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罩壳清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035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罩壳清理方法,包括S1、对前罩壳使用切边模冲切浇道、溢流口;S2、对前罩壳使用雕铣机去除分型线及顶杆毛刺、孔口隔皮及倒角;S3、人工清理上述步骤残留的毛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前罩壳清理方法,通过优化后的清理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前罩壳产品的清理效率,避免人工出现漏清理时质量流出风险。避免人工出现漏清理时质量流出风险。避免人工出现漏清理时质量流出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罩壳清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机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前罩壳清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汽车零部件的前罩壳产品属于大压铸件,需清理部位较多,单靠人工去除浇道、分型线等毛刺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漏清理,效率较大且质量事故流出风险大。
[0003]为提高该前罩壳清理效率以及人工疏漏造成的漏清理,保证生产稳定性,需优化现有的生产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罩壳清理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提高该前罩壳的生产效率以及质量稳定性。
[0005]本专利技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前罩壳清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对前罩壳使用切边模冲切浇道、溢流口;
[0008]S2、对前罩壳使用雕铣机去除分型线及顶杆毛刺、孔口隔皮及倒角;
[0009]S3、人工清理上述步骤残留的毛刺。
[0010]优选的,在步骤S1中:使用机器人将前罩壳产品从压铸模具里取出,先将其浸泡温水2

3秒前罩壳产品的温度降低至100℃左右,再放置于切边模上。
[0011]优选的,在步骤S1中:所述切边模的刀口采用上下刃口结构,切边后浇道的内浇口、溢流口的残留量≤1mm,产品表面无冲裂痕;
[0012]所述切边模对前罩壳产品完成冲切后进行整形,整形后要求平面度≤0.5。
[0013]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雕铣机为双主轴雕铣机,所述双主轴雕铣机设有加工夹具,所述加工夹具包括第一加工夹具,第二加工夹具;
[0014]其中所述第一加工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基板,在所述第一加工夹具基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第一固定支撑机构和第一压紧机构;
[0015]其中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二夹具基板,在所述第二加工夹具基板上设有第三定位机构,第四定位机构、第二固定支撑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
[0016]优选的,所述雕铣机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S2.1、将待加工的前罩壳产品装夹于双主轴雕铣机的第一加工夹具上,并利用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第一固定支撑机构和第一压紧机构进行定位;
[0018]步骤S2.2、去除所述前罩壳产品上所有螺栓固定通孔的隔皮、同时进行倒角,完成后再使用毛刷对残留在孔内毛刺进行清理,要求孔内无残留隔皮,孔口倒角≤0.5;
[0019]步骤S2.3、将前罩壳产品再装夹于双主轴雕铣机的第二加工夹具上,并利用第三定位机构、第四定位机构、第二固定支撑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进行定位;
[0020]步骤S2.4、去除前罩壳产品的主分型线残留毛刺,顶杆残留毛刺以及镶件分型毛刺,要求分型线毛刺≤0.5mm;顶杆残留高度≤0.3mm,并无有害残留毛刺;去除镶件分型毛刺时,过切不能大于0.1mm,需与外形接顺,刀具无法加工的的地方后续采用手工清理。
[0021]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2中,对前罩壳产品的清理刀具选用4刃铣刀,同时完成去隔皮以及倒角,所述前罩壳产品上的螺栓固定通孔的尺寸为Φ7.2mm以及Φ11.5mm,使用同一把清理刀具通过Z轴往下移动不同距离完成两种不同孔径的螺栓固定通孔去除隔皮及倒角。
[0022]优选的,所述前罩壳产品固定在加工夹具上时,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与所述前罩壳产品的加工部位存在干涉,需对加工程序进行调整,在清理刀具接近与其干涉的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时,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需及时松开,使得清理刀具可顺利通过,清理刀具远离后再对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复位压紧。
[0023]优选的,需对螺栓固定通孔残留隔皮进行确认,将所述前罩壳产品放置在隔皮检具上,所述隔皮检具上设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的尺寸比螺栓固定通孔大小单边小0.5mm,所述顶出杆上设定有导向块。
[0024]优选的,在步骤S3中,人工清理包括铣后分型线残留毛刺、标识残留毛刺、表面龟裂等,要求残留毛刺≤0.5mm,无有害毛刺,表面龟裂≤0.3mm。
[0025]优选的,在步骤S3中,采用的清理工具包括半圆锉Ⅱ250、什锦锉以及带砂纸片的风动砂轮机。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前罩壳清理方法,通过优化后的清理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前罩壳产品的清理效率,避免人工出现漏清理时质量流出风险。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清理方法的步骤框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前罩壳产品带浇道、溢流口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前罩壳产品的螺栓固定通孔的位置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前罩壳产品的分型线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整形压杆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加工夹具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加工夹具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
前罩壳产品,2

浇道,3

溢流口,4

分型线,5

整形压头,6

压头固定杆心,7

调整块,8

第一夹具基板,9

第一定位机构,10

第二定位机构,11

第一压紧机构,12

第二夹具基板,13

第三定位机构,14

第四定位机构,15

第二压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40]参照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前罩壳清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S1、对前罩壳使用切边模冲切浇道2、溢流口3;
[0042]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罩壳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前罩壳使用切边模冲切浇道、溢流口;S2、对前罩壳使用雕铣机去除分型线及顶杆毛刺、孔口隔皮及倒角;S3、人工清理上述步骤残留的毛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壳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使用机器人将前罩壳产品从压铸模具里取出,先将其浸泡温水2

3秒前罩壳产品的温度降低至100℃左右,再放置于切边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壳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切边模的刀口采用上下刃口结构,切边后浇道的内浇口、溢流口的残留量≤1mm,产品表面无冲裂痕;所述切边模对前罩壳产品完成冲切后进行整形,整形后要求平面度≤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罩壳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雕铣机为双主轴雕铣机,所述双主轴雕铣机设有加工夹具,所述加工夹具包括第一加工夹具,第二加工夹具;其中所述第一加工夹具包括第一夹具基板,在所述第一加工夹具基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第一固定支撑机构和第一压紧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二夹具基板,在所述第二加工夹具基板上设有第三定位机构,第四定位机构、第二固定支撑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罩壳清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雕铣机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1、将待加工的前罩壳产品装夹于双主轴雕铣机的第一加工夹具上,并利用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第一固定支撑机构和第一压紧机构进行定位;步骤S2.2、去除所述前罩壳产品上所有螺栓固定通孔的隔皮、同时进行倒角,完成后再使用毛刷对残留在孔内毛刺进行清理,要求孔内无残留隔皮,孔口倒角≤0.5;步骤S2.3、将前罩壳产品再装夹于双主轴雕铣机的第二加工夹具上,并利用第三定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世劲袁静易方富陈明伟魏清亮林清
申请(专利权)人:湛江德利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