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检测装置、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407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装置、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层;发光元件,位于阵列层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阵列层至少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且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至少包括绝缘层;至少一个第一过孔,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一过孔连接,至少一个第一过孔复用为对位连接孔;和/或,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两个第一过孔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不同。通过复用阵列层中原有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作为对位连接孔使用,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制程,不会降低显示面板PPI,同时对位连接孔的设置有利于提升模组组装的对位效果,提升模组的组装精确性。组装精确性。组装精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检测装置、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装置、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针对于高PPI(PixelsPerInch,像素密度)的显示面板,如何提高对位精准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装置、显示装置,用以改善高PPI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没有区域设置对位MARK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0005]阵列层;
[0006]发光元件,位于所述阵列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
[0007]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阵列层至少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至少包括绝缘层;
[0008]至少一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孔复用为对位连接孔;
[0009]和/或,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不同。
[001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显示面板。
[0011]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的显示面板;
[0012]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识别设备;
[0013]所述识别设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
[0014]所述识别设备用于对所述显示面板拍照,以识别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对位连接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装置、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装置、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中设置有阵列层和位于阵列层一侧的发光元件,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阵列层中包括绝缘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通过第一过孔连接,可选择复用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作为对位连接孔,和/或,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第一过孔在显示面板出光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不同;如此设置,通过复用阵列层中原有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作为对位连接孔使用,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制程,且将对位MARK(对位连接孔)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同时,也无需为了实现对位连接孔的设置扩大显示面板显示区的面积、或是降低像素单元的设置数量,避免了对于显示面板PPI的降低,同时对位MARK的设置有利于提升模组组装的对位效果,提升模组的组装精确性。
[0017]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0018]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9]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0]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示意图;
[0021]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一种截面图;
[0022]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过孔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0023]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4]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5]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6]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7]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8]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29]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30]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31]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过孔、第二过孔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0032]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33]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另一种截面图;
[0034]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过孔的另一种俯视示意图;
[0035]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过孔的另一种俯视示意图;
[0036]图1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检测装置的一种示意图;
[0037]图1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9]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0040]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0041]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4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43]现有的MiniLED和MicroLED高PPI(PixelsPerInch,像素密度)显示产品,由于像素
单元基本为非透明状态,即像素单元对应的显示面板的阵列层中整体都被晶体管和走线所填满;因此,高PPI的MiniLED和Micro LED显示面板受到像素单元显示区中有效空间的限制,使得没有空间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增设对位MARK(标记),一般会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进行巨量转移用对位MARK的设计,此时就限制了高PPI显示器显示区的进一步放大,不利于显示器的窄边框化设计需求。因此,亟待提供一种可以在高PPI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设置对位MARK的技术方案。
[004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检测装置、显示装置,用以改善高PPI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没有区域设置对位MARK的问题。
[0045]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

的一种截面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过孔的一种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

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层;发光元件,位于所述阵列层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阵列层至少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至少包括绝缘层;至少一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孔复用为对位连接孔;和/或,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的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复用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二导电层朝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一个极板复用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二导电层朝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漏极层复用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二导电层朝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电容;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一个所述电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位于所述第二极板朝向所述发光元件一侧;所述第一极板复用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二导电层朝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第一有源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有源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一侧;所述阵列层还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漏极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有源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源层;所述第二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电容中间层,所述电容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之间;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电容中间层与所述第一极板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电容中间层与所述第二极板至少部分交叠;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孔,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电容中间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过孔复用为所述对位连接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层还包括第三导电层,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导电层位于所
述第二导电层朝向所述发光元件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层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过孔,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三导电层通过所述第二过孔连接,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过孔复用为所述对位连接孔。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形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振宇杨成龙席克瑞吴天一何小祥安平翟应腾张李伟黄钰坤李傲文
申请(专利权)人: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