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和转向装置的槽衬垫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177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5:00
转向装置具备:上柱,其为筒状,配置在转向轴的径向的外侧;下柱,其为筒状,与上柱嵌合并能够相对于上柱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安装部,其安装于上柱,且设有柱形长孔;柱支架,其具有位于上柱的侧方的侧板部,该柱支架安装于车身;槽衬垫,其插入于安装部的柱形长孔而被限制轴向上的移动;以及销,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贯穿侧板部和槽衬垫,在槽衬垫设有供销贯穿的贯通孔。通孔。通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向装置和转向装置的槽衬垫


[0001]本公开涉及转向装置和转向装置的槽衬垫。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的转向装置具备:转向轴,其与方向盘连结并沿轴向延伸;转向柱,其支承于转向轴的外周侧;以及俯仰机构,其用于根据驾驶员的体形、驾驶姿势等改变方向盘的高度。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892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有时在转向装置设置变更方向盘的轴向上的位置的伸缩机构。具有伸缩机构的转向装置和不具有伸缩机构的转向装置各自的构造通常不同,因此,需要单独制造,难以共用部件。因而,对于具有伸缩机构的规格和不具有伸缩机构的规格这两者,期望的是能够尽可能使用相同部件的转向装置。
[0008]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伸缩机构的动作的转向装置、以及在能够选择具有伸缩机构的规格和不具有伸缩机构的规格的转向装置安装的槽衬垫。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转向装置具备:上柱,其为筒状,配置在转向轴的径向的外侧;下柱,其为筒状,与所述上柱嵌合并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柱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上柱,且设有柱形长孔;柱支架,其具有位于所述上柱的侧方的侧板部,该柱支架安装于车身;槽衬垫,其插入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柱形长孔而被限制轴向上的移动;以及销,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侧板部和所述槽衬垫,在所述槽衬垫设有供所述销贯穿的贯通孔。
[0011]如此,本公开的转向装置具有槽衬垫,该槽衬垫设有供销贯穿的贯通孔,槽衬垫通过插入于柱形长孔而被限制轴向上的移动。因而,在将槽衬垫插入于柱形长孔的情况下,由于销的轴向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设为不具有伸缩机构的规格。此外,在将具有沿着轴向较长地延伸的开口部的其他槽衬垫插入于柱形长孔的情况下,由于销能够进行轴向上的移动,因此,能够设为具有伸缩机构的规格。如此,在同一构造的转向装置中,通过将槽衬垫更换为其他槽衬垫,能够分为具有伸缩机构的规格和不具有伸缩机构的规格。综上,能够将具有伸缩机构的转向装置和不具有伸缩机构的转向装置设为相同构造而实现部件的共有化。
[0012]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槽衬垫具有从与所述柱形长孔的内周面相对的外表面突出且被所述柱形长孔的所述内周面按压的突起。因而,在将槽衬垫插入
于柱形长孔的状态下,能够抑制槽衬垫相对于安装部的晃动。
[0013]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突起设于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贯通孔不同的位置。为了抑制槽衬垫相对于安装部的晃动,期望的是将突起的位置设于在轴向上离开贯通孔的位置。即,与将突起的位置设为与贯通孔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将突起的位置设为在轴向上与贯通孔不同的位置的情况能够进一步抑制槽衬垫的晃动。
[0014]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槽衬垫设有在所述车宽方向上贯通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贯通孔,或者,设有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凹陷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凹部,所述贯通孔或所述凹部设于以下位置:在从与所述轴向和所述车宽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所述突起重叠、且与穿过所述贯通孔的中心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1直线相比靠近所述突起的位置。通过贯通孔或凹部,在槽衬垫的部位中的比第1直线靠近突起的部位形成薄壁部。因而,在突起由柱形长孔的内周面按压的情况下,薄壁部弹性变形而使突起对柱形长孔的内周面的按压力变得更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槽衬垫的晃动。
[0015]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所述突起的表面具有随着向车宽方向的中央去而靠近所述外表面的倾斜面。因而,由于倾斜面具有引导功能,因此,容易将槽衬垫插入于柱形长孔,槽衬垫的组装作业性变得更高。
[0016]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槽衬垫具备位于比所述贯通孔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的第1部位、和位于比所述贯通孔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第2部位,在所述第1部位,在比所述第1直线靠所述交叉方向的一侧的位置设置所述突起,在所述第2部位,在比所述第1直线靠所述交叉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设置所述突起。在将第1部位的突起和第2部位的突起都配置在交叉方向的一侧的情况下,第1部位的薄壁部和第2部位的薄壁部都配置在交叉方向的一侧。由此,槽衬垫的部位中的比第1直线靠交叉方向的一侧的部位的刚性与比第1直线靠交叉方向的另一侧的部位的刚性相比降低,因此,突起对柱形长孔的内周面的按压力降低。因而,通过将第1部位的突起和第2部位的突起分别配置在相对于第1直线交叉的方向上的相反侧,能够进一步提高突起对柱形长孔的内周面的按压力。
[0017]作为上述的转向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槽衬垫具备位于比所述贯通孔靠轴向一侧的位置的第1部位、和位于比所述贯通孔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的第2部位,在所述第1部位,在比所述第1直线靠所述交叉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设置所述突起,在所述第2部位,在比所述第1直线靠所述交叉方向的一侧的位置设置所述突起。该情况与上述的情况同样,通过使突起的交叉方向上的设置位置在第1部位和第2部位中相反,能够进一步提高突起对柱形长孔的内周面的按压力。
[0018]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槽衬垫能够插入于在沿轴向延伸的上柱设置的安装部的柱形长孔,且插入于所述柱形长孔而被限制所述轴向上的移动,其中,该转向装置的槽衬垫具有能够供销贯穿的贯通孔,该销贯穿安装于车身的柱支架的侧板部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根据以上内容,能够将具有伸缩机构的转向装置和不具有伸缩机构的转向装置设为相同构造而实现部件的共有化。
[001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0]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在同一构造的转向装置中能分为具有伸缩机构的规格和不具有伸缩机构的规格来使用的转向装置和转向装置的槽衬垫。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转向装置的侧视图。
[0023]图3是图1的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4是图2的转向装置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0025]图5是图4的V

V线处的剖视图。
[0026]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槽衬垫的立体图。
[0027]图7是图6的侧视图。
[0028]图8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槽衬垫与上柱的安装部嵌合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0029]图9是参考例的槽衬垫的侧视图。
[0030]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槽衬垫的立体图。
[0031]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
[0032]图12是从前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槽衬垫而得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并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被下述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限定。此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向装置,其中,该转向装置具备:上柱,其为筒状,配置在转向轴的径向的外侧;下柱,其为筒状,与所述上柱嵌合并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柱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上柱,且设有柱形长孔;柱支架,其具有位于所述上柱的侧方的侧板部,该柱支架安装于车身;槽衬垫,其插入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柱形长孔而被限制轴向上的移动;以及销,其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侧板部和所述槽衬垫,在所述槽衬垫设有供所述销贯穿的贯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槽衬垫具有从与所述柱形长孔的内周面相对的外表面突出且被所述柱形长孔的所述内周面按压的突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所述突起设于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贯通孔不同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中,在所述槽衬垫设有在所述车宽方向上贯通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贯通孔,或者,设有在所述车宽方向上凹陷且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凹部,所述贯通孔或所述凹部设于以下位置:在从与所述轴向和所述车宽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与所述突起重叠、且与穿过所述贯通孔的中心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1直线相比靠近所述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岛友纪尾石祐铃木常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