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治水稻条斑病害及促生作用的生物制剂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122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害的生物制剂及其应用,属生物农药技术领域。该生物制剂按常规方法制备。其生产菌株为抗生素溶杆菌YFY02(Lysobacter ginsengisoli),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菌株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菌落圆形,不透明稀液状,培养初期为暗黄色,培养后期为棕褐色或黑褐色,菌体长杆状;(2)该菌株抑菌能力强、抑菌谱广,能在水稻等作物叶面和魔芋、马蹄莲等作物根际定值,可以通过产生抗生素类物质来刺激水稻等作物生长,并对水稻条斑病具有明显稳定的防治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该菌株,通过液体或固体培养,制备成液剂或可湿性粉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水稻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具有明显稳定的防治效果,综合性状好,易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害的生物制剂及其应用,属生物农药技术 领域。
技术介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J^mAowo"omoo^epv. wjz/co/a)简称条斑病,广泛分布于 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国内主要分布于华南、华中、西南等地区,是我国继稻瘟病、 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后的第四大水稻病害,也是我国水稻上重要的检疫性病害。由于近年 来感病的水稻品种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南繁和种子调运等,致使该病逐步 传播蔓延,病区不断扩大,现已成为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时,蔓延 迅速,导致稻叶变黄枯死、空秕粒增多、产量下降, 一般减产15%-25%,严重时可达 40%-60% ,该病严重的威胁着水稻生产。目前,生产中还没有控制水稻条斑病的特效化学药剂。如我国目前防治水稻条斑 病等细菌性病害的主要药剂为有机铜类杀菌剂(龙克菌、噻森铜等)和抗菌素类农药(中 生菌素等),它们在高效、经济、安全性方面均不够令人满意;同时长期大规模使用该 类化学药剂,使病原菌对该类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另外,由于滥用化学农药,导致了 化学农药在自然界和食物链中长期残留,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社会公害 等严重后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药残留等农产品品质问 题和农产品的产量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两大主要问题,特别是农药残留 等药害问题已经引起了几乎全体国民的忧患意识。而微生物农药具有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在 控制植物病虫害方面倍受青睐。特别在人类环保意识增强的今天,采用高效、无毒、 安全无残留、使用简便的微生物农药替代目前副作用大的化学农药已逐步成为世界各 国的共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无毒、安全无残留、使 用简便的防治水稻条斑病及有促生作用的生物制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生防细菌为抗生素溶杆菌YFY02 (丄^o6ac^ g/rae"g&o/Z),保藏单 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中国.北京.中关村;保藏 日期2008年3月17日;保藏号CGMCCNO: 24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抗生素溶杆菌YFY02 (£"06^^^/似^扭0//)的研究,开发出一种高效、无毒、安全无残留、使用简便的防治水稻条斑病的生物制剂。抗生素溶杆菌YFY02 (丄"okc^g!'"w"giso//),系本专利技术人于2006年发现的一个国内未见报道,可用于水稻条斑病生物防治的新种。本专利技术的生产菌株抗生素溶杆菌YFY02 (丄"otoc^ g/rae"g&o//),分离自云南省富源县竹园镇的玉米根际,经形态学、培养性状、常规生理生化和Biolog全自动鉴定系统测定,该生防细菌为抗生素溶杆菌(Z^o6ac^gz7we"g&o//)的一个新菌株。该菌株具有以下特征(1) 菌落圆形,不透明稀液状,培养初期为暗黄色,后期转为棕褐色或黑褐色菌落, 菌体长杆状。(2) 该菌株抑菌谱广、抑菌能力强,可在水稻叶面和马铃薯、魔芋等作物的根际定 殖。