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2880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站台门技术领域,包括门框和与门扇,门框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第一立柱和跨设在两第一立柱顶端的第一横梁,其中通过将伸缩机构布置在第一横梁内,使得活动部进行横向上的往复位移,并通过导向单元和曳引绳将活动部的横向往复运动转化为门扇的升降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结构紧凑,其占地面积较小,对站台整体影响不大,且其构成的站台门系统可适配多种车型的车辆,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各站台门单元内设置有检测组件,并通过管理平台和检测组件之间的有效联动,实现对站台门系统运行的精确控制。实现对站台门系统运行的精确控制。实现对站台门系统运行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站台门
,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营及乘客安全,改善候车环境,提高乘客候车的舒适度,通常考虑在站台边缘设置防护装置,如:站台门。站台门是安装于站台靠轨道侧边沿,把站台区域与轨道区域相互隔离开的设备。列车到达时,开启电动门供乘客上下列车;当列车过站不停车,且车速较快时,为保障乘客安全,十分有必要设置站台门等防护设施。
[0003]常规的站台门采用横移式站台门形式,通常是在乘客通道两侧设置固定门和可左右滑动的滑动门,当站台门开启时,滑动门向固定门一侧滑动与固定门重叠,由于固定门的存在,导致站台门的通行宽度受到限制。即便增加横移式站台门的开门宽度,也无法保证满足各种车型的停车工况需求;并且增加横移式站台门的开门宽度会造成传动机构运动行程增大,导致滑动门驱动电机装置功率增大,对安装空间、设备成本都有较大的影响。
[0004]此外,若选用套叠门,采用多个横移的滑动门套叠的方式增加门扇的开度,其开度仍然有限,对车型的适应性较差,只能针对指定的车型进行设计,一旦方案确定后,如果线路中再新增别的车型,仍然无法兼容,灵活性差。
[0005]由此可见,现有的站台门存在以下问题:
[0006]问题1:对车型兼容性差。多车型混跑,列车车门数量及设置位置复杂不一,站台门应与列车门一一对应,传统的站台门难以同时适应多种车型。
[0007]问题2:侵占站台整体宽度。传统站台门为适应多车型工况、满足乘客上下车疏散和安全快速通行,通常退后站台1.2m设置。但铁路站台宽度有限,站台门后退设置造成站台加宽2.4m,极大影响车站整体规模和投资,违背“集约化、精简化”理念。
[0008]问题3:现有的升降站台门系统,门扇结构由于跨度大,质量大而显得很笨重,稳定性较差,对驱动系统的同步性及驱动能力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通过将伸缩机构布置在第一横梁内,使得活动部进行横向上的往复位移,并通过导向单元和曳引绳将活动部的横向往复运动转化为门扇的升降运动,其不需设置配重块等装置,使得站台门占地面积较小,对站台整体影响不大,且其构成的站台门系统可适配多种车型的车辆。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包括门框和与门框滑动连接的门扇,
[0011]所述门框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第一立柱和跨设在两第一立柱顶端的第一横梁,两所述第一立柱相向的侧壁面上分别开设有沿竖向延伸,贯穿所述第一立柱两端面的
导向槽,所述门扇与两所述第一立柱相邻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匹配连接的导向组件,以实现对所述门扇的限位和导向;
[0012]所述第一横梁内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沿横向布置在第一横梁中,使得所述伸缩机构中的至少两个活动部可进行横向上的往复运动,
[0013]所述活动部与所述门扇之间设置有曳引绳,所述第一横梁沿横向间隔设置有两导向单元,两所述导向单元分别设置在两所述第一立柱的正上方,用于改变曳引绳方向,
[0014]所述曳引绳的一端与活动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组件相连,用于带动所述门扇进行升降运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丝杠装置和与丝杠装置匹配连接的活动部,所述丝杠装置包括外螺旋结构旋向相反的两丝杠单元,两所述丝杠单元同轴相连,所述活动部为分别对应两所述丝杠单元设置的两个,使得在两所述活动部可同步相向或相背离运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用于进行横向限位的第一导向件和用于进行纵向限位的第二导向件,
[0017]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导向槽的壁面之间为滚动摩擦,以实现对所述门扇的导向。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扇包括门扇边框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内部结构,所述门扇边框采用金属材质,所述内部结构为采用有机材料制成的耐力板。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扇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对所述门扇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
[0020]和/或
[0021]两所述第一立柱分别设置有锁定机构,用于实现对所述门扇的锁定支承。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所述立柱相向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光幕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障碍物;
[0023]和/或
[0024]所述曳引绳对应设置有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曳引绳张力变化。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站台门系统,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排列设置的上述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
