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62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其包括发动机本体、连通于发动机本体出气口的排气管路、连通于发动机本体进气口进气管路、连通于进气管路上的空气过滤器以及安装于进气管路管口内的雨水收集机构,雨水收集机构包括滤网、海绵和集水管,滤网连接于进气管路的内壁,海绵连接于滤网靠近进气管路管口的一侧面,海绵用于吸收雨水,集水管安装于滤网上,集水管两端伸出进气管路外,集水管周面设置有进水口,海绵一侧边设置于进水口内,海绵的雨水汇集,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向集水管流动。本申请具有减少对环境和发动机危害的效果。有减少对环境和发动机危害的效果。有减少对环境和发动机危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的气路的通畅是发动机正常工作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发动机实际工作中,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和排气管路的清洁就格外重要;为了保证发动机进气的洁净度,通常在摩托车进气管路上安装空气过滤器,将空气中的一些粉尘过滤掉。
[0003]目前安装的空气过滤器只对一些粉尘进行过滤,然而在雨水环境中,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水汽经进气管道吸入,水汽容易吸附在空气过滤器容上,在空气过滤器上形成水膜,容易降低空气过滤器的空气通过率,而发动机内的氧气供给不足,使得发动机内的燃料燃烧不够充分,容易形成有害气体并且在发动机内部以及排气管路上形成积碳,对环境和发动机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减少对环境和发动机的危害,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连通于发动机本体出气口的排气管路、连通于发动机本体进气口进气管路以及连通于进气管路上的空气过滤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进气管路管口内的雨水收集机构,所述雨水收集机构包括滤网、海绵和集水管,所述滤网连接于所述进气管路的内壁,所述海绵连接于所述滤网靠近所述进气管路管口的一侧面,所述海绵用于吸收雨水,所述集水管安装于所述滤网上,所述集水管两端伸出所述进气管路外,所述集水管周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海绵一侧边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内,所述海绵的雨水汇集,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向所述集水管流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天气发动机本体在工作时,进气管路吸入空气,空气中的雨水也随之进入进气管路,空气经过海绵,海绵将空气中的雨水进行吸附,使干燥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不易造成空气过滤器堵塞,使得发动机本体燃烧室能够进入足量的氧气,发动机本体内的燃料燃烧充分,减少有害气体和积碳的产生,从而可以减少对环境和发动机本体的危害;吸收雨水的海绵,将雨水汇集,汇集后的雨水流入到集水管内,再经集水管两端将雨水排出,使得被海绵吸收后的雨水能够及时被排出,同样减少雨水在管口滴落重新被气流带动经海绵吸收,可以提高海绵的吸收能力。
[0007]可选的,所述滤网包括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三滤网,第四滤网和第五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连接于所述进气管路的内壁,所述第二滤网连接于所述第一滤网未与所述进气管路内壁连接的侧边,所述第二滤网朝向所述进气管路的管口,所述第三滤网连接于所述第二滤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侧边,所述第四滤网连接于所述第三滤网远离所述第二滤网一侧边,所述第四滤网朝向所述进气管路的管口,所述第五滤网连接于所述第四滤网远离所述第三滤网的一侧边;所述海绵包括第一海绵、第二海绵和第三海绵,所述第一海绵安装于
所述第一滤网上,所述第二海绵连接于所述第三滤网上,所述第三海绵连接于所述第五滤网上;所述集水管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集水管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滤网和所述第四滤网上,另一个所述集水管安装于所述进气管路的内壁。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海绵设置成三段,既第一海绵、第二海绵和第三海绵,第一海绵、第二海绵和第三海绵各自吸收雨水,然后将各自吸收的雨水汇集到对应的集水管内,第一海绵、第二海绵和第三海绵各自排除内部的水分,相较于通过整块海绵,整块海绵雨水流到同一个集水管,排水效率低,且容易在管口堵塞影响进气,通过设置成三块可以提高海绵排水的效率。
[0009]可选的,所述排气管路包括前段排气管和后段消音器,所述前段排气管包括排气管管体、触媒安装管、前触媒和转接管,所述排气管管体连通于所述发动机本体的出气口,所述触媒安装管连通于所述排气管管体远离所述发动机本体的一端,所述前触媒安装于所述触媒安装管内,所述转接管连接于所述触媒安装管远离所述排气管管体的一端,所述后段消音器连通于所述转接管的另一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本体将燃料进行燃烧后,将燃烧后的废气从发动机本体内排出,废气经过排气管管体流入到触媒安装管内,废气再经前触媒进行催化,使未燃烧充分的废气进行催化氧化,降低废气中有毒气体的含量,排出的废气对环境的危害较小,有利于保护环境;通过催化未燃烧充分的废气,使得排气管路内积碳减少;排出的废气再经后段消音器进行降噪后,使得噪音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也减小。
