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和轮胎硫化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84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和轮胎硫化模具,其中轮胎包括设置在胎侧的标识区,标识区内设置有图案填充,所述图案填充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单元规则排列形成,所述图案单元包括多条自中心向外延伸的延伸段,在圆周方向上各个延伸段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延伸段之间形成夹角区域,各个延伸段的内端相互固定连接,延伸段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向位于该延伸段两侧的夹角区域伸出的伸出部,一个图案单元中的其中一个伸出部伸进与该图案单元相邻的另一个图案单元的其中一个夹角区域内,并且该伸出部的边界线与对应的夹角区域的边界线相互平行且紧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图案单元镶嵌的更加紧密,缩小留白区域的面积,提高视觉冲击力。提高视觉冲击力。提高视觉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和轮胎硫化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领域,尤其是一种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和轮胎硫化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是汽车唯一接地部件,它提供汽车运动所需的驱动、转向、制动力。轮胎由于使用路况及场景的特殊性能,需要加入炭黑,因此轮胎所呈现出来的表面以黑色为主。轮胎胎侧的表面通常包含有图案、字体标识及法规要求的部分,这些内容可向购买者或使用者传达轮胎的品牌、类型、尺寸、性能等信息,并且这些信息通常也是黑色的,因此在胎侧上对比度不高,即视觉冲击力不足,难以被清楚的观察到。
[0003]为了提高胎侧部位的视觉对比,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8407347B)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胎侧花纹的轮胎及轮胎模具,其中,轮胎包括胎体,胎体的侧部(即胎侧)具有标示区,标示区内设置有多个图案单元;图案单元凸出于胎体设置,图案单元包括中心部及多个延伸部,多个延伸部沿周向分布于中心部的侧部,中心部具有高于延伸部的高度。由此,图案单元整体上呈现凹凸的视觉效果,入射到图案单元中的光线将在侧壁之间来回反射,进而光线的强度发生衰减,最终仅有少量的光线能够反射到图案单元之外,因此图案单元相比于胎侧其它位置而言,显得更黑,提高了视觉对比。
[0004]但是在上述专利提供的实施例中可以发现,虽然图案单元的延伸部会插入到相邻图案单元延伸部之间,以减小图案单元之间的留白区域,但是留白区域的面积仍然较大,经过测算约为每个图案单元面积的20%,这些留白区域所处的位置即为胎侧的表面,因此在这些位置上相对而言呈现为饱和度较低的黑色,进而这些较大面积的留白区域影响了图案单元整体的视觉对比,从实际轮胎来看,图案单元的对比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仍然存在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和轮胎硫化模具,通过优化图案单元的外形,使得图案单元镶嵌的更加紧密,缩小留白区域的面积,进而提高图案单元与胎侧之间的对比度,提高视觉冲击力。
[0006]为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包括设置在胎侧的标识区,标识区内设置有图案填充,所述图案填充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单元规则排列形成,所述图案单元凸出于胎侧的基准面,并具有与基准面形成夹角的侧壁,所述侧壁配置为使得光线在侧壁之间反射,从而加深标识区显示的颜色,所述图案单元包括多条自中心向外延伸的延伸段,在圆周方向上各个延伸段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延伸段之间形成夹角区域,各个延伸段的内端相互固定连接,延伸段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向位于该延伸段两侧的夹角区域伸出的伸出部,一个图案单元中的其中一个伸出部伸进与该图案单元相邻的另一个图案单元的其中一个夹角区域内,并且该伸出部的边界线与对应的夹角区域的边界线相互
平行且紧邻。由此,图案单元在排列时,能够相互穿插,并且由于伸出部的边界线和夹角区域的边界线相互平行,使得伸出部能够以更小的间距配置在夹角区域内,从而缩小相邻两个图案单元之间的间距,即图案单元排列的更加紧密,进而留白区域的面积占比下降,提高了图案单元的对比度,视觉冲击力更强。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单元的边界能够被容纳在一个直径为0.05~1.5mm的圆内。由此,图案单元本身具有较小的面积,使得图案单元能够紧密的分布在标识区内,增加图案单元的数量,有利于光线在图案单元的侧壁间反射,提高标示区黑色的深度。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每平方毫米内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图案单元。由此,图案单元本身的大小被限制的更小,进一步提高了图案单元的数量和分布的密度,进一步加深标识区颜色。