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逆变器下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89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型逆变器下壳,属于壳体结构技术领域,用于提供一种安装内部功能部件时更加方便的微型逆变器下壳,包括矩形的底板,所述底板各个侧边具有向上延伸的侧板,至少一个所述侧板的内壁开设有沉槽,所述侧板的外侧面具有侧凸台,所述侧凸台的外端面开设有贯通所述沉槽的通孔,一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沉槽有一对、之间通过隔板分开,设置所述侧凸台的所述侧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的肋板、其他所述侧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跨过所述底板下表面的散热板。本实用通过设计深度较浅的下壳首先与逆变器内部的功能结构连接,使得安装操作不再受较深的安装空间的约束,组装操作更加方便顺手。手。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逆变器下壳


[0001]本申请涉及壳体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逆变器下壳。

技术介绍

[0002]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能转换为特定频率和电压的交流电能,其内部具有多种机械元件和电子元件,为了保证其能够持续稳定工作,需要将功能结构设置在一个防水性良好的壳体中,由于电子元器件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保证壳体结构的散热效率,现有的壳体结构通常设计得较深,给安装功能部件预留的操作空间较少,安装时的操作较为困难,尤其是组装微型逆变器时这种操作上的困难就会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内部功能部件时更加方便的微型逆变器下壳。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型逆变器下壳:包括矩形的底板,所述底板各个侧边具有向上延伸的侧板,至少一个所述侧板的内壁开设有沉槽,所述侧板的外侧面具有侧凸台,所述侧凸台的外端面开设有贯通所述沉槽的通孔,一个所述侧板上的所述沉槽有一对、之间通过隔板分开,设置所述侧凸台的所述侧板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的肋板、其他所述侧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跨过所述底板下表面的散热板,提高下壳体散热效率的同时,增加壳体的抗形变能力。
[000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侧板的上表面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的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条槽,所述凸缘的上表面开设有位于所述密封条槽之外的连接件孔,用于与螺栓等连接件配合将下壳与其他壳体结构配合。
[000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侧板开设有由所述凸缘上表面向下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贯通所述侧板的内外表面,用于与其他壳体下边缘的凸起结构配合。
[000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通槽的地面为半圆弧形,圆弧的最低点高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有利于确保下壳底部的防水性能。
[0008]作为一种优选,不具有所述侧凸台和通槽的所述侧板的凸缘外边缘具有向外延伸的耳板,所述耳板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挂孔,方便在下壳体喷完防锈漆后挂起晾干。
[000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是设置有定位销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开设有由顶端向下延伸的螺纹孔,用于与螺栓配合将安装在下壳上的逆变器功能部件与下壳固定连接。
[00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连接件孔和螺纹孔均为盲孔,避免底板从螺纹孔处渗水。
[00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具有底凸台,所述底凸台为矩形,厚度为0.2~0.5mm,使得安装的功能部件与底板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通过设计深度较浅的下壳首先与逆变器内部的功能结构连接,使得安装操作不再受较深的安装空间的约束,组装操作更加方便、顺手;
[0014](2)通过在底板的上表面设计定位结构和凸起结构,即使底板的深度较浅也能稳定地安装各种功能部件,且底板上表面设置的凸台结构,能够避免功能部件与底板长时间受压接触而吸附过紧而难以分离,同样方便了拆卸与维护。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该微型逆变器下壳的立体结构第一视图;
[0016]图2为该微型逆变器下壳的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该微型逆变器下壳的立体结构第二视图;
[0018]图4为该微型逆变器下壳的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5为该微型逆变器下壳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0]图6为该微型逆变器下壳的图5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7为该微型逆变器下壳的图5的D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8为该微型逆变器下壳的立体结构第三视图。
[0023]图中:1、底板;101、底凸台;2、侧板;201、密封条槽;202、连接件孔;203、侧凸台;204、通孔;205、凸缘;206、沉槽;207、隔板;3、定位销;4、连接柱;401、螺纹孔;5、通槽;6、散热板;7、肋板;8、耳板;801、挂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27]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8]如图1

8所示的微型逆变器下壳,包括矩形的底板1,适用于大部分逆变器壳体,底板1各个侧边具有向上延伸的侧板2,将围成一个矩形框,与底板1共同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的皿状结构,且至少一个侧板2的内壁开设有沉槽206,一般在一对相对的侧板2开设沉槽206结构,侧板2的外侧面具有侧凸台203,侧凸台203的外端面开设有贯通沉槽206的通孔204,也即侧凸台203与沉槽206的位置对应,用于确保沉槽206处侧板2的材料厚度,一个侧板2上的沉槽206有一对、之间通过隔板207分开,用于给与沉槽206配合的部件提供限位作用,设置侧凸台203的侧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的肋板7、其他侧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跨过底板1下表面的散热板6,散热板6和肋板7均为薄片状铸造结构,都能通过增加下壳的外表面积来
提高壳体结构的散热效率,并提高侧板2的抗弯折能力。
[0029]侧板2的上表面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205,用于在与其他壳体结构连接时增加接触面积,凸缘205的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条槽201,用于容纳密封条结构,凸缘205的上表面开设有位于密封条槽201之外的连接件孔202,用于在与其他壳体结构连接时供螺栓、铆钉等连接件穿过实现固定,连接件孔202可以是光孔,也可以具有内螺纹,根据具体使用的连接件而定,但最好不要贯通底板1下表面的盲孔,避免打孔时破坏侧板2外侧面的散热板6或肋板7结构的完整性。
[0030]侧板2开设有由凸缘205上表面向下延伸的通槽5,与其他壳体下边缘的凸起结构配合,通槽5贯通侧板2的内外表面,通槽5的地面为半圆弧形,便于同样具有底部圆弧凸起的其他壳体滑入,圆弧的最低点高于底板1的上表面,这样有利于提高下壳与其他壳体连接处的防水性能。
[0031]至少有一个不具有侧凸台203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逆变器下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的底板(1),所述底板(1)各个侧边具有向上延伸的侧板(2),至少一个所述侧板(2)的内壁开设有沉槽(206),所述侧板(2)的外侧面具有侧凸台(203),所述侧凸台(203)的外端面开设有贯通所述沉槽(206)的通孔(204),一个所述侧板(2)上的所述沉槽(206)有一对、之间通过隔板(207)分开,设置所述侧凸台(203)的所述侧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的肋板(7)、其他所述侧板(2)的外表面设置有跨过所述底板(1)下表面的散热板(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逆变器下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的上表面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205),所述凸缘(205)的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条槽(201),所述凸缘(205)的上表面开设有位于所述密封条槽(201)之外的连接件孔(20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逆变器下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开设有由所述凸缘(205)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琦郑锡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诚压铸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