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和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091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熔喷层和第二熔喷层不仅增加材料表面的渗水性能,同时保证材料的柔软性,且对材料具有保护和固定作用;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中,在亲水聚丙烯纤维的作用下,绒毛浆纤维和超吸水树脂颗粒相互黏连,亲水聚丙烯纤维和绒毛浆纤维互相缠结,提高了绒毛浆纤维的稳定性,并且上述两种纤维还起到支撑作用,使材料更具有蓬松性,吸收性能好;中间吸水层由一层均匀分布的超吸水树脂颗粒构成,可以提高材料的吸收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吸收材料各层之间压合,可以有效防止出现起坨变形的现象,同时避免影响复合吸收材料的吸收性能。同时避免影响复合吸收材料的吸收性能。同时避免影响复合吸收材料的吸收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卫生用品的吸收芯材大多数是无尘纸、无纺布和超吸水树脂分层叠加,再通过热熔胶将其粘结,制备成芯体预制体,但是这种方法超吸水树脂的添加很难达到较高的比例,并且需要使用热熔胶,这就造成吸收芯体产生吸收速度较慢、吸液量偏低和反渗大等问题,吸收性能整体明显下降,消费者的体验差。
[0003]木浆纤维作为吸水性植物纤维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植物纤维具有毛细结构,能够多次吸收液体,并且更高效地将液体传递给超吸水树脂,增强吸收效果,但是木浆纤维存在长度较短的问题,无法与超吸水树脂颗粒形成稳定的结构,很容易造成复合吸收材料起坨甚至成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吸收材料结构稳定,吸收性能优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吸收材料,包括压合的第一熔喷层、第一吸水层、中间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第二熔喷层中的三种以上;
[0007]所述第一熔喷层和第二熔喷层由包括第一亲水聚丙烯纤维的原料制得,所述第一亲水聚丙烯纤维的细度为0.05~0.5旦,所述第一亲水聚丙烯纤维由包括聚丙烯和亲水母粒的原料制得;
[0008]所述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由包括第二亲水聚丙烯纤维、绒毛浆纤维和超吸水树脂颗粒的原料制得,所述第二亲水聚丙烯纤维的细度为0.5~2旦,所述第二亲水聚丙烯纤维由包括聚丙烯和亲水母粒的原料制得;
[0009]所述中间吸水层由包括超吸水树脂颗粒的原料制得。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熔喷层和第二熔喷层的厚度比为0.05~0.15:0.05~0.15;
[0011]所述第一熔喷层和第一吸水层的厚度比为0.05~0.15:0.1~1.5;
[0012]所述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的厚度比为0.1~1.5:0.1~1.5;
[0013]所述第一吸水层和中间吸水层的厚度比为0.1~1.5:0.15~0.7。
[0014]优选的,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熔喷层4.5~7.5份,第二熔喷层4.5~7.5份,第一吸水层35~57份,第二吸水层35~57份,中间吸水层10~14份。
[0015]优选的,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吸水层或第二吸水层包括亲水聚丙烯纤维15~25份,绒毛浆纤维36~60份,超吸水树脂颗粒20~28份。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复合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1)将聚丙烯颗粒和亲水母粒颗粒加热混合后依次进行纺丝、熔喷和热风拉伸,得到第一熔喷层或第二熔喷层;
[0018](2)将聚丙烯颗粒和亲水母粒颗粒加热混合后依次进行纺丝、熔喷和热风拉伸,热风拉伸的过程中添加绒毛浆纤维和超吸水树脂颗粒,得到第一吸水层或第二吸水层;
[0019](3)将所述第一熔喷层、第二熔喷层、第一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中间吸水层中的三者以上层叠后热轧,得到复合吸收材料;所述中间吸水层由超吸水树脂颗粒铺洒制得;
[0020]对所述步骤(1)和步骤(2)的时间先后顺序没有要求。
[0021]优选的,所述热轧的温度为80~130℃,压力为10~60kN/m,速率不大于500m/min。
[0022]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热风拉伸的温度为200~270℃,风量为600~1800Nm3/h;
[0023]所述步骤(2)中热风拉伸的温度为200~270℃,风量为600~2400Nm3/h。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复合材料的装置,包括热轧系统A001和在所述热轧系统A001上方依次横向排列的第一熔喷层系统B001、第一吸水层系统C001、中间吸水层系统D001、第二吸水层系统E001和第二熔喷层系统F001中的三者以上;
[0025]所述热轧系统A001包括吸风网帘A002和轧机A003;
[0026]所述第一熔喷层系统B001包括第一挤出系统B002、第一纺丝系统B003、第一熔喷头B004和第一拉伸系统B005;
[0027]所述第二熔喷层系统F001包括第二挤出系统F002、第二纺丝系统F003、第二熔喷头F004和第二拉伸系统F005;
[0028]所述第一吸水层系统C001包括第一木浆解纤系统C002、第一树脂加料系统C003、第三挤出系统C004、第三纺丝系统C005、第三熔喷头C006和第三拉伸系统C007;