对一些细菌性病害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m^w o"ocw wj加epv. w7z/c0/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平均为14.0-26.0 mm。另外,该菌 株除了活菌抑菌效果较好,其代谢产物粗提物的抑菌活性也很强,对一些细菌病害都 有很好的抑菌效果。(3) 具有以下生理生化特征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硝酸盐 不还原,明胶液化、淀粉和吐温80不水解,吲哚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和脲酶阴性。能利 用葡萄糖产酸,可水解酪蛋白;常规和Biolog生理生化特征能利用N-乙酰-D-半乳糖、 N-乙酰-D-葡糖胺、D-甘露糖、a-D-葡萄糖、D-海藻糖、柠檬酸、3-羟基乙酸、a-丁酮 酸、a-酮戊二酸、丙酸、琥珀酸、溴琥珀酸、丙氨酰胺、L-脯氨酸、L-苏氨酸;不能利 用L-丝氨酸、L-组氨酸、阿拉伯糖、麦芽糖、密二糖、组氨酸、纤维二糖等。(4) 本专利技术的抗生素溶杆菌YFY02 a;w&c^ g/"化"g红o//)菌株属于植物根围促 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简称PGPR),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因子。该 菌株是一种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并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有益细菌。PGPR的主 要作用机理是A. PGPR菌可以分泌植物促生物质,如植物激素、维生素、氨基 酸、其它活性有机小分子及衍生物等,从而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B. PGPR菌具 有减轻、降低许多作物病害发生的作用。PGPR的生物病害调控机制主要是能够 产生抗生素、胞外溶解酶、氰化物和铁载体,还有可能是改变根圈微环境平衡, 促进作物生长。也发现一些作物接种PGPR后,有关作物病害防御的化合物水平 上升,因此该菌株对病原菌有控制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制剂是一种高效、无毒、安全无残留、使用简便的防治水稻条 斑病等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制剂。该菌株可通过产生抗生素类物质等来剌激水稻生长, 并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高效的控病作用,可用于作物病害生物防治,同时具备了 工业化生产的基本性状。本专利技术按常规方法制备。即将生防菌株YFY02,通过液体或固体培养,获得包 括细菌菌体培养物,通过液体发酵生产,加入润湿剂、展着剂,或与吸附载体按一定 比例混合后,经过滤、浓縮、粉碎和晾干,制备成液剂或可湿性粉剂。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制剂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一、液体发酵制剂生产1. 取得抗生素溶杆菌YFY02 a"otoc/erg/"""g/w//)。2. 试管种培养(以下均为重量百分比) 将抗生素溶杆菌YFY02菌株接种到试管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培养基配方为1000毫升NA培养基蛋白胨5g,蔗糖10克,酵母粉lg,牛肉浸膏3g,琼脂17-20g(培养基 用),蒸馏水(补足1000ml)。 22-26。C下培养24-48 h,获得试管种。3. 菌种摇床扩大培养将斜面种子接种茄瓶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基为NA培养基,其配方与前述试管种培 养(2)相同。24-28'C下培养24-48 h,获得茄瓶种子,供发酵生产用。4. 中试液体发酵生产 工艺流程如下试管菌种一茄瓶种子一孢子悬浮液一发酵罐(无菌空气,培养液)一发酵液一填充 (轻质碳酸钙)一板框压滤机(弃去滤液)一滤饼一调浆一加入润湿剂、展着剂等一 6(TC烘干一粉碎一菌粉一质量检査。 具体发酵生产过程如下1. 茄瓶斜面种子液的制备 将已培养好的茄瓶斜面上的菌苔,用灭菌水洗下,制备细菌悬浮液。2. 接种采用茄瓶种子,将种子悬浮液通过接种口,利用压差接入发酵罐,操作严格, 避免污染。升压时罐压不能超过1.5/平方厘米。3. 液体发酵生产(1) 发酵罐培养基黄豆粉2%,葡萄糖0.3%,蛋白胨0.2%,淀粉3%、碳酸钙0.2%,鱼粉0.5%,花生油0.1%,硫酸铵0.05%,硫酸镁0.03 % ,磷酸二氢钾0.03% ,磷酸氢二钾0.03% ,消泡剂0.01 % , NaOH 600g 。灭菌前pH8.5。(2) 灭菌锅炉的总蒸汽压应在4一5公斤/平方厘米,以保证各管道的蒸汽压力。管道、空气过滤器、发酵罐及培养基的灭菌,均按生产工艺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治水稻条斑病害及促生作用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该生物制剂的生产菌株为抗生素溶杆菌(Lysobacter ginsengisoli)YFY02,保藏号CGMCC N0:240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广海魏兰芳马改转陈兴全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