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415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固定板机构;所述固定板机构上连接有移动板机构;所述移动板机构上连接有第一顶出机构;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包括移动杆、顶针板、复位弹簧、第一顶针、第一滑块和第一推板;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二顶出机构;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包括气缸、第二顶针、第二滑块和第二推板;通过气缸移动轴带动移动板运动,通过移动板带动移动杆、顶针板和第一顶针运动,实现对成型产品的初步脱模,气缸移动轴带动移动板运动,通过第二顶针将初步脱模的成型产品二次脱模,使成型产品完全与模具分离,提高脱模的效率,解决了单次顶出脱模,产品的部分区域仍然会粘连在前后两个模具上的问题。分区域仍然会粘连在前后两个模具上的问题。分区域仍然会粘连在前后两个模具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是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成型塑料产品的主要工具,注塑模具可以快速的大批量生产出规格相同的产品,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
[0003]目前,对注塑产品的脱模一般采用顶针的形式或者采用顶块的形式顶出产品,但是随着注塑工艺的发展,注塑产品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因此,脱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0004]现有技术中通告顶针顶出注塑后的产品,产品在经过单次顶出脱模后,产品的部分区域仍然会粘连在前后两个模具上,需要采取二次顶出的方式实现脱模,提高脱模的效率,顶针是端部频换与成型产品碰撞容易磨损,且顶针端部接触面小对成型产品表面会造成损伤;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产品经过单次顶出脱模后,产品的部分区域仍然会粘连在前后两个模具上,需要采取二次顶出的方式实现脱模,提高脱模的效率;顶针是端部频换与成型产品碰撞容易磨损,且顶针端部接触面小对成型产品表面会造成损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0007]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包括底座,
[0008]所述底座上连接有固定板机构;
[0009]所述固定板机构上连接有移动板机构;
[0010]所述移动板机构上连接有第一顶出机构;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包括移动杆、顶针板、复位弹簧、第一顶针、第一滑块和第一推板;
[0011]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二顶出机构;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包括气缸、第二顶针、第二滑块和第二推板。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机构包括固定板、前模、固定杆、第一滑槽和第一直槽。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杆有四组,四组固定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的竖板的四个边角处,四组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前模固定在固定板上,前模的左端面开设有三组第一直槽,每组第一直槽的内部均开设有两组前后对称的孔并且与固定板连通;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前模的前后侧面,每组第一直槽的左右两侧均有一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水平高度与第一直槽的水平高度相同。
[0014]优选的,所述移动板机构包括移动板、后模、套管、第二直槽和第二滑槽。所述套管有四组,套管的内壁与固定杆接触滑动连接,套管的外壁固定连接在移动板上;所述后模固定在移动板上,后模的右端面开设有三组第二直槽,每组第二直槽的内部均开设有两组前
后对称的孔并且与移动板连通;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后模的前后侧面,每组第二直槽的左右两侧均有一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水平高度与第二直槽的水平高度相同。
[0015]优选的,所述四组移动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顶针板的上下两端,移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移动板和固定板接触滑动连接并穿过移动板和固定板,穿出移动板的一端设置有凸台,凸台的存在避免移动杆移动时与移动板脱离。
[0016]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第一顶针等间距的固定在顶针板上;所述顶针板位于固定板的右端;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移动杆上,并且复位弹簧在顶针板与固定板之间。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板有三组,每组第一推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上下侧面分别与第一滑槽的上下内壁接触滑动连接;第一推板可以嵌入第一直槽内,且完全嵌入第一直槽时第一推板左端与前模平齐。
[0018]优选的,所述气缸固定在底座的立板的左侧,气缸的移动轴穿过立板与移动板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二顶针等间距固定在底座的立板的右侧;所述第二推板有三组,每组第二推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上下侧面分别与第二滑槽的上下内壁接触滑动连接;第二推板可以嵌入第二滑槽,且完全嵌入第二滑槽时第二推板的右端面与后模平齐。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0]1.本专利技术通过顶出机构中的顶针和推板对成型产品进行脱模,通过顶针板带动顶针运动,顶针先将推板顶出,再由推板在将成型产品顶出与前后模使成型产品更容易更完全的脱离,同时推板的存在保护了顶针的损耗,减少顶针的更换频率。
[0021]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二次顶出机构的方式,第一顶针机构将成型产品初步脱模,第二顶针机构将初步脱模的成型产品二次脱模,实现成型产品的完全脱模,提高了脱模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0027]图中:1、底座;2、固定板机构;21、固定板;22、前模;23、固定杆;24、第一滑槽;25、第一直槽;3、移动板机构;31、移动板;32、后模;33、套管;34、第二直槽;35、第二滑槽;4、第一顶出机构;41、移动杆;42、顶针板;43、复位弹簧;44、第一顶针;45、第一滑块;46、第一推板;5、第二顶出机构;51、气缸;52、第二顶针;53、第二滑块;54、第二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请参阅图1

4所示,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包括底座1;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固定板机构2;
[0031]所述固定板机构2包括固定板21、前模22、固定杆23、第一滑槽24和第一直槽25;
[0032]所述固定杆23有四组,四组固定杆23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竖板的四个边角处,四组固定杆23的另一端与固定板21固定连接;
[0033]所述前模22固定在固定板21上,前模22的左端面开设有三组第一直槽25,每组第一直槽25的内部均开设有两组前后对称的孔并且与固定板21连通;
[0034]所述第一滑槽24开设在前模22的前后侧面,每组第一直槽25的左右两侧均有一组第一滑槽24,第一滑槽24的水平高度与第一直槽25的水平高度相同;
[0035]所述固定板机构2上连接有使后模水平移动的移动板机构3;
[0036]所述移动板机构3包括移动板31、后模32、套管33、第二直槽34和第二滑槽3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固定板机构(2);所述固定板机构(2)上连接有移动板机构(3);所述移动板机构(3)上连接有第一顶出机构(4);所述第一顶出机构(4)包括移动杆(41)、顶针板(42)、复位弹簧(43)、第一顶针(44)、第一滑块(45)和第一推板(46);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第二顶出机构(5);所述第二顶出机构(5)包括气缸(51)、第二顶针(52)、第二滑块(53)和第二推板(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机构(2)包括固定板(21)、前模(22)、固定杆(23)、第一滑槽(24)和第一直槽(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23)有四组,四组固定杆(23)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竖板的四个边角处,四组固定杆(23)的另一端与固定板(21)固定连接;所述前模(22)固定在固定板(21)上,前模(22)的左端面开设有三组第一直槽(25),每组第一直槽(25)的内部均开设有两组前后对称的孔并且与固定板(21)连通;所述第一滑槽(24)开设在前模(22)的前后侧面,每组第一直槽(25)的左右两侧均有一组第一滑槽(24),第一滑槽(24)的水平高度与第一直槽(25)的水平高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机构(3)包括移动板(31)、后模(32)、套管(33)、第二直槽(34)和第二滑槽(35);所述套管(33)有四组,套管(33)的内壁与固定杆(23)接触滑动连接,套管(33)的外壁固定连接在移动板(31)上;所述后模(32)固定在移动板(31)上,后模(32)的右端面开设有三组第二直槽(34),每组第二直槽(34)的内部均开设有两组前后对称的孔并且与移动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文权
申请(专利权)人:磐纳精密模塑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