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201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加热装置,包括通入第一介质的第一加热机构以及通入第二介质的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具有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连接的第二换热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换热组件使的与传统加热器相比加热能力提高,该加热能力比传统加热器高出50%以上的加热量,并且降低了电力的消耗。降低了电力的消耗。降低了电力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加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尤其涉及气体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加热器用于气体加热,其热能来源于电力,其加热能力与提供的电能成正比,它安装在物质设备之前,实现对气体直接加温,使其在高温中循环加热作用,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目前,传统的加热器存在问题如下:
[0003](一)当加热器用于户外加热时,受发电机功率的限制,使得加热器的加热能力仅能满足用户的最低标准。
[0004](二)加热器中排出的尾气全部排出至大气环境中,影响环境,同时使得尾气中的热量未被更好的利用。
[0005](三)目前传统的加热设备由于采用电能,电力消耗大,并且其工作区域需要依靠于电网地段,并且工业用电价格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气体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气体加热装置,包括通入第一介质的第一加热机构以及通入第二介质的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具有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连接的第二换热组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具有气体进口的第一汇流管,在所述第一汇流管沿径向连接多根第一换热管的一部分,每根所述第一换热管上外侧设置若干组绕片,每组所述绕片之间互相间隔布置,在所述间隔处连接夹板组件,每根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部分与第一管组件的一部分连接。
>[0010]进一步的,相邻所述夹板组件非同轴布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板组件由一块第一夹板以及多块第二夹板连接构成,在所述第一夹板上开设第一孔,在所述第二夹板上开设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第二孔在所述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和第二夹板连接后形成可供第一换热管安装的通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包括盖板座,所述盖板座分别具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在所述盖板座的内部具有多块夹板组件,相邻所述夹板组件相互间隔并分别设置于所述盖板座相对的侧壁。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加热机构内部的多组角钢,每组所述角钢的外侧沿周向环绕第二换热管以及第三换热管,相邻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三换热管之间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三换热管均与第二汇流管以及第三汇流管连接,所述第二汇流管与第一管组件的另一部分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第三换热管与角钢的环绕处设置抱箍,所述抱箍覆盖第二换热管或第三换热管的部分外侧并与角钢固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于筒体内部的多根电热管,所述筒体分别具有介质注入管以及介质排出管。
[0016]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外侧还通过第二管组件连接溢流装置,所述溢流装置包括溢流箱和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一部分伸入所述溢流箱,所述溢流管的另一部分与溢流阀连接,所述溢流箱还连接一排空阀。
[0017]进一步的,在所述溢流箱的外侧还连接液位计。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9](一)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换热组件使的与传统加热器相比加热能力提高,该加热能力比传统加热器高出50%以上的加热量,并且降低了电力的消耗。
[0020](二)进一步的,用于定位第一换热管的各夹板组件互相间隔并设置于盖板座相对的侧壁,使得进入盖板座内腔的高温尾气可沿蛇形轨迹分布,使得其于第一换热组件中的第一换热管充分换热,提高换热效率。
[0021](三)进一步的,第二换热管与第三换热管沿汇流管的轴向弯曲绕成正弦波形,并且每组第二换热管均与第三换热管连接,并且弯曲绕制的各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均环绕角钢的外侧设置,在各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与角钢的环绕处还设置抱箍,以此可以保证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安装的稳定性,避免其受外力影响晃动,避免焊缝脱落造成的设备泄漏。
[0022](四)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二种不同的介质实现二次换热,实现了当换热面积、换热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对数温差越大,总换热量大幅度提高。并且通过尾气换热的方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0023](五)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溢流装置,使得存在溢流箱内部的导热油能始终淹没第五管的管口形成油封,防止空气倒灌入溢流箱的内部,同时溢流阀常开,又可保证溢流箱内部导热油达到溢出量时自动排出。
附图说明
[0024]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第一加热机构的主视图。
[0025]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盖板座的俯视图。
[0026]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第一加热机构的侧视图。
[0027]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第一换热管的俯视图。
[0028]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第一换热管的主视图。
[0029]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盖板座与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安装示意图。
[0030]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气体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0031]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气体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0032]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气体加热装置的第一侧视图。
[0033]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气体加热装置的第二侧视图。
[0034]图1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第二加热机构的示意图。
[0035]图1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第二加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第二换热管与角钢的连接示意图。
[0037]图1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8]图1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气体加热装置与传统加热装置的出气温度与流量的关系示意图。
[0039]附图中标记:1、底座;2、电热管;3、筒体;4、第一阀;5、第一管;6、第二管;600、第一液位计;7、第三管;8、第一管组件;800、第一传感器;801、第一过渡管;802、弯头;803、第二过渡管;804、第三过渡管;9、第一加热机构;900、盖板座;901、进气管;902、吊耳;903、出气管;904、夹板组件;905、第一换热管;906、绕片;907、气体进口;908、第一汇流管;909、第一夹板;9090、第一孔;9010、第二夹板;90100、第二孔;10、介质注入管;11、第四管;12、第五管;13、溢流装置;1300、第二液位计;1301、溢流箱;1302、支架;14、第二传感器;15、排空阀;16、溢流阀;17、溢流管;18、保温层;19、第二换热组件;1900、第二换热管;1901、第三换热管;1902、第一连接管;1903、第二连接管;1904、第二汇流管;1905、第三汇流管;1906、抱箍;1907、角钢;2000、介质排出管;2001、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入第一介质的第一加热机构以及通入第二介质的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具有第一换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连接的第二换热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具有气体进口的第一汇流管,在所述第一汇流管沿径向连接多根第一换热管的一部分,每根所述第一换热管上外侧设置若干组绕片,每组所述绕片之间互相间隔布置,在所述间隔处连接夹板组件,每根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部分与第一管组件的一部分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夹板组件非同轴布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组件由一块第一夹板以及多块第二夹板连接构成,在所述第一夹板上开设第一孔,在所述第二夹板上开设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第二孔在所述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和第二夹板连接后形成可供第一换热管安装的通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包括盖板座,所述盖板座分别具有进气管以及出气管,在所述盖板座的内部具有多块夹板组件,相邻所述夹板组件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彬唐宏海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前卫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