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磨杆及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02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磨杆及磨床,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该复合磨杆包括砂轮结构、磨杆本体、珩磨结构和推动结构,砂轮结构固定套设于磨杆本体上,磨杆本体的内部同轴设有容纳孔,磨杆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槽,容纳槽与容纳孔连通,珩磨结构活动安装于容纳槽内,推动结构设置于容纳孔内并与珩磨结构传动连接,推动结构用于驱动珩磨结构部分伸出至容纳槽外。因此,通过上述复合磨杆可以在一个磨床上完成磨削加工和超精加工两个加工过程,无需再将工件拆卸转移到其他机床上,减少了一次装夹过程和减少了机床数量,可以简化工件内孔进行超精加工的复杂程度,同时,磨削加工和超精加工是在同一基准上进行的,可以有效保证加工精度。精度。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磨杆及磨床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磨杆及磨床。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工件内孔的精密加工一般采用磨削加工,需要在磨床上采用磨具和夹具来对工件内孔进行加工,将工件内孔的尺寸及圆度精加工到符合要求。但是对于有超精要求的工件,例如变速器空心轴来说,此时工件内孔的表面粗糙度若还不符合要求,则需要将工件从磨床上拆卸下来,然后装夹到专门的珩磨设备上,对工件再进行一次超精加工,以使工件内孔的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这导致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至少两种机床对工件进行加工,加工过程比较复杂,并且多次装夹工件也会影响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简化工件内孔超精加工的复杂程度,以及保证加工精度。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磨杆,其包括砂轮结构、磨杆本体、珩磨结构和推动结构,所述砂轮结构固定套设于所述磨杆本体上,所述磨杆本体的内部同轴设有容纳孔,所述磨杆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容纳孔连通,所述珩磨结构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推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纳孔内并与所述珩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推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珩磨结构部分伸出至所述容纳槽外。
[000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砂轮结构可以固定套设于磨杆本体上,磨杆本体的内部设有容纳孔,且侧壁设有容纳槽,容纳孔与磨杆本体同轴设置,珩磨结构可以活动安装于容纳槽内,推动结构可以设置于容纳孔内并且与珩磨结构传动连接,推动结构可驱动珩磨结构部分伸出至容纳槽外。当需要对工件的内孔进行精加工时,可以将磨杆本体插设于工件的内孔中,磨杆本体可以与磨床的主轴连接,通过磨床驱动磨杆本体旋转,磨杆本体上的砂轮结构可以对工件的内孔进行磨削加工,可以将工件内孔的尺寸及圆度加工到符合要求,当还需要进行超精加工时,可以平移磨杆本体,使珩磨结构移动至需要超精加工的位置,以及通过推动结构驱动珩磨结构部分伸出至容纳槽外,并且珩磨结构可以抵持于工件内孔的侧壁上,可以再次通过磨床驱动磨杆本体旋转,珩磨结构可以对工件的内孔进行超精加工,可以将工件内孔的表面粗糙度加工到符合要求。因此,通过上述复合磨杆可以在一个磨床上完成磨削加工和超精加工两个加工过程,无需再将工件拆卸转移到其他机床上,减少了一次装夹过程和减少了机床数量,可以简化工件内孔进行超精加工的复杂程度,同时,磨削加工和超精加工是在同一基准上进行的,可以有效保证加工精度。
[0006]优选地,所述复合磨杆还包括气缸,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楔块轴,所述楔块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纳孔内,且所述楔块轴的相对两端分别为驱动端和传动端,所述驱动端与所述气缸驱动连接,所述传动端的周向侧壁上设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与所述珩磨结构传动连接,所述气缸用于驱使所述驱动端旋转,以带动所述传动端旋转,并使所述推动部推动所述
珩磨结构部分伸出至所述容纳槽外。
[0007]优选地,所述推动结构还包括钢球,所述驱动端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螺旋槽结构,所述气缸的气缸轴设有与所述驱动端相匹配的驱动槽,且所述驱动槽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钢球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驱动端插设于所述驱动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与所述螺旋槽结构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钢球位于所述内安装槽和所述螺旋槽结构内,所述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气缸轴相对于所述驱动端沿所述容纳孔的轴线移动,带动所述钢球沿所述容纳孔的轴线移动并沿所述螺旋槽结构滚动,以通过所述钢球驱使所述驱动端旋转。
[0008]优选地,所述推动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堵头结构和凸台结构,所述堵头结构安装于所述磨杆本体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所述凸台结构设置于所述磨杆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传动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驱动端的径向尺寸,所述传动端夹设于所述堵头结构和所述凸台结构之间。
[0009]优选地,所述推动部沿所述传动端的周向弯曲延伸,沿所述推动部的弯曲方向,所述推动部与所述磨杆本体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所述推动部用于与所述珩磨结构相抵持,当所述传动端旋转时,所述推动部推动所述珩磨结构部分伸出至所述容纳槽外。
