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车身前纵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29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纵梁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前纵梁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中段,纵梁中段位于纵梁前段的后方且与纵梁前段相连接,纵梁中段包括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纵梁外板位于纵梁内板的朝向车外的一侧,且纵梁外板与纵梁内板相连接,纵梁内板具有在第一位置处向车外方向凹陷的内板凹陷部,纵梁外板具有在第二位置处向车内方向凹陷的外板凹陷部,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后方。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前纵梁,通过在纵梁中段上设置内板凹陷部和外板凹陷部,使得纵梁中段在向后传力时能够在内板凹陷部和外板凹陷部处折弯变形吸能,有利于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升车辆的碰撞性能。升车辆的碰撞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车身前纵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纵梁及具有该前纵梁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碰撞安全性能受到广泛关注,车辆碰撞通常分为正面、侧面、后面碰撞以及翻滚和行人碰撞等情况。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快速发展,如何提升车辆中前部碰撞性能,且兼顾电池保护等三电系统附件防护及驾乘人员安全成为了市场和社会的关注焦点。相关技术中,当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碰撞力经防撞梁向车后传递至前纵梁,前纵梁的结构简单,吸能效果较差,导致车辆的碰撞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纵梁,吸能效果较好。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前纵梁的车辆。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前纵梁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中段,所述纵梁中段位于所述纵梁前段的后方且与所述纵梁前段相连接,所述纵梁中段包括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所述纵梁外板位于所述纵梁内板的朝向车外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纵梁(201),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前段(2);纵梁中段(2011),所述纵梁中段(2011)位于所述纵梁前段(2)的后方且与所述纵梁前段(2)相连接,所述纵梁中段(2011)包括纵梁外板(20111)和纵梁内板(20112),所述纵梁外板(20111)位于所述纵梁内板(20112)的朝向车外的一侧,且所述纵梁外板(20111)与所述纵梁内板(20112)相连接,所述纵梁内板(20112)具有在第一位置处向车外方向凹陷的内板凹陷部(201121),所述纵梁外板(20111)具有在第二位置处向车内方向凹陷的外板凹陷部(201111),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凹陷部(201121)的凹陷深度为3mm~8mm;和/或,所述外板凹陷部(201111)的凹陷深度为3mm~8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20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201)还包括纵梁后段(2012),所述纵梁后段(2012)位于所述纵梁中段(2011)的后方且与所述纵梁中段(2011)相连接,所述纵梁后段(2012)的强度大于所述纵梁中段(2011)和所述纵梁前段(2)的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纵梁(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后段(2012)包括:后段本体(20121),所述后段本体(20121)包括后段本体基板(201211)和后段本体折板(201212),所述后段本体折板(201212)与所述后段本体基板(201211)相连;后部侧纵梁本体(20122),所述后部侧纵梁本体(20122)包括侧纵梁基板(201221)和侧纵梁折板(201222),所述侧纵梁折板(201222)与所述侧纵梁基板(201221)相连,所述侧纵梁基板(201221)与所述后段本体基板(201211)至少部分地搭接相连,所述侧纵梁折板(201222)与所述后段本体折板(201212)相对设置;后段加强板(20123),所述后段加强板(20123)的一侧与所述侧纵梁折板(201222)相连接,所述后段加强板(20123)的另一侧与所述后段本体折板(201212)相连接。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晶胡智勇梁虎方永利黄勇孟磊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