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组合物、生物体组织脆化剂、生物体组织表面的剥离方法和生物体组织剥离试剂盒技术

技术编号:385655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3
通式(1)或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Z)。[通式(1)和通式(2)中,X各自独立地为羧基、羧酸酯基或通式(3)所示的1价基团;通式(1)和通式(2)中的多个X中的至少1个为羧基或羧酸酯基;通式(1)和通式(2)中的多个X中的至少1个为通式(3)所示的1价基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化合物、组合物、生物体组织脆化剂、生物体组织表面的剥离方法和生物体组织剥离试剂盒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组合物、生物体组织脆化剂、生物体组织表面的剥离方法和生物体组织剥离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再生医疗技术的发展,生物体组织表面的加工、细胞的移植得到了实用化。这种技术对于异常组织的除去、顽固性炎症组织的修复是有用的。作为肠道中的顽固性疾病之一、因小肠的广泛切除而产生的短肠综合征是由于残留肠功能障碍而需要长期的全胃肠外营养(TPN)或小肠移植的顽固性疾病。有时也进行小肠移植治疗,但术后的排斥反应和供体不足是重要的课题,尚未确立实用的治疗法。
[0003]对于短肠综合征需要划时代的治疗,在再生医疗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来,其中肠道类器官在小肠功能再生中的利用受到关注。例如报道了下述方法:通过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产生的生物体组织脆化作用和之后的机械刺激将小鼠大肠上皮剥离,向其中移植小肠类器官,能够在动物个体内长期维持(例如非专利文献1~3)。
[0004]需要说明的是,非专利文献3是在本国际专利申请的优先日后发行的文献。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非专利文献
[0007]非专利文献1:Genes and Development 2014年28卷1752

1757页
[0008]非专利文献2:Cell Stem Cell 2018年22卷1

6页
[0009]非专利文献3:Nature,2021,Vol.592,1April,99

104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但是,在上述非专利文献的方法中,在大肠上皮剥离时EDTA会漏到血液中而流入体循环,有可能引起低钙血症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EDTA等螯合剂作用于正常粘膜上皮而将粘膜上皮剥离时,抑制粘膜损伤、螯合剂的血中转移等使风险最小化成为课题。
[0012]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再生医疗中的生物体组织的加工和修复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兼顾作为生物体组织脆化剂的效果和对生物体的安全性的材料,并且提供安全的生物体组织表面的剥离方法。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5]即,本专利技术涉及通式(1)或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Z);含有上述化合物(Z)的组合物;含有上述化合物(Z)的生物体组织脆化剂;一种生物体组织表面的剥离方法,其包括:使上述化合物(Z)与生物体组织接触而使上述生物体组织的表面脆化的步骤;和从上述生物体组织的脆化的表面部分剥离细胞组织的步骤;以及一种生物体组织剥离试剂盒,其包含
上述生物体组织脆化剂。
[0016][化1][0017][0018][化2][0019][0020][通式(1)和通式(2)中,X各自独立地为羧基、羧酸酯基或通式(3)所示的1价基团;
[0021]通式(1)和通式(2)中的多个X中的至少1个为羧基或羧酸酯基;
[0022]通式(1)和通式(2)中的多个X中的至少1个为通式(3)所示的1价基团。][0023]‑
C(O)

Y

(AO)
n

R(3)
[0024][通式(3)中,

Y



O



NH



S

;A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为氢原子或者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数1~15的1价烃基;n为4~1000的整数;n个存在的A中的至少1个为亚乙基;在通式(1)和通式(2)中具有多个通式(3)所示的1价基团的情况下,

Y

、A、R和n相同或不同。][002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兼顾作为生物体组织脆化剂的效果和对生物体的安全性的材料,并且提供安全的生物体组织表面的剥离方法。
[0027]另外,可以提供对再生医疗中的组织的加工、修复有用的生物体组织脆化剂,能够简便地利用安全性高的方法对想要剥离除去的组织进行加工、修饰。特别是,在剥离粘膜上皮、向剥离部位移植新的类器官等的情况下是有用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合物(Z),其由通式(1)或通式(2)表示。
[0029][化3][0030][0031][化4][0032][0033]通式(1)和通式(2)中,X各自独立地为羧基、羧酸酯基或通式(3)所示的1价基团。
[0034]另外,通式(1)和通式(2)中的多个X中的至少1个为羧基或羧酸酯基。从生物体组织脆化作用的观点出发,优选至少2个为羧基或羧酸酯基,进一步优选至少3个为羧基或羧酸酯基。
[0035]另外,通式(1)和通式(2)中的多个X中的至少1个为通式(3)所示的1价基团。从对生物体的安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至少2个为通式(3)所示的1价基团。
[0036]氨基多羧酸型化合物在工业用途中一直被用作螯合剂,“DTPA(对应于通式(2)的骨架)”与“EDTA(对应于通式(1)的骨架)”相比具有几乎同等的螯合物生成能力。关于对钙离子的稳定常数(logK),EDTA为10.9,DTPA为10.7。另外,关于安全性,已知将Ca

EDTA和Ca

DTPA分别对比格犬静脉给药1个月时没有大幅差异。
[0037]因此认为,从螯合能力和安全性的观点出发,通式(1)或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显示出同样的效果。
[0038]通式(1)和通式(2)中的X为羧酸酯基的情况下,羧酸酯基的抗衡离子可以举出碱金属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等)和碱土金属离子(钙离子等)等,优选为钠离子。
[0039]‑
C(O)

Y

(AO)
n

R(3)
[0040]通式(3)中,

Y



O



NH



S



Y

优选为

O


[0041]即使

Y



NH



S

,由于具有未共享孤对电子的杂原子,它们也发挥出与Y为

O

时同样的螯合效果。另外,即使

Y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化合物(Z),其由通式(1)或通式(2)表示,[化1][化2]通式(1)和通式(2)中,X各自独立地为羧基、羧酸酯基或通式(3)所示的1价基团;通式(1)和通式(2)中的多个X中的至少1个为羧基或羧酸酯基;通式(1)和通式(2)中的多个X中的至少1个为通式(3)所示的1价基团,

C(O)

Y

(AO)
n

R(3)通式(3)中,

Y



O



NH



S

;A为碳原子数2~4的亚烷基;R为氢原子或氢原子可以被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取代的碳原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上雄太中井健一朗太田希元藤梓平中村哲也松本有加
申请(专利权)人:学校法人顺天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