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图案单元的中心间距不超过0.87mm。由此,通过图案单元之间的间距,限制了图案单元的大小,从而提高图案单元的分布密度。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图案单元之间存在留白区域,留白区域的面积占据图案单元的面积的6~12%。由此,在图案填充内,留白区域的占比变得更小,从而能够加深图案填充的颜色,提高视觉冲击力。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伸出部的边界线与夹角区域的边界线的间距为0.005~0.05mm。由此,图案单元之间的间距变得足够小,能够使图案单元镶嵌的更加紧密,同时这样的间距也便于边界线的形成,便于加工制造。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延伸段为直线延伸,伸出部为直线延伸,相邻两个延伸段之间的夹角等于相邻两个伸出部之间的夹角。由此,实现了伸出部的边界线与对应的夹角区域的边界线相互平行,从而使得图案单元排列的更加紧密,并且延伸段和伸出部的外形也便于加工制造。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图案单元包括三条、四条或六条延伸段。这些延伸段的数量使得图案单元能够在平面内几乎无缝隙的拼接,减小留白区域的面积。其中,三条延伸段的方案是最优的。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段和所述伸出部均为自胎侧基准面向外凸出的条状凸起,在每个图案单元中所述条状凸起是连续的,所述侧壁位于条状凸起的侧部,所述侧壁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为10~30
°
,条状凸起的高度为0.2~1mm,条状凸起底部的宽度为0.1~0.5mm,条状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通过上述参数对条状凸起的外形进行限定,使得光线能在图案单元的侧壁之间来回反射,并最终削弱光线强度,进而减少从图案单元中反射出去的光线,使得图案填充显得更黑。
[001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上述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的轮胎硫化模具,该模具内表面上与胎侧的标识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反向图案填充,所述反向图案填充的凹凸方向与所述图案填充相反,以在对轮胎硫化时,在标示区内形成所述图案填充。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至少有以下有益效果:一个图案单元的其中一个伸出部伸进另一个图案单元相应的夹角区域内,并且伸出部和夹角区域的边界线相互平行且紧邻,使得相邻的图案单元之间排列的更加紧密,进而减小了图案单元之间的留白区域,因此图案填充整体上显得更黑,进而标示区与胎侧其余位置之间的对比度得到提升,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图案单元的外形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填充部位造
成的轮胎胎侧缺胶。图案单元内的条状凸起具有连续、曲折的特点,能够提高条状凸起的刚度,避免应力集中,发生断裂,此外曲折结构还能够缓冲并分散应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轮胎的侧视图。
[0019]图2为图1中扇形区域的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若干个图案单元相互排列形成的图案填充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单个图案单元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案单元之间留白区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胎侧的标识区,标识区内设置有图案填充,所述图案填充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单元规则排列形成,所述图案单元凸出于胎侧的基准面,并具有与基准面形成夹角的侧壁,所述侧壁配置为使得光线在侧壁之间反射,从而加深标识区显示的颜色,所述图案单元包括多条自中心向外延伸的延伸段,在圆周方向上各个延伸段均匀分布,相邻的两个延伸段之间形成夹角区域,各个延伸段的内端相互固定连接,延伸段的外端分别设置有向位于该延伸段两侧的夹角区域伸出的伸出部,一个图案单元中的其中一个伸出部伸进与该图案单元相邻的另一个图案单元的其中一个夹角区域内,并且该伸出部的边界线与对应的夹角区域的边界线相互平行且紧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图案单元的边界能够被容纳在一个直径为0.05~1.5mm的圆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每平方毫米内至少存在一个所述图案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图案单元的中心间距不超过0.87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色彩饱和度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图案单元之间存在留白区域,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王炯王宝江姜杉金承蕾
申请(专利权)人: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