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铰链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12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铰链及汽车,包括一体弯折成直角型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侧围固定弯折边上开设有两个侧围固定方形孔,每个侧围固定方形孔与该弯折面的水平线之间设有夹角,该夹角为锐角,每个侧围固定方形孔内切圆的直径与套接于侧围固定方形孔内的紧固螺栓的直径差值为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铰链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铰链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汽车行李箱盖铰链结构有两种:第一种为铰链1

头部固定于包裹架2

,可实现X、Y两个方向(车身长度方向为X向,车身宽度方向为Y向)调整,铰链1

尾部通过螺栓固定于行李箱盖3

,可实习X向补充调节;在装配过程中,先将铰链1

与行李箱盖3

固定(参见图1所示),再将其安装到车身包裹架2

上,通过铰链1

头部进行X、Y向调整;此方案生产效率高,但因Z方向(车身高度方向为Z向)无调整量,行李箱盖3

调整难度大,间隙阶差难以匹配。
[0003]第二种为铰链头部固定于白车身侧围,装配顺序是将铰链先与侧围固定并预打紧(不完全拧紧),既该处可调整行李箱盖在车身Y向位置和行李箱盖在车身Z向位置,再通过行李箱盖的焊接螺栓将其对接到铰链尾部的安装孔中,调整行李箱盖在车身X向位置;在调整过程中,将行李箱盖在车身X、Y、Z向位置调整好后,将行李箱盖处于闭合状态,通过特殊螺母安装辅具深入到行李箱内部,在行李箱盖不打开的情况下实现“闭合打紧”;此方案调整容易,但因需要特殊的“闭盖打紧”辅具,且各车型“闭盖打紧”辅具难以实现共用,打紧设备操作时间长,节拍在56s左右,无法适应大产量的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铰链及汽车及汽车,其解决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白车身装配行李箱盖时调整及节拍问题,通过行李箱盖铰链座的特殊设计,实现铰链X、Y、Z三个方向一次性可调节到位,保证行李箱盖与车身的间隙面差,同时,还可有效缩短大批量生产过程中的装配、调整时间,将装调节拍由56s缩短至49s以内,在满足装调可行性的同时,缩短大批量生产时的节拍。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包括一体弯折成直角型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侧围固定弯折边上开设有两个侧围固定方形孔,设置方形孔的目的是便于紧固螺栓在调整触接到一侧边后可以沿着该侧边向另外一个方向直线微调,而圆形孔不具备这个特性,每个侧围固定方形孔与该弯折面的水平线之间设有夹角,该夹角为锐角,每个侧围固定方形孔内切圆的直径与套接于侧围固定方形孔内的紧固螺栓的直径差值为3

5mm,每个侧围固定方向孔的近似垂向可调整连接的铰链臂以及连接的扣合于行李箱处的行李箱盖Z向的调整位移量(Z向为车身高度方向),因此与铰链连接的铰链座连接板与侧围固定后,此处可以实现X向、Z向双向调节
±
2.5mm,满足因制件精度等引起的调整需求,当行李箱盖扣合于车身尾部,通过调整与侧围固定弯折边上的两侧围固定方形孔与套接于其上的车身侧围上的紧固螺栓之间Z向位移量,调整行李箱盖与车身的Z向间隙面差;每个侧围固定方向孔的近似水平向可调整连接的铰链臂以及连接的行李箱盖与车身的X向(X向为车身长
度方向)间隙面差;所述板体的铰链座固定弯折边上开设有两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每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与该弯折面的XY轴保持一致,每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内切圆的直径与套接于铰链座固定方形孔内的紧固螺栓的直径差值为3

5mm,以便于当行李箱盖扣合于车身尾部,可以通过调节与铰链座固定弯折边上的两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调整行李箱盖与车身的正X向和正Y向(Y向为车身宽度方向)的间隙面差,此处可以实现X向和Y向双向调节
±
2.5mm,满足因制件精度等引起的调整需求。
[0006]每个侧围固定方形孔和每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的尺寸均为13mm
×
13mm,由于紧固螺栓分别与侧围固定方形孔和铰链座固定方形孔均有3

