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94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白光二极管,至少包括一设在基座上的发光晶片,所述发光晶片上面覆盖有一荧光粉层,所述荧光粉层至少包含两种粒径大小的荧光粉。上述荧光粉层表面比较平整,从而照射出来的光斑更加均匀,又由于这两种荧光粉都参与了发光,因此整个LED的发光效率也不会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光二极管
,尤其涉及一种白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当前白光发光二极管(LED)主要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式,在基座11上设有蓝光晶 片12,蓝光晶片12上有金属引线13引出,蓝光晶片12上覆盖有黄色荧光粉14,由蓝光晶 片12所发出的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14混合产生白光。也有采用如图2所示的发光方式, 基座21和基座22上分别设有红光晶片23和蓝光晶片24,红光晶片23和蓝光晶片24上 分别有金属引线25和26引出,在红光晶片23和蓝光晶片24上覆盖有绿色荧光粉27,也 可以在基座21和基座22之间填充有绿色荧光粉27,由红光晶片23+蓝光晶片24+绿色荧 光粉27的组成最终产生白光。但由于现在所使用的黄色/绿色荧光粉都呈球形状态,因此 在晶片表面很难形成厚度均勻一致的荧光粉层。原因为①在两个荧光球体之间存在空隙, 又或者由于两个荧光球体接触面的有效直径(即蓝光/红光在两个荧光球体接触部位的光 路)一定小于球体的直径,因此蓝光/红光会从这些空隙中直接透射出来,而不能照射到荧 光粉本身混合产生白光;②为了使白光LED能有最大的光输入,现在通常选用粒径相对比 较大的荧光粉,这就使晶片表面的荧光层的厚度更加不一致,在晶片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 荧光粉层,从而使照射出的光斑更加不均勻。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当前通常的做法是在荧光粉中加入扩散剂,将两种光重新混 合后形成较为均勻的光斑,但是扩散剂本身不会发光,从而形成漫反射,并吸收部分光子。 因此,采用这种模式的白光LED的发光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光二极管,旨在解决目前的白光二极管发光 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光二极管,至少包括一设在基座上的发光晶 片,所述发光晶片上面覆盖有一荧光粉层,所述荧光粉层至少包含两种粒径大小的荧光粉。上述荧光粉层表面比较平整,从而照射出来的光斑更加均勻,又由于这两种荧光 粉都参与了发光,因此整个LED的发光效率也不会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蓝光晶片+黄色荧光粉组成方式的白光二极管结构示意 图;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红光晶片+蓝光晶片+绿色荧光粉组成方式的白光二极管 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白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 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了大颗粒的荧光粉和小颗粒的荧光粉混合的荧光粉调制方 案,使小颗粒的荧光粉能均勻的散落在大颗粒的荧光粉夹角之间,从而尽可能形成一个平 整的荧光粉层。图3以蓝光晶片+黄色荧光粉的组成方式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白光二极管 的结构,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参照图3,基座31上设有蓝光晶片32,蓝光晶片32上有金属引线33引出,蓝光晶 片12上覆盖有黄色荧光粉层,该荧光粉层至少包含两种粒径大小的荧光粉,其中第一荧光 粉34的粒径大于第二荧光粉35的粒径,第二荧光粉35可均勻的散落在第一荧光粉34的 夹角之间,使得荧光粉层的表面比较平整,从而照射出来的光斑更加均勻,又由于这两种荧 光粉都参与了发光,因此整个LED的发光效率也不会下降。进一步地,粒径较小的第二荧光粉35的粒径值优选为其粒径值可使第二荧光粉 35与相邻的所有第一荧光粉34颗粒均接触。有助于使荧光粉层的空隙最小。进一步地,上述荧光粉层中的至少两种粒径大小的荧光粉的材质相同,这两种荧 光粉的辉度值、激发效率以及波长等性能参数均一致,仅仅是粒径大小不一样,因此在同 样波长的蓝光激发下,最终能产生均勻的白光,而不会出现杂色,进一步提高了光斑的均勻 性。应当理解,以上内容以蓝光晶片+黄色荧光粉的组成为例进行了描述,上述荧光 粉层的结构还可以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采用红光晶片+蓝光晶片+绿色荧光粉组成方式的 白光二极管中,甚至其他所有的发光晶片+荧光粉组成方式的白光二极管中。具体原理同 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了大颗粒的荧光粉和小颗粒的荧光粉混合的荧光粉调制方案, 从而尽可能在发光晶片之上形成一个平整的荧光粉层,可改善光斑的均勻性和发光效率, 其中优选采用材质相同的荧光粉。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设在基座上的发光晶片,所述发光晶片上面覆盖有一荧光粉层,所述荧光粉层至少包含两种粒径大小的荧光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其中粒径较小的荧光粉的粒径值可 使其与相邻的所有粒径较大的荧光粉颗粒均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粒径大小的荧光粉材质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晶片为蓝光晶片,所述荧光 粉为黄色荧光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二极管包括两个基座,所述 两个基座上分别设有红光晶片和蓝光晶片,所述红光晶片和蓝光晶片上覆盖有绿色荧光粉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发光二极管
,提供了一种白光二极管,至少包括一设在基座上的发光晶片,所述发光晶片上面覆盖有一荧光粉层,所述荧光粉层至少包含两种粒径大小的荧光粉。上述荧光粉层表面比较平整,从而照射出来的光斑更加均匀,又由于这两种荧光粉都参与了发光,因此整个LED的发光效率也不会下降。文档编号H01L33/00GK101908584SQ200910107700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5日专利技术者刘镇, 李军 申请人:深圳市量子光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设在基座上的发光晶片,所述发光晶片上面覆盖有一荧光粉层,所述荧光粉层至少包含两种粒径大小的荧光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镇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量子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