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003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包括落煤斗、泡沫幕发生单元和泡沫混合液供给单元;泡沫幕发生单元为中空结构,内部为泡沫混合液暂存腔。泡沫幕发生单元设置于落煤斗的侧壁上,能够向落煤斗的内壁上喷射泡沫幕,在落煤斗的内壁上形成流动的泡沫幕。泡沫幕介于贴近落煤斗的内壁的煤层与落煤斗的内壁之间,减小了煤与落煤斗内壁的摩擦系数,有效地降低了贴近落煤斗的内壁的煤层的粘滞系数,从而有利于缓解堵塞情况,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泡沫幕减小煤流形成扬尘的可能性,降低了扬煤污染,改善了落煤斗周围环境。另外,流动的泡沫幕减小高挥发燃煤自燃的发生率,提高输煤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输煤设备的可靠性。提高输煤设备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落煤斗配套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力发电按所用燃料分为燃煤发电、燃油发电和燃气发电。燃煤发电所用燃料为煤炭,煤炭价格占发电成本60%左右。
[0003]印尼的次烟煤资源丰富,而且露天开采容易,开采成本较低,结合国家地理位置优势,海运运费相对廉价,所以以成本优势占据市场较大份额。因发电成本原因,我国很多燃煤发电厂会根据自身电厂锅炉的特点,将次烟煤和其它煤种按一定比例混合混合使用。然而,次烟煤自身具有粘性强的特点,容易粘附于落煤斗的内壁上,加剧落煤斗堵塞情况,影响燃煤系统安全生产。
[0004]落煤斗通常为上下开口的中空结构,燃煤在落煤斗内依赖自重下落。由于落煤斗的上开口较大,下开口较小,故越向下流动空间愈小,燃煤下落时相互挤压,本身就易引发堵塞情况发生。若煤的粘滞系数大,易粘附于落煤斗的内壁,则会加剧堵塞程度。
[0005]因此,如何降低贴近落煤斗的内壁的煤层的粘滞系数以缓解堵塞情况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贴近落煤斗的内壁的煤层的粘滞系数大,易粘附于落煤斗的内壁,加剧了堵塞程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
[0007]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提供的一种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包括:
[0008]落煤斗;
[0009]泡沫幕发生单元,为中空结构,内部为泡沫混合液暂存腔;泡沫幕发生单元设置于落煤斗的侧壁上,能够向落煤斗的内壁上喷射泡沫幕;
[0010]泡沫混合液供给单元,与泡沫幕发生单元连通,能够向泡沫幕发生单元输送泡沫混合液。
[0011]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泡沫幕发生单元为四个,分别设置于落煤斗的四侧的侧壁上。
[0012]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泡沫幕发生单元包括:
[0013]喷管,设置于落煤斗内,轴线与落煤斗的轴线相互垂直,内部与泡沫混合液供给单元连通;
[0014]喷嘴,为多个,沿喷管的轴向均匀地固定于喷管的底端。
[0015]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泡沫幕发生单元还包括:
[0016]气缸,轴线倾斜设置,缸筒与落煤斗的外壁固定连接,活塞杆穿入落煤斗内;
[0017]第一滑槽;
[0018]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滑槽内;第一滑块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0019]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交叉设置,且内部相互连通;
[0020]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滑槽内;
[0021]传动杆,一端与第一滑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0022]摇杆,一端与传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喷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3]活塞杆能够驱动第一滑块沿着第一滑槽滑动,第一滑块通过传动杆带动第二滑块沿第二滑槽滑动,并通过摇杆带动喷管绕自身的轴线转动。
[0024]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泡沫幕发生单元还包括:
[0025]保护罩,设置于落煤斗内,且罩设于喷管的上方。
[0026]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防护罩横截面为弧形结构,一侧与落煤斗的内壁铰接。
[0027]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泡沫混合液供给单元包括:
[0028]存储罐,为中空结构,下部的内部为泡沫液储存腔,上部的内部为水储存腔,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0029]导流管,轴线竖直设置,穿设于存储罐内,顶端通过排气口延伸至存储罐外;导流管的顶端为泡沫液注入口,底端为泡沫液流出口;
[0030]比例混合器,一端设置有压力水入口,另一端设置有泡沫混合液出口;泡沫混合液出口能够与泡沫幕发生单元连通;比例混合器靠近压力水入口的一端的内部与存储罐的上部的内部连通;比例混合器靠近泡沫混合液出口的一端的内部与导流管的上部连通。
[0031]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比例混合器内的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个节流孔。
