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模顶针二次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679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模顶针二次顶出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医疗注塑件的前模需要通过弹簧二次将针板顶出,长期使用后弹簧会出现失效和卡死现象,而且使用的弹簧和螺丝较多,增加采购和弹簧腔加工成本的问题;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和回针,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开设有多个空腔,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均设置在空腔的内部,空腔的顶端内壁开设有台阶槽,空腔的内顶部安装有二次顶出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自制的二次顶出气缸,取消了弹簧顶出结构,节省了标准件弹簧和螺丝的采购成本,模板厚度最少减薄20MM和热道减短,在加上针板腔孔的加工减少,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模顶针二次顶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磨具
,特别是一种前模顶针二次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已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种模具,在注塑成型的每一个循环中,医疗注塑件件必须从模具型腔中取出,而完成这个取出医疗注塑件动作的机构即为顶出结构。
[0003]现有医疗注塑件的前模需要通过弹簧二次将针板顶出,长期使用后弹簧会出现失效和卡死现象,而且使用弹簧结构,顶针板较厚,增加模板的厚度和热流道的长度,增加模胚和热流道的成本,并且前模有4块针板,使用的弹簧和螺丝较多,增加采购和弹簧腔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前模顶针二次顶出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医疗注塑件的前模需要通过弹簧二次将针板顶出,长期使用后弹簧会出现失效和卡死现象,而且使用的弹簧和螺丝较多,增加采购和弹簧腔加工成本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和回针,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开设有多个空腔,所述第一顶针板和第二顶针板均设置在空腔的内部,所述空腔的顶端内壁开设有台阶槽,所述空腔的内顶部安装有二次顶出气缸,所述二次顶出气缸的伸缩端贯穿第一顶针板并与第二顶针板固定连接,所述回针安装在第二顶针板上。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顶针板位于第二顶针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针板位于台阶槽内,所述第二顶针板位于空腔的内底部。
[0007]优选的,所述二次顶出气缸包括气缸套、第一钢珠、顶出套和推杆,所述气缸套安装在空腔的内顶部,所述顶出套和推杆通过卡接组件滑动连接在气缸套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气孔与推杆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二钢珠、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顶出套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二钢珠位于通孔内,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推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气缸套的内壁。
[0010]优选的,所述回针的底端贯穿下固定板的下表面,所述回针与下固定板滑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从气孔处送入高压气体,此时推杆受到压力向下移动,由于第一钢珠位于第二凹槽内,推杆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顶出套、第一顶针板、第二顶针板和回针向下移动进行一次顶出,当第一顶针板与台阶槽的内底壁接触时顶出套停止移动,此时第一钢珠位于第一凹槽处,推杆继续向下移动使第二钢珠移动到第一凹槽内,接着推杆带动第二顶
针板和回针向下移动进行二次顶出,由于并采用二次顶料结构,对产品进行二次顶料,确保产品取出的质量。
[0013]2、通过使用自制的二次顶出气缸,取消了弹簧顶出结构,节省了标准件弹簧和螺丝的采购成本,模板厚度最少减薄20MM和热道减短,在加上针板腔孔的加工减少,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二次顶出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0018]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3、第一顶针板;4、第二顶针板;5、回针;6、空腔;7、台阶槽;8、二次顶出气缸;9、气孔;801、气缸套;802、第一钢珠;803、顶出套;804、推杆;805、卡接组件;806、第二钢珠;807、第一凹槽;808、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由图1

图4给出一种前模顶针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第一顶针板3、第二顶针板4和回针5,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开设有多个空腔6,第一顶针板3和第二顶针板4均设置在空腔6的内部,空腔6的顶端内壁开设有台阶槽7,空腔6的内顶部安装有二次顶出气缸8,二次顶出气缸8的伸缩端贯穿第一顶针板3并与第二顶针板4固定连接,回针5安装在第二顶针板4上。
[0021]为了能够限制第一顶针板3的移动,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顶针板3位于第二顶针板4的上方,第一顶针板3位于台阶槽7内,第二顶针板4位于空腔6的内底部,这样设置当第一顶针板3与台阶槽7的内底壁接触时顶出套803停止移动。
[0022]为了使回针5顶出,如图3和图4所示:二次顶出气缸8包括气缸套801、第一钢珠802、顶出套803和推杆804,气缸套801安装在空腔6的内顶部,顶出套803和推杆804通过卡接组件805滑动连接在气缸套801的内部,这样设置推杆804受到压力向下移动,推杆804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顶出套803、第一顶针板3、第二顶针板4和回针5向下移动顶出。
[0023]为了使推杆804向下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上固定板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气孔9,气孔9与推杆804相连通,这样设置从气孔9处送入高压气体,此时推杆804受到压力向下移动。
[0024]为了使回针5进行二次顶出,如图3和图4所示:卡接组件805包括第二钢珠806、第一凹槽807和第二凹槽808,顶出套803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二钢珠806位于通孔内,第一凹槽807开设在推杆804的外表面,第二凹槽808开设在气缸套801的内壁,这样设置推杆804向下移动使第二钢珠806移动到第一凹槽807内,接着推杆804带动第二顶针板4和回
针5向下移动进行二次顶出。
[0025]为了使回针5移动的更加稳定,如图2和图3所示:回针5的底端贯穿下固定板2的下表面,回针5与下固定板2滑动连接,这样设置回针5沿着下固定板2上下滑动,不会出现倾斜现象。
[0026]工作原理,使用时从气孔9处送入高压气体,此时推杆804受到压力向下移动,由于第一钢珠802位于第二凹槽808内,推杆804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顶出套803、第一顶针板3、第二顶针板4和回针5向下移动进行一次顶出,当第一顶针板3与台阶槽7的内底壁接触时顶出套803停止移动,此时第一钢珠802位于第一凹槽807处,推杆804继续向下移动使第二钢珠806移动到第一凹槽807内,接着推杆804带动第二顶针板4和回针5向下移动进行二次顶出,由于取消了弹簧,使用自制的二次顶出气缸8,节省了标准件弹簧和螺丝的采购成本,模板厚度最少减薄20MM和热道减短,在加上针板腔孔的加工减少,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模顶针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上固定板(1)、下固定板(2)、第一顶针板(3)、第二顶针板(4)和回针(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1)和下固定板(2)之间开设有多个空腔(6),所述第一顶针板(3)和第二顶针板(4)均设置在空腔(6)的内部,所述空腔(6)的顶端内壁开设有台阶槽(7),所述空腔(6)的内顶部安装有二次顶出气缸(8),所述二次顶出气缸(8)的伸缩端贯穿第一顶针板(3)并与第二顶针板(4)固定连接,所述回针(5)安装在第二顶针板(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模顶针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板(3)位于第二顶针板(4)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针板(3)位于台阶槽(7)内,所述第二顶针板(4)位于空腔(6)的内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模顶针二次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气缸(8)包括气缸套(801)、第一钢珠(802)、顶出套(80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宏祥邵先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汇美模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