[0029]所述第二吸水层系统E001包括第二木浆解纤系统E002、第二树脂加料系统E003、第四挤出系统E004、第四纺丝系统E005、第四熔喷头E006和第四拉伸系统E007。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方案所述装置制备复合吸收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1)将聚丙烯颗粒和亲水母粒颗粒加入第一挤出系统B002加热混合后依次加入第一纺丝系统B003纺丝、加入第一熔喷头B004熔喷和加入第一拉伸系统B005热风拉伸,得到第一熔喷层;
[0032](2)将聚丙烯颗粒和亲水母粒颗粒加入第二挤出系统F002加热混合后依次加入第二纺丝系统F003纺丝、加入第二熔喷头F004熔喷和加入第二拉伸系统F005热风拉伸,得到第二熔喷层;
[0033](3)将聚丙烯颗粒和亲水母粒颗粒加入第三挤出系统C004加热混合后依次加入第三纺丝系统C005纺丝、加入第三熔喷头C006熔喷和加入第三拉伸系统C007热风拉伸,热风拉伸的同时添加绒毛浆纤维和超吸水树脂颗粒混合,得到第一吸水层;
[0034](4)将聚丙烯颗粒和亲水母粒颗粒加入第四挤出系统E004加热混合后依次加入第四纺丝系统E005纺丝、加入第四熔喷头E006熔喷和加入第四拉伸系统E007热风拉伸,热风拉伸的过程中添加绒毛浆纤维和超吸水树脂颗粒混合,得到第二吸水层;
[0035](5)将所述第一熔喷层、第二熔喷层、第一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中间吸水层中的三者以上层叠后加入热轧系统A001热轧,得到复合吸收材料;所述中间吸水层由超吸水树脂颗粒铺洒制得;
[0036]对所述步骤(1)、步骤(2)和步骤(3)的时间先后顺序没有要求。
[003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方案所述复合吸收材料或上述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复合吸收材料或上述方案所述方法得到的复合吸收材料作为吸水材料的应用。
[003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吸收材料,包括第一熔喷层、第一吸水层、中间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第二熔喷层中的三种以上。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熔喷层和第二熔喷层由包括第一亲水聚丙烯纤维的原料制得,第一熔喷层和第二熔喷层中第一亲水聚丙烯纤维的细度为0.05~0.5旦,不仅增加复合吸收材料表面的渗水性能,同时保证复合吸收材料的柔软性,并且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合的第一熔喷层、第一吸水层、中间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第二熔喷层中的三种以上;所述第一熔喷层和第二熔喷层由包括第一亲水聚丙烯纤维的原料制得,所述第一亲水聚丙烯纤维的细度为0.05~0.5旦,所述第一亲水聚丙烯纤维由包括聚丙烯和亲水母粒的原料制得;所述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由包括第二亲水聚丙烯纤维、绒毛浆纤维和超吸水树脂颗粒的原料制得,所述第二亲水聚丙烯纤维的细度为0.5~2旦,所述第二亲水聚丙烯纤维由包括聚丙烯和亲水母粒的原料制得;所述中间吸水层由包括超吸水树脂颗粒的原料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熔喷层和第二熔喷层的厚度比为0.05~0.15:0.05~0.15;所述第一熔喷层和第一吸水层的厚度比为0.05~0.15:0.1~1.5;所述第一吸水层和第二吸水层的厚度比为0.1~1.5:0.1~1.5;所述第一吸水层和中间吸水层的厚度比为0.1~1.5:0.15~0.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所述所述第一熔喷层4.5~7.5份,第二熔喷层4.5~7.5份,第一吸水层35~57份,第二吸水层35~57份,中间吸水层10~14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所述第一吸水层或第二吸水层包括亲水聚丙烯纤维15~25份,绒毛浆纤维36~60份,超吸水树脂颗粒20~28份。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复合吸收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丙烯颗粒和亲水母粒颗粒加热混合后依次进行纺丝、熔喷和热风拉伸,得到第一熔喷层或第二熔喷层;(2)将聚丙烯颗粒和亲水母粒颗粒加热混合后依次进行纺丝、熔喷和热风拉伸,热风拉伸的过程中添加绒毛浆纤维和超吸水树脂颗粒,得到第一吸水层或第二吸水层;(3)将所述第一熔喷层、第二熔喷层、第一吸水层、第二吸水层和中间吸水层中的三者以上层叠后热轧,得到复合吸收材料;所述中间吸水层由超吸水树脂颗粒铺洒制得;对所述步骤(1)和步骤(2)的时间先后顺序没有要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的温度为80~130℃,压力为10~60kN/m,速率不大于500m/min。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热风拉伸的温度为200~270℃,风量为600~1800Nm3/h;所述步骤(2)中热风拉伸的温度为200~270℃,风量为600~2400Nm3/h。8.一种制备复合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轧系统(A001)和在所述热轧系统(A001)上方依次横向排列的第一熔喷层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铭邹萌萌周朝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希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