[0032]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泡沫混合液供给单元还包括:
[0033]进口阀,一端与压力水入口连接,且连通;
[0034]出口阀,一端与泡沫混合液出口连接,且连通;
[0035]单向阀,一端与出口阀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分流管路的中部连通;
[0036]高压混合阀,一端与分流管路的一端连通;
[0037]减压阀,一端与分流管路的另一端连通;
[0038]低压混合阀,一端与减压阀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泡沫幕发生单元连通。
[0039]在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比例混合器与存储罐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压力水阀;比例混合器与导流管的连通管路上设置有泡沫液阀。
[004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通过泡沫幕发生单元,泡沫幕发生单元能够向落煤斗的内壁上喷射泡沫幕,在落煤斗的内壁上形成流动的泡沫幕。泡沫幕介于贴近落煤斗的内壁的煤层与落煤斗的内壁之间,减小了煤与落煤斗内壁的摩擦系数,有效地降低了贴近落煤斗的内壁的煤层的粘滞系数,从而有利于缓解堵塞情况,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泡沫幕减小煤流形成扬尘的可能性,降低了扬煤污染,改善了落煤斗周围环境。另外,流动的泡沫幕减小高挥发燃煤自燃的发生率,提高输煤设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4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一些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2是图1所示的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中落煤斗和泡沫幕发生单元一些具体实施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43]图3是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44]图4是图1所示的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中泡沫幕发生单元一些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中,110、落煤斗;120、泡沫幕发生单元;121、喷管;122、喷嘴;123、气缸;1241、第一滑槽;1242、第二滑槽;1251、第一滑块;1252、第二滑块;126、传动杆;127、摇杆;128、保护罩;129、支撑架;130、泡沫混合液供给单元;131、存储罐;132、导流管;133、比例混合器;1331、隔板;134、进口阀;135、出口阀;136、单向阀;137、分流管路;138、高压混合阀;1391、减压阀;1392、低压混合阀;1393、压力水阀;1394、泡沫液阀;140、分流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7]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48]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落煤斗;泡沫幕发生单元,为中空结构,内部为泡沫混合液暂存腔;所述泡沫幕发生单元设置于所述落煤斗的侧壁上,能够向所述落煤斗的内壁上喷射泡沫幕;泡沫混合液供给单元,与所述泡沫幕发生单元连通,能够向所述泡沫幕发生单元输送泡沫混合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幕发生单元为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落煤斗的四侧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泡沫幕发生单元包括:喷管,设置于所述落煤斗内,轴线与所述落煤斗的轴线相互垂直,内部与所述泡沫混合液供给单元连通;喷嘴,为多个,沿所述喷管的轴向均匀地固定于所述喷管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泡沫幕发生单元还包括:气缸,轴线倾斜设置,缸筒与所述落煤斗的外壁固定连接,活塞杆穿入所述落煤斗内;第一滑槽;第一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一滑槽交叉设置,且内部相互连通;第二滑块,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传动杆,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摇杆,一端与所述传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着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并通过所述摇杆带动所述喷管绕自身的轴线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落煤斗堵塞的喷泡沫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泡沫幕发生单元还包括:保护罩,设置于所述落煤斗内,且罩设于所述喷管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新徐敏潘宸殷云峰杨斌陈浩亮陆俊俊张伟伟李运许峰潘赫男杨正中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南通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