

6元杂环烷基;
[0020]R
a
‑1独立地为C1‑6烷基;
[0021]Q为C6‑
10
芳环、5

10元杂芳环、C3‑6环烷基或5

6元杂环烷基;所述5

10元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I所示的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R2、R3和R4独立地为H、卤素、C1‑6烷基、C3‑6环烷基、

O

C1‑6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1‑1取代的C1‑6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1‑2取代的C3‑6环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1‑3取代的

O

C1‑6烷基;R1‑1、R1‑2和R1‑3独立地为卤素;R5为H或C1‑6烷基;R6和R7独立地为H、C1‑6烷基、C3‑6环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6‑1取代的C1‑6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6‑2取代的C3‑6环烷基;R6‑1独立地为卤素、

O

C1‑6烷基或

NR
a
R
b
;R6‑2独立地为卤素、

O

C1‑6烷基或

NR
a
R
b
;R
a
和R
b
独立地为C1‑6烷基;或,R
a
和R
b
与其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

6元杂环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
a
‑1取代的5

6元杂环烷基;所述5

6元杂环烷基独立地为杂原子独立地选自N、O和S中的1种、2种或3种,杂原子的个数为1个、2个或3个的5

6元杂环烷基;R
a
‑1独立地为C1‑6烷基;Q为C6‑
10
芳环、5

10元杂芳环、C3‑6环烷基或5

6元杂环烷基;所述5

10元杂芳环为杂原子独立地选自N、O和S中的1种、2种或3种,杂原子的个数为1个、2个或3个的5

10元杂芳环;n为0、1、2、3、4或5;R8独立地为卤素、

OH、

CN、

NH2、C1‑6烷基、

O

C1‑6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8‑1取代的C1‑6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8‑2取代的

O

C1‑6烷基;R8‑1和R8‑2独立地为卤素;或,R8与R7一起形成

(CH2)
m

,m为2或3;带“*”、“#”的碳原子为非手性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当为手性碳原子时,独立地为S构型和/或R构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其中,R1、R2、R3和R4独立地为H、卤素、C1‑6烷基、C3‑6环烷基、

O

C1‑6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1‑1取代的C1‑6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1‑2取代的C3‑6环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1‑3取代的

O

C1‑6烷
基;R1‑1、R1‑2和R1‑3独立地为卤素;R5为H或C1‑6烷基;R6和R7独立地为H、C1‑6烷基、C3‑6环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6‑1取代的C1‑6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6‑2取代的C3‑6环烷基;R6‑1独立地为卤素、

O

C1‑6烷基或

NR
a
R
b
;R6‑2独立地为卤素、

O

C1‑6烷基或

NR
a
R
b
;R
a
和R
b
独立地为C1‑6烷基;或,R
a
和R
b
与其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

6元杂环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
a
‑1取代的5

6元杂环烷基;所述5

6元杂环烷基独立地为杂原子独立地选自N、O和S中的1种、2种或3种,杂原子的个数为1个、2个或3个的5

6元杂环烷基;R
a
‑1独立地为C1‑6烷基;Q为C6‑
10
芳环或5

10元杂芳环;所述5

10元杂芳环为杂原子独立地选自N、O和S中的1种、2种或3种,杂原子的个数为1个、2个或3个的5

10元杂芳环;n为0、1、2、3、4或5;R8独立地为卤素、

OH、

CN、

NH2、C1‑6烷基、

O

C1‑6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8‑1取代的C1‑6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8‑2取代的

O

C1‑6烷基;R8‑1和R8‑2独立地为卤素;或,R8与R7一起形成

(CH2)
m

,m为2或3;带“*”、“#”的碳原子为非手性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当为手性碳原子时,独立地为S构型和/或R构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为为例如为其中,*、#、R1、R2、R3、R4、R5、R6、R7、R8、Q和n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1)R1、R2和R3独立地为H或C1‑6烷基;(2)R4独立地为H;(3)R5为H;(4)R6为H;(5)R7为C1‑6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6‑1取代的C1‑6烷基;(6)R6‑1独立地为

NR
a
R
b
;(7)R
a
和R
b
独立地为C1‑6烷基;(8)n为0或1;和(9)R8为卤素、

OH、

CN、C1‑6烷基、

O

C1‑6烷基、被1个、2个或3个R8‑1取代的C1‑6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8‑2取代的

O

C1‑6烷基;或,R8与R7一起形成

(CH2)
m

,m为2或3;例如,R8为卤素、

OH、C1‑6烷基、

O

C1‑6烷基或被1个、2个或3个R8‑2取代的

O

C1‑6烷基;或,R8与R7一起形成

(CH2)
m

,m为2或3。5.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如式I所示的吡咯并三嗪酮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1)R1、R2、R3和R4中,所述C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建军刘志杰华甜毛建航周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