[0010]优选地,所述推动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珩磨结构相抵持,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部相抵持,当所述传动端旋转时,所述推动部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结构推动所述珩磨结构部分伸出至所述容纳槽外。
[0011]优选地,所述复合磨杆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磨杆本体上,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延伸至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处并与部分所述珩磨结构相抵持。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压板和第二弹性结构,所述压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磨杆本体,所述压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容纳槽的槽口处并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一端相抵持,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另一端与部分所述珩磨结构相抵持,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用于驱使所述珩磨结构收缩至所述容纳槽内。
[0013]优选地,所述珩磨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珩磨本体和珩磨头,所述珩磨本体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抵持,所述珩磨头用于伸出至所述容纳槽外。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磨床,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复合磨杆。
[0015]本技术所述磨床与所述复合磨杆的有益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复合磨杆对工件内孔进行加工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

A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复合磨杆安装于磨床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传动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珩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砂轮结构;2、磨杆本体;21、容纳孔;22、容纳槽;3、珩磨结构;31、珩磨本体;32、珩磨头;4、推动结构;41、楔块轴;411、驱动端;412、螺旋槽结构;413、传动端;414、推动部;42、第一限位结构;421、堵头结构;422、凸台结构;43、钢球;44、第一弹性结构;5、气缸;51、气缸轴;511、驱动槽;6、第二限位结构;61、压板;62、第二弹性结构;7、工件;8、磨床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5]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磨杆,其包括砂轮结构1、磨杆本体2、珩磨结构3和推动结构4,所述砂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磨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砂轮结构(1)、磨杆本体(2)、珩磨结构(3)和推动结构(4),所述砂轮结构(1)固定套设于所述磨杆本体(2)上,所述磨杆本体(2)的内部同轴设有容纳孔(21),所述磨杆本体(2)的侧壁上设有容纳槽(22),所述容纳槽(22)与所述容纳孔(21)连通,所述珩磨结构(3)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纳槽(22)内,所述推动结构(4)设置于所述容纳孔(21)内并与所述珩磨结构(3)传动连接,所述推动结构(4)用于驱动所述珩磨结构(3)部分伸出至所述容纳槽(22)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磨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缸(5),所述推动结构(4)包括楔块轴(41),所述楔块轴(41)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纳孔(21)内,且所述楔块轴(41)的相对两端分别为驱动端(411)和传动端(413),所述驱动端(411)与所述气缸(5)驱动连接,所述传动端(413)的周向侧壁上设有推动部(414),所述推动部(414)与所述珩磨结构(3)传动连接,所述气缸(5)用于驱使所述驱动端(411)旋转,以带动所述传动端(413)旋转,并使所述推动部(414)推动所述珩磨结构(3)部分伸出至所述容纳槽(22)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4)还包括钢球(43),所述驱动端(411)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螺旋槽结构(412),所述气缸(5)的气缸轴(51)设有与所述驱动端(411)相匹配的驱动槽(511),且所述驱动槽(511)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钢球(43)相匹配的安装槽,所述驱动端(411)插设于所述驱动槽(511)内,且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与所述螺旋槽结构(412)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钢球(43)位于所述安装槽和所述螺旋槽结构(412)内,所述气缸(5)用于驱动所述气缸轴(51)相对于所述驱动端(411)沿所述容纳孔(21)的轴线移动,带动所述钢球(43)沿所述容纳孔(21)的轴线移动并沿所述螺旋槽结构(412)滚动,以通过所述钢球(43)驱使所述驱动端(411)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4)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42),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2)包括堵头结构(421)和凸台结构(422),所述堵头结构(421)安装于所述磨杆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明石刚黄超张引炳张才源羊奎王瑞平赵福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