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抗CTLA4-抗PD-1双特异性抗体和西奥罗尼的药物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64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肿瘤治疗和分子免疫学领域,涉及一种包含抗CTLA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含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和西奥罗尼的药物组合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肿瘤治疗和分子免疫学领域,涉及一种包含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和西奥罗尼的药物组合及其用途。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突变的抗CTLA4

抗PD

1的双特异性抗体和西奥罗尼或其可药用盐或其晶型的药物组合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跨膜受体PD

1(程序性细胞死亡

1)是CD28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在活化的T细胞,B细胞以及骨髓系细胞都有表达。PD

1的配体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亦简称为PDL

1)和PDL2(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2,亦简称为PDL

2)均属于B7超家族,其中PDL1在多种细胞都有表达,包括T细胞,B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PDL2则仅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0003]PD

1/PDL1信号通路在调节免疫耐受、微生物感染及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PD

1的表达主要在T细胞等免疫细胞,而PD

1的配体PDL1主要在许多人类肿瘤组织呈高表达。阻断PD

1/PDL1信号通路可使被抑制的T细胞激活,进而攻击癌细胞。阻断PD

1/PDL1信号可以促进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进而抑制局部肿瘤生长(Julie R et al.,2012,N Engl JMed.366:2455

2465)。另外,高表达PDL1的肿瘤伴随着很难被检测到的癌症(Hamanishi et al.,2007,Proc.Natl.Acad.Sci.USA 104:3360

5)。一种实施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体内注射抗PD

1抗体对PD

1的表达进行调控。由于PD

1抗体的广谱抗肿瘤前景和惊人的药效,业界普遍认为针对PD

1通路的抗体将带来治疗多种肿瘤治疗的突破性的进展:用于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肾细胞癌,卵巢癌,黑色素瘤(Homet M.B.,Parisi G.,et al.,2015,Semin Oncol.42(3):466

473),白血病以及贫血病(Held SA,Heine A,et al.,2013,Curr Cancer Drug Targets.13(7):768

74)。
[000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cytotoxic T lymphocyte sociated antigen 4,亦简称为CTLA4)与CD28分子在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序列的同源性及基因表达具有十分相近的关系,都是共刺激分子B7的受体,主要表达于被激活T细胞表面。CTLA4与B7结合后能抑制小鼠和人T细胞的激活,在T细胞活化中起负调节作用。
[0005]CTLA4抗体(或抗CTLA4单克隆抗体)或CTLA4配体可以阻止CTLA4与其天然配体结合,从而封闭CTLA4对T细胞负性调节信号的传导,增强T细胞对各种抗原的反应性,在这方面体内与体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目前已有CTLA4单克隆抗体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或被批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膀胱癌,结肠直肠癌,胃肠道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等(Grosso JF.,Jure

Kunkel MN.,2013,Cancer Immun.13:5.)。
[0006]白细胞介素2(IL

2)由T细胞产生,是调节T细胞亚群的生长因子,也是调控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并可促进活化B细胞增殖,参与抗体反应、造血和肿瘤监视。重组的人IL

2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包括黑色素瘤、肾肿瘤等),同时正在进行治疗慢性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Chavez,A.R.,et al.,2009,Ann N Y Acad Sci,1182:p.14

27)。CTLA4及CTLA4抗体作为T细胞功能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干预机体免疫微环境。体外和体内
试验实验中,CTLA4抗体可特异地解除CTLA4对机体免疫抑制,激活T细胞,诱导IL

2产生,在抗肿瘤及寄生虫等疾病的基因治疗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0007]CTLA4抗体可对疾病产生特异性治疗作用,并发挥较高疗效,补充传统用药的不足,由此开辟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0008]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亦称为双功能抗体,是同时靶向两种不同抗原的特异性药物,其可通过免疫分选纯化生产。另外,也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基因工程方法在结合位点优化,合成形式的考量以及产量等方面都具有相应的灵活性,所以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其存在形式已被证明有超过45种(Dafne M
ü
ller,Kontermann RE.2010,BioDrugs,24(2):89

98)。目前已开发的多种双特异性抗体为IgG

scFv形式即Morrison模式(Coloma MJ,Morrison SL.1997,Nat Biotechnol.15:159

163),由于这种类似于天然存在的IgG形式,其在抗体工程、表达和纯化上所具有的优势,已被证明是双功能抗体的其中一种理想存在形式(Miller BR,Demarest SJ,et al.,2010,Protein Eng Des Sel;23:549

57;Fitzgerald J,Lugovskoy A.2011.MAbs;3:299

309)。
[0009]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是指抗体的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表面的Fc受体(Fc Receptor,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0010]CDC(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即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是指当抗体与细胞膜表面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复合物而激活补体系统,进而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导致靶细胞溶解。补体能导致多种细菌和其他病原生物细胞的溶解,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
[0011]Fc受体是表达在特定免疫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组合,其包含西奥罗尼或其可药用盐(例如盐酸盐)或其晶型(例如非溶剂化晶型A、B或C),以及至少一种(例如1种、2种或3种)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西奥罗尼或其可药用盐或其晶型与所述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的质量比为1:(1