[0026]还包括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与各所述站台门电连接,用于向各所述站台门发送控制指令,并接收监测信息,以实现对所述站台门的实时监测。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第一横梁同轴连接形成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内部设置有通信线缆、电力线缆,用于所述站台门的供电以及与管理平台的通信连接,
[0028]和/或
[0029]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柱组合形成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面向候车区域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交互模块,用于显示站台门状态信息、旅客服务信息。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站台门系统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站台门系统实现,其特征在于,可分为开门控制过程和/或关门控制过程,其中,
[0031]开门控制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32]所述管理平台根据列车信息选择与列车门相对应的站台门;
[0033]待列车进站停稳,并开启列车门后,所述管理平台向选定的站台门发送开门指令
信息;
[0034]所述伸缩机构中的分设于所述第一横梁中部两侧的所述活动部向中间运动;
[0035]所述活动部通过所述曳引绳带动门扇做上升运动;
[0036]在检测到所述门扇抵达顶部,所述活动部停止运动;
[0037]关门控制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38]待列车关闭后,所述管理平台向站台门发送关门指令信息;
[0039]所述伸缩机构中各活动部分别向两侧运动;
[0040]所述活动部通过曳引绳带动门扇做下降运动;
[0041]在检测到门扇抵达底面时,所述活动部停止运动。
[004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应急状态处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43]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检测到出现障碍物或故障时,所述活动部保持固定不动,
[0044]所述站台门向管理平台发送警示信息,并通过交互模块告知候车区域的人员。
[0045]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46]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0047](1)本专利技术的悬挂式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和与门框滑动连接的门扇,所述门框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第一立柱和跨设在两第一立柱顶端的第一横梁,两所述第一立柱相向的侧壁面上分别开设有沿竖向延伸,贯穿所述第一立柱两端面的导向槽,所述门扇与两所述第一立柱相邻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匹配连接的导向组件,以实现对所述门扇的限位和导向;所述第一横梁内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沿横向布置在第一横梁中,使得所述伸缩机构中的至少两个活动部可进行横向上的往复运动,所述活动部与所述门扇之间设置有曳引绳,所述第一横梁沿横向间隔设置有两导向单元,两所述导向单元分别设置在两所述第一立柱的正上方,用于改变曳引绳方向,所述曳引绳的一端与活动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组件相连,用于带动所述门扇进行升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其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丝杠装置和与丝杠装置匹配连接的活动部,所述丝杠装置包括外螺旋结构旋向相反的两丝杠单元,两所述丝杠单元同轴相连,所述活动部为分别对应两所述丝杠单元设置的两个,使得在两所述活动部可同步相向或相背离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其中,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用于进行横向限位的第一导向件和用于进行纵向限位的第二导向件,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导向槽的壁面之间为滚动摩擦,以实现对所述门扇的导向。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其中,所述门扇包括门扇边框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内部结构,所述门扇边框采用金属材质,所述内部结构为采用有机材料制成的耐力板。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其中,所述门扇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对所述门扇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和/或两所述第一立柱分别设置有锁定机构,用于实现对所述门扇的锁定支承。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其中,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翔殷勤张琨张长能光振雄董云松雷崇李越兴周明翔李加祺刘辉彭方进张银龙朱冬李晓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铁道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