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061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镀设备和检测设备,内腔设置在壳体内部,若干钛靶固定设置在内腔内壁,固定柱设置在内腔内部,若干夹持件分别焊接在内腔内壁和固定柱外壁;夹持件为相对布置;壳体内壁固定设置有若干加热器;若干红外线灯设置在固定柱外壁,若干光敏电阻设置在内腔内壁,第一标尺设置在内腔顶部,以及第二标尺设置在固定柱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通过设置的电镀设备和检测设备对不锈钢板同时进行多角度的均匀地镀钛,并且可以控制镀钛的厚度,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提高了不锈钢板的镀钛效率。提高了不锈钢板的镀钛效率。提高了不锈钢板的镀钛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不锈钢板表面光洁,有较高的可塑性、韧性和机械强度,耐酸、碱性气体、溶液和其他介质的腐蚀。它是一种不容易生锈的合金钢,但不是绝对不生锈。不锈钢板是指耐大气、蒸汽和水等弱介质腐蚀的钢板,而耐酸钢板则是指耐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板。
[0003]现有技术中的CN216337934U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板的真空镀钛装置,通过设置限位槽、支撑架、连接轴和滚轮,对顶盖进行导向和限位,避免顶盖晃动,防止不锈钢板与真空罐产生摩擦,防止存在安全隐患。
[0004]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5](1)无法同时均匀地对多个不锈钢板进行镀钛,导致需要多次反复镀钛,降低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0006](2)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后续工序检测镀钛层的厚度,无法在镀钛时控制镀钛层的厚度,延长了加工时间。
[0007]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镀设备和检测设备;
[0010]所述电镀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内腔,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腔内壁的若干钛靶,设置在所述内腔内部的固定柱,以及分别焊接在所述内腔内壁和所述固定柱外壁的若干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为相对布置;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设置有若干加热器;
[0011]所述检测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柱外壁的若干红外线灯,设置在所述内腔内壁的若干光敏电阻,设置在所述内腔顶部的第一标尺,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柱顶部的第二标尺。
[001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腔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手柄,所述固定柱顶端设置有若干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下方均设置有指针。
[0013]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内腔壁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固定柱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滑轨。
[0014]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腔壁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固定柱内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手柄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光敏电阻连接,所述第二手柄通
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红外线灯连接。
[001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外壁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控制屏、安全灯、蜂鸣器与控制按钮,所述安全灯与所述光敏电阻和所述蜂鸣器电连接。
[001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腔内壁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0017]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钛靶为相对布置,所述加热器与所述钛靶为间隔布置。
[001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红外线灯与所述光敏电阻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件两侧,所述红外线灯与所述光敏电阻为相对设置。
[0019]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上密封门和下密封门,所述壳体外壁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通过真空管道与内腔连通。
[002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固定柱穿透所述壳体底部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21]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通过设置的电镀设备和检测设备对不锈钢板同时进行多角度的均匀地镀钛,并且可以控制镀钛的厚度,增加了装置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提高了不锈钢板的镀钛效率。
[0023](2)本技术设置了电镀设备,通过设置的若干夹持件可将多个不锈钢板固定,对多个不锈钢板同时镀钛,节省了镀钛的工作时间;还设置了步进电机,在一段时间后控制内腔旋转90度,达到均匀电镀的目的,解决了无法同时均匀地对多个不锈钢板镀钛的问题。
[0024](3)本技术设置了检测设备,通过设置在固定柱外壁的若干红外线灯和设置在内腔内壁的若干光敏电阻,利用光线检测来控制镀钛层的厚度,解决了无法在镀钛时控制镀钛层的厚度的问题,节约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对不锈钢板镀钛的控制效率。
[0025](4)本技术设置了第一标尺和第二标尺,通过滑动手柄带动红外线灯和光敏电阻滑动至所需尺寸,可精确控制需要的镀钛厚度,进一步提高了对不锈钢板镀钛的控制效率。
[0026](5)本技术设置了控制面板,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安全灯、蜂鸣器和控制按钮,可直观观测到加热温度和镀钛厚度,并在镀钛达到所需厚度后蜂鸣器发出声响提醒及时关闭装置,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和镀钛精准性。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0029]图2是图1中A处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0030]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电镀设备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0031]图4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0032]图5是图4中B处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0033]图6是图4中C处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0034]图7是图4中D处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0035]图中:1、壳体;2、电镀设备;21、内腔;211、第一手柄;212、第一滑轨;213、第一连接杆;22、钛靶;23、固定柱;231、第二手柄;232、第二滑轨;233、第二连接杆;24、夹持件;25、加热器;26、指针;3、检测设备;31、红外线灯;32、光敏电阻;33、第一标尺;34、第二标尺;4、控制面板;41、控制屏;42、安全灯;43、蜂鸣器;44、控制按钮;45、温度传感器;5、上密封门;6、下密封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37]图1示出了本技术中的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的整体立体结构图;该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电镀设备2和检测设备3;电镀设备2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内腔21,固定设置在内腔21内壁的若干钛靶22,设置在内腔21内部的固定柱23,以及分别焊接在内腔21内壁和固定柱23外壁的若干夹持件24;夹持件24为相对布置;壳体1内壁固定设置有若干加热器25;
[0038]检测设备3包括:设置在固定柱23外壁的若干红外线灯31,设置在内腔21内壁的若干光敏电阻32,设置在内腔21顶部的第一标尺33,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电镀设备(2)和检测设备(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设备(2)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内腔(21),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腔(21)内壁的若干钛靶(22),设置在所述内腔(21)内部的固定柱(23),以及分别焊接在所述内腔(21)内壁和所述固定柱(23)外壁的若干夹持件(24);所述夹持件(24)为相对布置;所述壳体(1)内壁固定设置有若干加热器(25);所述检测设备(3)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柱(23)外壁的若干红外线灯(31),设置在所述内腔(21)内壁的若干光敏电阻(32),设置在所述内腔(21)顶部的第一标尺(33),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柱(23)顶部的第二标尺(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1)顶部设置有若干第一手柄(211),所述固定柱(23)顶端设置有若干第二手柄(231),所述第一手柄(211)与所述第二手柄(231)下方均设置有指针(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211)与所述内腔(21)壁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滑轨(212),所述第二手柄(231)与所述固定柱(23)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滑轨(2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控制镀钛厚度的真空不锈钢板镀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1)壁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13),所述固定柱(23)内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33),所述第一手柄(211)通过第一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晨章良周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虹尔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