1000),优选为1:(5

500),更优选为1:(10

100)。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的单位剂量为100mg

1000mg、200mg

800mg、200mg

500mg、300mg

600mg、400mg

500mg或者450mg。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西奥罗尼或其可药用盐或其晶型的单位剂量为0.1mg

100mg、0.5mg

50mg、1mg

20mg、2mg

15mg、3mg

12mg、4mg

8mg或者5mg。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药物组合为固定组合,例如为药物组合物;或者所述药物组合是非固定组合,例如所述非固定组合中的西奥罗尼或其可药用盐或其晶型、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各自存在于独立的药物组合物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独立地为固体药物组合物或液体药物组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不包含除了西奥罗尼或其可药用盐或其晶型和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其它活性药物成分。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的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其包括:靶向PD

1的第一蛋白功能区,和靶向CTLA4的第二蛋白功能区;其中:所述第一蛋白功能区为免疫球蛋白,所述第二蛋白功能区为单链抗体;其中,所述的免疫球蛋白,其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27-29所示的HCDR1-HCDR3,其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0-32所示的LCDR1-LCDR3;和所述的单链抗体,其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3-35所示的HCDR1-HCDR3并且其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6-38所示的LCDR1-LCDR3;或者,所述第一蛋白功能区为单链抗体,所述第二蛋白功能区为免疫球蛋白;其中,所述的免疫球蛋白,其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3-35所示的HCDR1-HCDR3并且其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6-38所示的LCDR1-LCDR3;和所述的单链抗体,其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27-29所示的HCDR1-HCDR3,其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0-32所示的LCDR1-LCDR3;所述免疫球蛋白均为人IgG1亚型;并且按照EU编号系统,所述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恒定区在第234位点、235位点和237位点
中的任意2个位点或3个位点发生突变,并且突变后,双特异性抗体与FcγRIIIa和/或C1q的亲和力常数相比突变前降低;优选地,所述亲和力常数通过Fortebio Octet分子相互作用仪测得。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的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按照EU编号系统,所述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恒定区具有如下突变:L234A和L235A;或者L234A和G237A;或者L235A和G237A;或者L234A、L235A、G237A。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的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其包括:靶向PD

1的第一蛋白功能区,和靶向CTLA4的第二蛋白功能区;其中:所述第一蛋白功能区为免疫球蛋白,所述第二蛋白功能区为单链抗体;其中,所述的免疫球蛋白,其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27-29所示的HCDR1-HCDR3,其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0-32所示的LCDR1-LCDR3;和所述的单链抗体,其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3-35所示的HCDR1-HCDR3并且其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6-38所示的LCDR1-LCDR3;或者,所述第一蛋白功能区为单链抗体,所述第二蛋白功能区为免疫球蛋白;其中,所述的免疫球蛋白,其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3-35所示的HCDR1-HCDR3并且其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6-38所示的LCDR1-LCDR3;和所述的单链抗体,其重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27-29所示的HCDR1-HCDR3,其轻链可变区包含氨基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s:30-32所示的LCDR1-LCDR3;所述免疫球蛋白均为人IgG1亚型;并且按照EU编号系统,所述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恒定区具有如下突变组合之一:L234A和L235A;或者L234A和G237A;或者L235A和G237A;或者L234A、L235A、G237A。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的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按照EU编号系统,所述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恒定区还具有选自如下的一个或多个突变:N297A、D265A、D270A、P238D、L328E、E233D、H268D、P271G、A330R、C226S、C229S、E233P、P331S、S267E、L328F、A330L、M252Y、S254T、T256E、N297Q、P238S、P238A、A327Q、A327G、P329A、K322A、T394D、G236R、G236A、L328R、A330S、P331S、H268A、E318A和K320A。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的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14和SEQ ID NO:18;并且所述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16和SEQ ID NO:20;和,所述单链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2、SEQ ID NO:6、SEQ ID NO:10、SEQ ID NO:41和SEQ ID NO:43;并且所述单链抗体的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4、SEQ ID NO:8、SEQ ID NO:12、SEQ ID NO:42和SEQ ID NO:44;或者,所述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2、SEQ ID NO:6、SEQ ID NO:10、SEQ ID NO:41和SEQ ID NO:43;并且所述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4、SEQ ID NO:8、SEQ ID NO:12、SEQ ID NO:42和SEQ ID NO:44;和,所述单链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14和SEQ ID NO:18;并且所述单链抗体的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16和SEQ ID NO:20。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其中,所述的抗CTLA4

抗PD

1双特异性抗体,其选自如下的(1)-(20)中的任一项:(1)所述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并且所述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和,所述单链抗体的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并且所述单链抗体的轻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瑜鲁先平李百勇宁志强王忠民潘德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