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20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包括钢结构纵梁和预制轨道梁,所述钢结构纵梁的两侧均设置有横隔板,所述预制轨道梁与横隔板之间通过设置连接件连接,所述预制轨道梁为马蹄形结构且内部设中间挖空的长圆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提高预制轨道梁的刚度,又能够增加底板纵向预应力钢束的布束空间,加宽部分与腹板设置倒角过度,减少预制轨道梁应力集中,解决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横向刚度不足,影响行车舒适度及减少疏散平台投资费用高等问题。散平台投资费用高等问题。散平台投资费用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跨座式单轨设备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跨座式单轨属于中等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其特点是适应性强、噪声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能更好适应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轨道梁不仅是承重结构,也是车辆运行的轨道,因此,轨道梁是跨座式单轨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0003]现有技术的不足:国内外跨座式单轨轨道梁一般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双线标准轨道梁横向设置两片轨道梁,两片轨道梁相互独立,虽然该设置有利于预制轨道梁的吊装,提高了施工效率,但是,该构造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由于轨道梁横向宽度较窄,因此,轨道梁横向刚度不足,车辆运行过程中横向晃动较明显,影响乘车舒适性。第二,由于横向两片轨道梁分离,因此,需要两片轨道梁中间需要单独设置独立的疏散结构。由于该结构与轨道梁相互独立,疏散结构跨度较大,导致疏散结构工程量较大,增加了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包括钢结构纵梁和预制轨道梁,所述钢结构纵梁的两侧均设置有横隔板,所述预制轨道梁与横隔板之间通过设置连接件连接,所述预制轨道梁为马蹄形结构且内部设中间挖空的长圆孔。
[0006]优选的,所述钢结构纵梁包括有:第一钢底板,所述第一钢底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间隔1.8—2.1m设置;钢腹板,所述钢腹板设置在第一钢底板上端面的两侧;第一钢顶板,所述第一钢顶板设置在钢腹板的上端,所述第一钢顶板宽度为750mm—850mm。
[0007]优选的,所述横隔板包括有:第二钢底板,所述第二钢底板设置在第一钢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钢底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间隔3.8m—4.2m设置,所述预制轨道梁的下端面、第一钢底板和第二钢底板平齐;第二钢顶板,所述第二钢顶板设置在第二加强板的上端,所述第一钢顶板和第二钢顶板平齐。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有:
承压板,所述承压板的一侧分别与第二钢底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二钢顶板连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承压板远离第二钢底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与预制轨道梁之间通过设置若干个剪力钉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钢腹板的侧面上和第一钢顶板的下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个加劲肋。
[0010]优选的,所述预制轨道梁马蹄形腹板宽度0.69m,底板宽度2.1m。
[0011]优选的,所述预制轨道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通过设置在钢结构纵梁的两侧均设置有横隔板,预制轨道梁与横隔板之间通过设置连接件连接,预制轨道梁为马蹄形结构且内部设中间挖空的长圆孔,能够提高预制轨道梁的刚度,又能够增加底板纵向预应力钢束的布束空间,加宽部分与腹板设置倒角过度,减少预制轨道梁应力集中,解决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横向刚度不足;2、该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钢结构纵梁包括有第一钢底板、钢腹板和第一钢顶板,横隔板包括有第二钢底板和第二钢顶板,预制轨道梁的下端面、第一钢底板和第二钢底板平齐,预制轨道梁的下端面、第一钢底板和第二钢底板平齐,可兼做疏散平台,解决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横向刚度不足,影响行车舒适度及减少疏散平台投资费用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钢结构纵梁;101、第一钢底板;102、第一加强板;103、钢腹板;104、第一钢顶板;2、预制轨道梁;3、横隔板;31、第二钢底板;32、第二加强板;33、第二钢顶板;4、连接件;41、承压板;42、连接板;5、加劲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的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18]此外,术语“第一”、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请参阅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包括钢结构纵梁1和预制轨道梁2,钢结构纵梁1的两侧均安装有横隔板3,预制轨道梁2与横隔板3之间通过安装连接件4连接,预制轨道梁2为马蹄形结构且内部设中间挖空的长圆孔,预制轨道梁2为马蹄形结构,轨道梁采用整孔预制,马蹄形腹板宽度0.69m,底板宽度2.1m,马蹄形内部挖空,减少混凝土自重。
[0020]钢结构纵梁1包括有第一钢底板101、钢腹板103和第一钢顶板104,第一钢底板101的上端面上焊接有若干个第一加强板102,第一加强板102之间间隔1.8—2.1m分布,第一加强板102需开设人孔,人孔一圈需设置加劲板,钢腹板103焊接在第一钢底板101上端面的两侧,第一钢顶板104焊接在钢腹板103的上端,第一钢顶板104宽度为750mm—850mm,与预制轨道梁2共同参与桥梁纵向受力,其中,第一钢顶板104及第一钢底板101主要承受桥梁纵向弯矩,钢腹板103主要承受剪力,第一加强板102主要起限制钢梁扭转变形,限制畸变作用,对钢结构纵梁1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钢结构纵梁1与第一加强板102在工厂进行焊接组装完毕后运输至现场,吊装至临时支架后与预埋件进行现场焊接。
[0021]横隔板3包括有第二钢底板31和第二钢顶板33,第二钢底板31焊接在第一钢底板101的一侧,第二钢底板31的上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包括钢结构纵梁(1)和预制轨道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纵梁(1)的两侧均设置有横隔板(3),所述预制轨道梁(2)与横隔板(3)之间通过设置连接件(4)连接,所述预制轨道梁(2)为马蹄形结构且内部设中间挖空的长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纵梁(1)包括有:第一钢底板(101),所述第一钢底板(10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板(102),所述第一加强板(102)之间间隔1.8—2.1m设置;钢腹板(103),所述钢腹板(103)设置在第一钢底板(101)上端面的两侧;第一钢顶板(104),所述第一钢顶板(104)设置在钢腹板(103)的上端,所述第一钢顶板(104)宽度为750mm—8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轨道梁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3)包括有:第二钢底板(31),所述第二钢底板(31)设置在第一钢底板(101)的一侧,所述第二钢底板(3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加强板(32),所述第二加强板(32)间隔3.8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强周业超缪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