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用界面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227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路用界面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属道路建筑材料的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岩沥青,增粘补强树脂,偶联剂等,各组分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聚合物改性沥青83~96%,岩沥青2~10%,增粘补强树脂1~6%,偶联剂0.2~1.0%,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其制备方法为:将液态聚合物改性沥青输入带有加热装置的制备罐内,控制温度在170~185℃,开动搅拌器,缓缓投入岩沥青并相继投入偶联剂和增粘补强树脂,然后持续搅拌20~40min,使之充分融混并反应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设计合理,能有效提高界面粘结料与水泥混凝土表面粘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道路建筑材料 的制造

技术介绍
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了大批跨江、跨海大桥和城市 高架桥的建设。其中,极大部分为下层水泥混凝土作桥面、上层沥青 混凝土作铺装层的路面。有关研究和使用实践表明,铺装层和桥面的 结合是否牢固,是决定铺装层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目前的桥梁施工中,为增强铺装层与桥面的粘结能力,通常采用乳化沥青粘结剂、SBS 改性沥青、环氧沥青等作为铺装层与桥面之间的粘结层,但效果均不 够理想。主要原因是粘结层内部的粘度不高,与水泥混凝土桥面的粘 附性不良,导致在高温环境条件和车辆荷载作用下,因抗剪切能力不 足而使铺装层在界面上发生水平推移;因抗拉拔能力不足而使铺装层 在界面上发生竖向脱层。路面往往因此而形成早期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方设计合理,能有效提高界面粘结料 与水泥混凝土表面粘结强度的路用界面粘结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路用界面粘结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物改性沥 青,岩沥青,增粘补强树脂,偶联剂等,各组分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 计分别为聚合物改性沥青83 96%,岩沥青2 10%,增粘补强树3月旨1 6%,偶联剂0.2 1.0%,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所述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可为SBS改性沥青,本身具有较高的高 温粘度和优良的低温柔性,用作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材料。所述的增粘补强树脂可为古马隆,主要作用是提高高温粘度,从 而增强材料的抗剪切、抗拉拔能力。所述的偶联剂可为NDZ—101或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主要 作用一为提高岩沥青中所含无机物与改性沥青组分的相容性,改善粘 结料体系的稳定性,二为湿润水泥混凝土表面,可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 所述路用界面粘结料与水泥混凝土桥面的粘结强度。岩沥青的主要成分为沥青质,其含量可为50%以上。与改性沥青 有较好的相容性,可提高改性沥青的高温粘度,更重要的是沥青质系 强极性大分子,主要用以提高对水泥混凝土桥面的粘附性。本专利技术所述路用界面粘结料的制备方法为将液态聚合物改性沥 青输入带有加热装置的制备罐内,控制温度在170 185°C,开动搅 拌器,缓缓投入岩沥青并相继投入偶联剂和增粘补强树脂,然后持续 搅拌20 40min,使之充分融混并反应制得。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1、配方设计合理釆用价格相对低廉且具有粘结性能的SBS改 性沥青为基料,与上层沥青混凝土的材料性质相似,相容性好,粘结 力强;加入强极性组分的岩沥青,能有效提高与下层水泥混凝土的粘 附性;根据环境温度不同添加增粘补强树脂能调整本专利技术所述路用界 面粘结料的粘度,而钛酸酯类偶联剂的加入则改善了本专利技术所述路用 界面粘结料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以增强自身的粘结强度,从而确保了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水泥混凝土桥面的牢固黏合,且生产成本相对 低廉。2、 根据桥梁所处环境温度高低和路面纵坡度大小的不同,可以 方便地调整配方,使本专利技术所述路用界面粘结料的内在性质和与使用 要求相适应,防止铺装层在界面上发生水平推移或竖向脱层现象的发 生,达到在各种使用条件下均能延长桥面铺装层使用寿命的目的。3、 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少量轻质油分挥发的烟气,可引入加热炉 燃烧干净或采取高空排放,无其他废弃物产生,生产过程环保。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本专利技术5个实施例的配合比、工艺 参数和主要性能列表如下,以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不 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桥梁的设计要求和所在地区 气候条件、铺装层承受的交通荷载、车辆速度等情况,选择不同的配 比和工艺参数。<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路用界面粘结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岩沥青,增粘补强树脂,偶联剂,各组分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聚合物改性沥青83~96%,岩沥青2~10%,增粘补强树脂1~6%,偶联剂0.2~1.0%,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用界面粘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聚合物改性沥青为SBS改性沥青。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用界面粘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增粘补强树脂为古马隆。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用界面粘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偶联剂为NDZ—101或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5、 一种路用界面粘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液态聚合物 改性沥青输入带有加热装置的制备罐内,控制温度在170 185°C, 开动搅拌器,缓缓投入岩沥青并相继投入偶联剂和增粘补强树脂,然 后持续搅拌20 40min,使之充分融混并反应制得。全文摘要,属道路建筑材料的制造
,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岩沥青,增粘补强树脂,偶联剂等,各组分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聚合物改性沥青83~96%,岩沥青2~10%,增粘补强树脂1~6%,偶联剂0.2~1.0%,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其制备方法为将液态聚合物改性沥青输入带有加热装置的制备罐内,控制温度在170~185℃,开动搅拌器,缓缓投入岩沥青并相继投入偶联剂和增粘补强树脂,然后持续搅拌20~40min,使之充分融混并反应制得。本专利技术配方设计合理,能有效提高界面粘结料与水泥混凝土表面粘结强度。文档编号C08L95/00GK101643585SQ200910099079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杨林江, 裘伯钢, 金海山 申请人:浙江兰亭高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路用界面粘结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合物改性沥青,岩沥青,增粘补强树脂,偶联剂,各组分的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分别为:聚合物改性沥青83~96%,岩沥青2~10%,增粘补强树脂1~6%,偶联剂0.2~1.0%,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总和为1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江裘伯钢金海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兰亭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