[0011]可选的,所述触媒安装管内壁连接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抵接于所述前触媒外壳远离所述转接管一端的端面,所述前触媒外壳远离所述限位凸起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板,所述第一拉板一侧边设置有第一挂口,所述转接管螺纹连接于所述触媒安装管的外周面,所述转接管内壁连接有第二拉板,所述第二拉板一侧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挂口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块;当所述转接管安装在所述触媒安装管上时,所述第二拉板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边抵接于所述第一拉板远离所述第一挂口的侧边且所述第二拉板端面抵接于所述前触媒外壳的端面;当转动分离所述转接管和所述触媒安装管时,所述第二拉板的第一限位块插接于所述第一拉板的第一挂口。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前触媒时,将前触媒塞入触媒安装管内,再将转接管旋在触媒安装管外周面,转动转接管,转接管带动第二拉板向触媒安装管内进入,第二拉板远离第一限位块的一侧边抵接于第一拉板远离第一挂口的一侧面,第二拉板向内进入通过推动第一拉板带动前触媒转动,直至第二拉板端面抵接于前触媒外壳的端面,第二拉板与限位凸起配合将前触媒抵紧;当需要更换前触媒时,需要先解除与后段消音器的连接,然后转动转接管,转接管带动第二拉板运动,第二拉板靠近挂口的一侧边抵接于第一拉板靠近第一挂口的一侧边,第二拉板沿第一拉板侧边向外滑出,直至第一限位块到达第一挂口位置,转动转接管,第一限位块进入第一挂口,第二拉板带动第一拉板一同向外运动,逐渐将第一拉板拉出触媒安装管外,便可以将使用后的前触媒取出,更换未使用的前触媒,使得前触媒的取出更加便捷。
[0013]可选的,所述后段消音器包括消音壳体、分隔板、第一导管、后触媒、消音机构和尾气管,所述分隔板连接于所述消音壳体的内壁,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消音壳体内分割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转接管远离所述触媒安装管的一
端,所述第一导管另一端伸出所述消音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后触媒穿设于所述分隔板上,所述第一导管一端抵接于所述后触媒端面,所述消音机构安装于所述分隔板上,所述消音机构用于消除发动机本体尾气产生的噪音;所述尾气管安装于所述消音壳体上,所述尾气管用于排出经过所述消音机构的尾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触媒将处理后的废气排入第一导管,第一导管将废气传输至后触媒,后触媒再次对废气进行进一步的催化氧化,使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一步减小,使得排出的废气对环境伤害最小;后触媒处理后的废气,经消音机构处理后再经尾气管排出,消音机构对废气进行降噪。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管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包括发动机本体(1)、连通于发动机本体(1)出气口的排气管路(2)、连通于发动机本体(1)进气口进气管路(3)以及连通于进气管路(3)上的空气过滤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进气管路(3)管口内的雨水收集机构(5),所述雨水收集机构(5)包括滤网(51)、海绵(52)和集水管(53),所述滤网(51)连接于所述进气管路(3)的内壁,所述海绵(52)连接于所述滤网(51)靠近所述进气管路(3)管口的一侧面,所述海绵(52)用于吸收雨水,所述集水管(53)安装于所述滤网(51)上,所述集水管(53)两端伸出所述进气管路(3)外,所述集水管(53)周面设置有进水口(531),所述海绵(52)一侧边设置于所述进水口(531)内,所述海绵(52)的雨水汇集,雨水在重力作用下向所述集水管(53)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51)包括第一滤网(511)、第二滤网(512)、第三滤网(513),第四滤网(514)和第五滤网(515);所述第一滤网(511)连接于所述进气管路(3)的内壁,所述第二滤网(512)连接于所述第一滤网(511)未与所述进气管路(3)内壁连接的侧边,所述第二滤网(512)朝向所述进气管路(3)的管口,所述第三滤网(513)连接于所述第二滤网(512)远离所述第一滤网(511)的侧边,所述第四滤网(514)连接于所述第三滤网(513)远离所述第二滤网(512)一侧边,所述第四滤网(514)朝向所述进气管路(3)的管口,所述第五滤网(515)连接于所述第四滤网(514)远离所述第三滤网(513)的一侧边;所述海绵(52)包括第一海绵(521)、第二海绵(522)和第三海绵(523),所述第一海绵(521)安装于所述第一滤网(511)上,所述第二海绵(522)连接于所述第三滤网(513)上,所述第三海绵(523)连接于所述第五滤网(515)上;所述集水管(53)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集水管(53)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滤网(512)和所述第四滤网(514)上,另一个所述集水管(53)安装于所述进气管路(3)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路(2)包括前段排气管(21)和后段消音器(22),所述前段排气管(21)包括排气管管体(211)、触媒安装管(212)、前触媒(213)和转接管(214),所述排气管管体(211)连通于所述发动机本体(1)的出气口,所述触媒安装管(212)连通于所述排气管管体(211)远离所述发动机本体(1)的一端,所述前触媒(213)安装于所述触媒安装管(212)内,所述转接管(214)连接于所述触媒安装管(212)远离所述排气管管体(211)的一端,所述后段消音器(22)连通于所述转接管(214)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的气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媒安装管(212)内壁连接有限位凸起(2121),所述限位凸起(2121)抵接于所述前触媒(213)外壳远离所述转接管(214)一端的端面,所述前触媒(213)外壳远离所述限位凸起(212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板(215),所述第一拉板(215)一侧边设置有第一挂口(2151),所述转接管(214)螺纹连接于所述触媒安装管(212)的外周面,所述转接管(214)内壁连接有第二拉板(216),所述第二拉板(216)一侧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挂口(2151)相互配合的第一限位块(2161);当所述转接管(214)安装在所述触媒安装管(212)上时,所述第二拉板(216)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块(2161)的一侧边抵接于所述第一拉板(215)远离所述第一挂口(2151)的侧边且所述第二拉板(216)端面抵接于所述前触媒(213)外壳的端面;当转动分离所述转接管(214)和所述触媒安装管(212)时,所述第二拉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继才吴闯张哲付建威邹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杰迪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