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内行位结构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05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内行位结构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设有斜导柱,所述下模包括固定设置的基座、活动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第一模板设有与斜导柱相配合的斜导孔,第一模板水平滑动安装于基座上,所述第二模板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一模板的上壁,活动板设有向上延伸的顶针和铲基柱,活动板可带动顶针和铲基柱移动,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设有供铲基柱穿设的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该结构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通过两个行程实现与产品的脱离,避免了相互干涉出现产品损坏,同时脱离结构稳定,与此同时,通过单一的铲基柱实现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限位和驱动,使结构更加精简,使两个模板的水平运动更流畅,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稳定性。工稳定性。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内行位结构的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内行位结构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一种具有凹槽的产品中,因为需要同时成型边缘部以及凹槽,凹槽设置在边缘部的下方,因此现有的是采用两个相互配合的倾斜导轨组成,即在开模时,下方的模具先向外滑动出凹槽101,上方的模具再滑动出边缘部102,从而成型产品100。但是当两个模具出现卡壳的情况时,因为产品100有倒扣103,因此容易出现刮花的情况,影响了产品的外观,造成了不良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内行位结构的模具,旨在改进现有的模具结构,使产品成型凹槽以及边缘部更稳定,且模具结构控制更简单,减少卡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内行位结构的模具,包括:
[0005]上模,所述上模设有斜导柱;
[0006]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固定设置的基座、活动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设有与斜导柱相配合的斜导孔,
[0007]所述第一模板水平滑动安装于基座上,所述第二模板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一模板的上壁,所述活动板设有向上延伸的顶针和铲基柱,所述活动板可带动顶针和铲基柱移动,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设有供铲基柱穿设的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
[0008]当斜导柱脱离斜导孔时,所述第一模板在弹性件驱动下朝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并使第一过孔朝向产品一侧的侧壁与铲基柱相抵;
[0009]所述第二模板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一模板的上方,当铲基柱穿过第二过孔时,可带动第二模板朝远离产品一侧的方向移动。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结构的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通过两个行程实现与产品的脱离,避免了相互干涉出现产品损坏,同时脱离结构稳定,与此同时,通过单一的铲基柱实现了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限位和驱动,使结构更加精简,使两个模板的水平运动更流畅,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稳定性,且具有模具加工的参考度,可以适用于相似的倒扣结构干涉出现脱模不易的模具。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一;
[0012]图2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二;
[0013]图3为本技术位于铲基柱部分的剖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位于斜导柱部分剖视图;
[0015]图5为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铲基柱配合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运动步骤示意图;
[0017]图7为产品示意图。
[0018]图中,11为上模,12为下模,111为斜导柱,112为斜导孔,21为第一模板,22为第二模板,3为基座,31为活动板,32为顶针,33为铲基柱,41为第一过孔,42为第二过孔,5为弹性件,61为第一驱动斜面,62为第二驱动斜面,71为第一间距,72为第二间距,81为限位槽,82为限位部,9为竖直壁,100为产品,101为凹槽,102为边缘部,103为倒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1]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具有内行位结构的模具,包括:
[0023]上模11,所述上模11设有斜导柱111;
[0024]下模12,所述下模12包括固定设置的基座3、活动板31、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所述第一模板21设有与斜导柱111相配合的斜导孔112,
[0025]所述第一模板21水平滑动安装于基座3上,所述第二模板22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一模板21的上壁,所述活动板31设有向上延伸的顶针32和铲基柱33,所述活动板31可带动顶针32和铲基柱33移动(其中活动板31一般通过伸缩气缸或氮气弹簧驱动移动,该结构可参考顶针32的位移结构),所述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设有供铲基柱33穿设的第一过孔41和第二过孔42;
[0026]当斜导柱111脱离斜导孔112时,所述第一模板21在弹性件5驱动下朝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并使第一过孔41朝向产品一侧的侧壁与铲基柱33相抵;
[0027]所述第二模板22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一模板21的上方,当铲基柱33穿过第二过孔42时,可带动第二模板22朝远离产品一侧的方向移动。
[0028]在实际的加工中,当合模状态时,上模11和下模12的壁面相互贴合,铲基柱33和顶针32在预定的位置且顶端位于第一模板21的第一过孔41位置,第二模板22失去铲基柱33的驱动,一般来说第二模板22的复位采用顶簧的结构,同时第一模板21在斜导柱111和斜导孔112的驱动下,使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在)的成型部位于产品的位置上;
[0029]在开模状态时,
[0030]S1:斜导柱111脱离斜导孔112,此时第一模板21脱离产品的凹槽位置(第二模板22不动),此时第一模板21的过孔与铲基柱33相抵,起到对第一模板21行程的限位;
[0031]S2:活动板31上升,带动顶针32和铲基柱33向上移动,首先顶针32与产品的底壁相抵,将产品的倒扣脱离第一模板21的上壁,
[0032]S3:与此同时铲基柱33继续上行,并与第一过孔41相抵,驱动第二模板22水平滑动,使第二模板22脱离凹槽以及倒扣的部分,实现产品的初步脱离;
[0033]S4:活动板31带动顶针32继续上行,从而使产品完全脱离下模12。
[0034]该结构的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通过两个行程实现与产品的脱离,避免了相互干涉出现产品损坏,同时脱离结构稳定,与此同时,通过单一的铲基柱33实现了第一模板21和第二模板22的限位和驱动,使结构更加精简,使两个模板的水平运动更流畅,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稳定性,且具有模具加工的参考度,可以适用于相似的倒扣结构干涉出现脱模不易的模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行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所述上模设有斜导柱;下模,所述下模包括固定设置的基座、活动板、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设有与斜导柱相配合的斜导孔,所述第一模板水平滑动安装于基座上,所述第二模板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一模板的上壁,所述活动板设有向上延伸的顶针和铲基柱,所述活动板可带动顶针和铲基柱移动,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设有供铲基柱穿设的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当斜导柱脱离斜导孔时,所述第一模板在弹性件驱动下朝远离产品的方向移动,并使第一过孔朝向产品一侧的侧壁与铲基柱相抵;所述第二模板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一模板的上方,当铲基柱穿过第二过孔时,可带动第二模板朝远离产品一侧的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行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顶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行位结构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基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宏祥邵先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汇美模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