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3497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1
一种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和车辆,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包括:推动机构,弹性形变部件,制动钳,制动盘,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以及推力检测组件;弹性形变部件设置于推动机构与制动钳之间,推动机构用于通过弹性形变部件推动制动钳夹紧制动盘、以产生制动力;弹性形变部件受推动机构与制动钳的挤压而产生形变,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弹性形变部件自制动钳接触制动盘起、至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量,推力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自推动机构推动制动钳接触制动盘起、至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的推力。本装置能够实现制动力检测的双冗余功能,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以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驱动、制动、转向等关键零部件正在逐步线控化,并且逐渐有线控底盘系统化的趋势。线控底盘技术既是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未来智能汽车发展自动驾驶的必然要求,线控底盘中的电子机械制动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是线控制动系统的主要分支产品,相较同属于线控制动系统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完全取消液压管路,省去了制动液、线束、液压泵等部件,系统结构更加简单,可实现车辆减重,提高燃油经济效益,其制动响应时间短,制动更高效灵活,维护简单,系统耐久性更好。
[0003]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对车辆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制动力的检测尤为重要,而传统车辆中对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制动力的检测形式相对单一,若检测装置因长时间使用损坏,则还可能出现制动检测不准确而导致制动性能下降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和车辆,以对车辆制动力实现双冗余检测功能,提高车辆安全性。
[0005]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包括:推动机构,弹性形变部件,制动钳,制动盘,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以及推力检测组件;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设置于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制动钳之间,所述推力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弹性形变部件之间;所述推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弹性形变部件推动所述制动钳夹紧所述制动盘、以产生制动力;所述弹性形变部件受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制动钳的挤压而产生形变,所述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自制动钳接触所述制动盘起、至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量,所述推力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自所述推动机构推动所述制动钳接触所述制动盘起、至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的推力。
[0006]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弹性形变部件的形变量。
[000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块,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弹性形变部件与所述制动钳之间,所述调节块为可更换部件,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调节块,以调节所述弹性形变部件的形变量。
[000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推力检测组件包括:推力感应单元,基座,壳体以及端盖,所述基座与所述制动钳连接,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壳体上还开设
有端口,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端口,所述推力感应单元连接所述推动机构,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内腔朝向所述端口的腔壁,所述弹性形变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块,所述弹性形变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力感应单元连接,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贯穿所述端盖。
[000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包括:永磁体和感应元件,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连接,所述永磁体穿设于所述端盖,并可随所述弹性形变部件同步移动,所述感应元件用于感应所述永磁体的移动行程。
[00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包括:移动件,旋转件以及转角检测模块,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连接,并可随所述弹性形变部件产生形变量的过程同步直线运动,所述旋转件与所述移动件连接,可将所述移动件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所述转角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自所述制动钳接触所述制动盘起、至所述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的角度。
[00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旋转驱动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安装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制动钳之间,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用于输出旋转运动,所述传动组件可将所述旋转驱动组件所输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以通过所述弹性形变部件推动所述制动钳夹紧所述制动盘。
[00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丝杠和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安装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丝杠螺接于所述丝杠螺母,所述弹性形变部件位于所述丝杠与所述制动钳之间,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丝杠螺母做旋转运动,所述丝杠可将所述丝杠螺母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沿所述丝杠的轴向方向的直线运动。
[00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蜗杆和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蜗轮同轴连接。
[0014]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
[0015]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和车辆,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包括:推动机构,弹性形变部件,制动钳,制动盘,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以及推力检测组件;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设置于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制动钳之间,所述推力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弹性形变部件之间;所述推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弹性形变部件推动所述制动钳夹紧所述制动盘、以产生制动力;所述弹性形变部件受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制动钳的挤压而产生形变,所述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自制动钳接触所述制动盘起、至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量,所述推力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自所述推动机构推动所述制动钳接触所述制动盘起、至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的推力。推动机构通过弹性形变部件推动制动钳夹紧制动盘的过程中,弹性形变部件受到推动机构和制动钳的挤压产生形变量变化,通过弹性形变检测组件对弹性形变部件自制动钳接触制动盘起、至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所产生形变量的检测,以及通过推力检测组件对推动机构推动制动钳接触制动盘起、至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的推力的检测,可获得车辆制动力。可将推力检测组件视为主检测结构,弹性形变检测组件视为辅助检测结构,当推力检测组件因其他原因损坏而不能正常工作时,即可通过弹性形变部件对弹性形变部件的形变量的检测实现对制动力的检测,使得本
装置能够实现制动力检测的双冗余功能,有效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的制动力测量原理示意图一;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的制动力测量原理示意图二;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中弹性形变检测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推动机构10,旋转驱动组件11,蜗杆111,蜗轮112,传动组件12,丝杠121,丝杠螺母122,弹性形变部件20,制动钳30,制动钳体31,制动盘40,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50,第一磁体51,移动件52,旋转件53,转角检测模块54,第一磁体541,检测元件542,推力检测组件60,推力感应单元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机构,弹性形变部件,制动钳,制动盘,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以及推力检测组件;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设置于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制动钳之间,所述推力检测组件设置于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弹性形变部件之间;所述推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弹性形变部件推动所述制动钳夹紧所述制动盘、以产生制动力;所述弹性形变部件受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制动钳的挤压而产生形变,所述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自制动钳接触所述制动盘起、至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量,所述推力检测组件用于检测自所述推动机构推动所述制动钳接触所述制动盘起、至制动力达到预设制动力的过程中的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弹性形变部件的形变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块,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弹性形变部件与所述制动钳之间,所述调节块为可更换部件,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调节块,以调节所述弹性形变部件的形变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检测组件包括:推力感应单元,基座,壳体以及端盖,所述基座与所述制动钳连接,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端口,所述端盖安装于所述端口,所述推力感应单元连接所述推动机构,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内腔朝向所述端口的腔壁,所述弹性形变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块,所述弹性形变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力感应单元连接,所述弹性形变部件贯穿所述端盖。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冗余制动力检测的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形变量检测组件包括:永磁体和感应元件,所述永磁体与所述弹性形变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标曹景昭韩冲孙惠春刘鑫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