5mm的差值,便于分别在X向、Z向对侧围固定方形孔或X向、Y向对铰链座固定方形孔进行调整,以便在行李箱盖闭合状态调整其相对于车身的间隙面差;两个侧围固定方形孔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均为71
°‑
81
°
,以配合行李箱盖装配时打开的角度。
[0007]每个侧围固定方形孔四壁外沿的侧围固定弯折边内侧壁上分别刻设有平行排列的若干条侧围固定螺栓刻线,以增大螺栓头与侧围固定弯折边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螺栓脱落,每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四壁外沿的铰链座固定弯折边内侧壁上分别刻设有平行排列的若干条铰链座固定螺栓刻线,以增大螺栓头与铰链座固定弯折边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螺栓脱落;两两侧围固定螺栓刻线之间的间距和两两铰链座固定螺栓刻线之间的间距均为1mm,且每条侧围固定螺栓刻线和每条铰链座固定螺栓刻线的凹陷深度均为0.2mm。
[0008]所述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的板体弯折线处左右对称向内设有加强突部,以增强弯折边的抗折强度。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铰链,包含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还包括行李箱盖连接板、弧形铰链臂、铰链臂连接板、铰链座以及两个自定位螺栓;
[0010]行李箱盖连接板垂直于弧形铰链臂尾端弧线臂的切线焊接固定于弧形铰链臂尾端,铰链臂连接板焊接固定于弧形铰链臂头端,铰链座通过Y向连接轴转动连接于铰链臂连接板端部,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的铰链座固定弯折边通过紧固螺栓穿过两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与铰链座上端面螺合;
[0011]所述行李箱盖连接板端面靠近弧形铰链臂尾端位置处开设有自定位圆孔,且该行李箱盖连接板端面的末端沿行李箱盖连接板长度方向开设有U字型自定位豁口,U字型自定位豁口外沿的行李箱盖连接板内端面上刻设有平行排列的若干条紧固螺栓刻线,自定位螺栓的直径分别与自定位圆孔和U字型自定位豁口匹配,两自定位螺栓下部分别穿过并触接于自定位圆孔和U字型自定位豁口的半圆弧面分别与行李箱盖螺合,且两自定位螺栓上部分别与自定位圆孔和U字型自定位豁口外缘的行李箱盖连接板端面限位触接,固定过程中,通过自定位螺栓的导向作用,在不需相关辅具情况下,可将铰链与行李箱进行快速定位及固定,因自定位螺栓固定处与铰链连接板安装孔直径相同,固定后,此处无调整量,无需工人调整,此过程节约生产节拍约7s。
[0012]每个自定位螺栓包括螺帽、定位固定柱、缩径导向柱以及固定螺纹柱;定位固定柱的直径分别与自定位圆孔的直径和U字型自定位豁口的半圆弧面的直径相同,且固定螺纹柱的直径分别小于自定位圆孔的直径和U字型自定位豁口的半圆弧面的直径;螺帽下端面连接有定位固定柱;缩径导向柱上下端分别固定于定位固定柱下端以及固定螺纹柱上端,固定螺纹柱与行李箱盖上的螺纹孔螺合,定位固定柱侧壁与自定位圆孔的内侧壁或U字型
自定位豁口的半圆弧面限位触接,螺帽下端面分别与自定位圆孔或U字型自定位豁口外缘的行李箱盖连接板限位触接固定,固定螺纹柱在与行李箱盖螺合的过程中,缩径导向柱下移,当行李箱盖连接板的自定位圆孔或U字型自定位豁口与行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弯折成直角型的板体(1),所述板体(1)的侧围固定弯折边(11)上开设有两个侧围固定方形孔(111),每个侧围固定方形孔(111)与该弯折面的水平线之间设有夹角,该夹角为锐角,每个侧围固定方形孔(111)内切圆的直径与套接于侧围固定方形孔(111)内的紧固螺栓的直径差值为3mm

5mm;所述板体(1)的铰链座固定弯折边(12)上开设有两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121),每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121)与该弯折面的XY轴保持一致,每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121)内切圆的直径与套接于铰链座固定方形孔(121)内的紧固螺栓的直径差值为3mm

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每个侧围固定方形孔(111)和每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121)的尺寸均为13mm
×
13mm;两个侧围固定方形孔(111)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均为71
°‑
81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每个侧围固定方形孔(111)四壁外沿的侧围固定弯折边(11)内侧壁上分别刻设有平行排列的若干条侧围固定螺栓刻线(112),每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121)四壁外沿的铰链座固定弯折边(12)内侧壁上分别刻设有平行排列的若干条铰链座固定螺栓刻线(122);两两侧围固定螺栓刻线(112)之间的间距和两两铰链座固定螺栓刻线(122)之间的间距均为1mm,且每条侧围固定螺栓刻线(112)和每条铰链座固定螺栓刻线(122)的凹陷深度均为0.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的板体(1)弯折线处左右对称向内设有加强突部(13)。5.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还包括行李箱盖连接板(21)、弧形铰链臂(22)、铰链臂连接板(23)、铰链座(24)以及两个自定位螺栓(25);行李箱盖连接板(21)垂直于弧形铰链臂(22)尾端弧线臂的切线焊接固定于弧形铰链臂(22)尾端,铰链臂连接板(23)焊接固定于弧形铰链臂(22)头端,铰链座(24)通过Y向连接轴(241)转动连接于铰链臂连接板(23)端部,汽车行李箱盖用铰链座连接板的铰链座固定弯折边(12)通过紧固螺栓穿过两个铰链座固定方形孔(121)与铰链座(24)上端面螺合;所述行李箱盖连接板(21)端面靠近弧形铰链臂(22)尾端位置处开设有自定位圆孔(211),且该行李箱盖连接板(21)端面的末端沿行李箱盖连接板(21)长度方向开设有U字型自定位豁口(212),U字型自定位豁口(212)外沿的行李箱盖连接板(21)内端面上刻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名周大光杨如明刘金阳张向博王雁刘晨宋子利温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