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27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侧的上表面固定有循环仓,所述循环仓的下表面固定有三个给料箱,所述循环仓的内部与三个给料箱的内部设有循环搅拌装置,所述给料箱的下表面固定有下料箱,所述下料箱的内部设有给料装置,所述下料箱的下表面固定有给料管,所述循环搅拌装置包括与循环仓后端固定的两个第一电机。该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通过设置有循环搅拌装置和给料装置,能够使物料处于一个循环流动的状态,避免物料在静止状态下发蓬,并且对物料进行搅拌,避免物料打蓬堆积堵塞在下料口处,影响下料效率,在物料在进行下料时,可通过绞龙对物料进行变频调速,使物料均匀定量给料。料。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质粗纤维粉料储存
,具体为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纤维粉为生物质原生纤维、生物质再生纤维、生物质合成纤维三大类,竹浆、麻浆纤维、蛋白纤维、海藻纤维、甲壳素纤维和直接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生物质再生纤维迅,并且生物质纤维粉料分为粗纤维粉料,细纤维粉料。
[0003]生物质粗纤维粉料在进行给料时,给料仓容易蓬堵,由于生物质粗纤维物料的特性,生物质粗纤维物料呈现丝状纤维,生物质粗纤维粉料进行堆积后,丝状纤维会相互交叠,使生物质粗纤维粉料容易堆积打蓬,导致在给料时容易堵塞下料口,因此,提出了一种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具备不易堵塞下料口等优点,解决了堵塞下料口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侧的上表面固定有循环仓,所述循环仓的下表面固定有三个给料箱,所述循环仓的内部与三个给料箱的内部设有循环搅拌装置,所述给料箱的下表面固定有下料箱,所述下料箱的内部设有给料装置,所述下料箱的下表面固定有给料管;
[0006]所述循环搅拌装置包括与循环仓后端固定的两个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循环搅拌辊,所述循环搅拌辊的外表面固定有多个循环叶,所述循环搅拌装置还包括与给料箱左侧固定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外表面固定有多个搅拌叶。
[0007]进一步,所述循环仓呈内部中空且下端缺失的矩形,所述给料箱呈内部中且上端缺失的锥形,所述循环仓的下表面与三个给料箱的上表面相连通。
[0008]进一步,两个所述第一电机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循环仓的后端开设有圆孔,所述循环搅拌辊的贯穿出循环仓的外部且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循环搅拌辊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循环仓内腔的前壁为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三个所述给料箱的左侧开设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搅拌杆贯穿连接孔的外部且与其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与给料箱内腔的右侧通过轴承为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给料装置包括与下料箱左侧固定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固定有绞龙。
[0011]进一步,所述下料箱的上表面与给料箱的上表面相连通,所述给料管的上表面与下料箱的下表面相连通。
[0012]进一步,所述下料箱的左侧开设有通孔,所述转杆贯穿出下料箱的外部且与其转
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下料箱内腔的右壁为转动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通过设置有循环搅拌装置和给料装置,能够使生物质粗纤维粉料处于一个循环流动的状态,避免物料在静止状态下发蓬,并且对物料进行搅拌,避免物料打蓬堆积堵塞在下料口处,影响下料效率,在物料在进行下料时,可通过绞龙对物料进行变频调速,使物料均匀定量给料。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正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支撑架、2循环仓、3循环搅拌装置、301第一电机、302循环搅拌辊、303第二电机、304搅拌杆、305搅拌叶、306循环叶、4给料箱、5下料箱、6给料装置、601第三电机、602转杆、603绞龙、7给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内侧的上表面固定有循环仓2,循环仓2的下表面固定有三个给料箱4,循环仓2的内部与三个给料箱4的内部设有循环搅拌装置3,给料箱4的下表面固定有下料箱5,下料箱5的内部设有给料装置6,下料箱5的下表面固定有给料管7,下料箱5的上表面与给料箱4的上表面相连通,给料管7的上表面与下料箱5的下表面相连通,便于下料箱5移动至给料管7内。
[0022]同时,循环仓2呈内部中空且下端缺失的矩形,给料箱4呈内部中且上端缺失的锥形,循环仓2的下表面与三个给料箱4的上表面相连通,便于循环仓2与三个给料箱4内的生物质粗纤维粉进行循环流动。
[0023]请参阅图2

4,本实施例中的循环搅拌装置3包括与循环仓2后端固定的两个第一电机301,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固定有循环搅拌辊302,循环搅拌辊302的外表面固定有多个循环叶306,循环搅拌装置3还包括与给料箱4左侧固定的第二电机303,第二电机303的输出端固定有搅拌杆304,三个给料箱4的左侧开设均开设有连接孔,搅拌杆304贯穿连接孔的外部且与其转动连接,搅拌杆304的另一端与给料箱4内腔的右侧通过轴承为转动连接,便于第二电机303带动搅拌杆304进行旋转,使搅拌杆304在给料箱4内进行转动,并且通过轴承对搅拌杆304进支撑,对物料进行搅拌,以防物料堆积打蓬,搅拌杆304的外表面固定有多个搅拌叶305。
[0024]其中,两个第一电机301旋转方向相反,循环仓2的后端开设有圆孔,循环搅拌辊302的贯穿出循环仓2的外部且与其转动连接,循环搅拌辊3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循环仓2
内腔的前壁为转动连接,便于两个第一电机301驱动两个循环搅拌辊302进行转动,并通过轴承在循环仓2内进行转动,且对循环搅拌辊302进行支撑,并且两个第一电机301带动两个循环搅拌辊302进行相反转动,以便通过循环叶306带动物料进行循环流动,以防物料蓬堵。
[0025]本实施例中的循环搅拌装置3,通过两个循环搅拌辊302带动循环叶306进行转动,使左右两组循环叶306带动物料进行流动,以便物料进行循环流动,在通过搅拌杆304带动搅拌叶305进行转动,使搅拌叶305对物料进行搅拌,从而避免物料堆积在一起打蓬。
[0026]请参阅图1和图3,为了均匀下料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给料装置6包括与下料箱5左侧固定的第三电机601,第三电机601的输出端固定有转杆602,转杆602的外表面固定有绞龙603。
[0027]其中,下料箱5的左侧开设有通孔,转杆602贯穿出下料箱5的外部且与其转动连接,转杆60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下料箱5内腔的右壁为转动连接,便于第三电机601驱动转杆602进行转动,转杆602通过轴承在下料箱5内进行转动,轴承并可对转杆602进行支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包括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内侧的上表面固定有循环仓(2),所述循环仓(2)的下表面固定有三个给料箱(4),所述循环仓(2)的内部与三个给料箱(4)的内部设有循环搅拌装置(3),所述给料箱(4)的下表面固定有下料箱(5),所述下料箱(5)的内部设有给料装置(6),所述下料箱(5)的下表面固定有给料管(7);所述循环搅拌装置(3)包括与循环仓(2)后端固定的两个第一电机(301),所述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固定有循环搅拌辊(302),所述循环搅拌辊(302)的外表面固定有多个循环叶(306),所述循环搅拌装置(3)还包括与给料箱(4)左侧固定的第二电机(303),所述第二电机(303)的输出端固定有搅拌杆(304),所述搅拌杆(304)的外表面固定有多个搅拌叶(3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仓(2)呈内部中空且下端缺失的矩形,所述给料箱(4)呈内部中且上端缺失的锥形,所述循环仓(2)的下表面与三个给料箱(4)的上表面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粗纤维粉料防蓬堵料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电机(301)的旋转方向相反,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花高雅宁吴昌兴吴昌伟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起航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