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闭合器及血管闭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978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闭合器及血管闭合系统,所述血管闭合器包括抓取器和引线针;所述抓取器的一端具有线圈;所述引线针用于与闭合线组件可分离地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闭合线组件的一部分穿入所述线圈后与所述闭合线组件分离;所述抓取器被配置为,沿自身轴向移动,以通过所述线圈牵引所述闭合线组件,使所述闭合线组件收拉待封闭的目标对象。如此配置,通过驱动引线针,可将闭合线组件的一部分穿入线圈;进而驱动抓取器,利用其上的线圈牵引所述闭合线组件,进而使闭合线组件收拉待封闭的目标对象,一方面适用于各种孔径的穿刺孔,另一方面无残留物或可降解物残留,充分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证安全性和可靠性。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闭合器及血管闭合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血管闭合器及血管闭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自微创手术诞生以来,经皮血管穿刺技术已被应用了近半个世纪,如何快速地,安全地对穿刺孔进行止血仍然是临床上面临的挑战。很长一段时间,人工按压的止血方法是术者的唯一选择。但人工按压耗时长,占用医护资源,易形成血肿,患者在按压时也会产生不适。而且随着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常需要较粗的导管鞘及抗凝药物,又增加了血管愈合的难度。因此,为了减少压迫及制动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通过医疗器械辅助闭合血管穿刺孔并达到止血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血管闭合器,大体可分为主动血管闭合器,压迫辅助闭合器及表面止血贴。主动血管闭合器使用各种方法主动而直接闭合穿刺孔,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主动血管闭合器存在一定的不足:
[0003]一些主动血管闭合器需在血管内部设置支撑装置,虽然为了不在血管内有残留,支撑装置大多采用了可降解材料,但可降解材料的支撑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安全性。
[0004]一些没有支撑装置的主动血管闭合器通过封堵伞获得锚定,并于血管外皮下通道释放胶原栓子获得止血,操作完成后收回封堵伞,血管腔内不残留异物。但是此类主动血管闭合器只能闭合较小的穿刺孔,对于较大的穿刺孔,尤其是动脉上较大的穿刺孔则无法使用。
[0005]一些主动血管闭合器包括植入血管内的支架,在穿刺位置有膜覆盖,其余位置依靠框架支撑,这种血管闭合器能够闭合因较粗鞘管穿刺产生的穿刺口,但由于是植入血管内的支架,其只能永久残留在体内,有引发血栓的风险,且会影响第二次穿刺。
[0006]一些主动血管闭合器采用钉/夹的形式,但这种主动血管闭合器仅用于5

8F的较小的穿刺孔,无法闭合更大孔径的穿刺孔。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闭合器及血管闭合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血管闭合器无法兼顾大孔径和高可靠性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闭合器,其包括:抓取器和引线针;
[0009]所述抓取器的一端具有线圈;所述引线针用于与闭合线组件可分离地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闭合线组件的一部分穿入所述线圈后与所述闭合线组件分离;
[0010]所述抓取器被配置为,沿自身轴向移动,以通过所述线圈牵引所述闭合线组件,使所述闭合线组件收拉待封闭的目标对象。
[0011]可选的,所述血管闭合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引线针和至少两个所述线圈,至少两
个所述引线针围绕所述抓取器周向分布,所述线圈在所述抓取器上的周向位置与所述引线针一一对应。
[0012]可选的,所述血管闭合器包括沿所述抓取器的轴向延伸的基管,所述抓取器和所述引线针分别沿所述基管的轴向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基管。
[0013]可选的,所述基管包括沿轴向开设的闭合线腔,所述闭合线腔用于供所述闭合线组件的一部分容置于其中。
[0014]可选的,所述基管包括沿轴向开设的填注腔,所述填注腔呈环状围绕所述抓取器设置。
[0015]可选的,所述引线针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闭合线组件朝向穿入所述线圈的方向的位移,但不限制所述闭合线组件朝向穿出所述线圈的方向的位移。
[0016]可选的,所述限位部具有朝向穿入所述线圈的方向收缩的抵靠锥或卡齿。
[00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血管闭合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血管闭合器,还包括闭合线组件;
[0018]所述闭合线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留置部和闭合线,所述留置部的外轮廓尺寸大于所述引线针的径向外尺寸,所述闭合线用于与所述引线针可分离地连接,并且所述闭合线用于被所述线圈收拉。
[0019]可选的,所述闭合线组件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与所述闭合线远离所述留置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套筒用于可分离地套设于所述血管闭合器的抵靠锥上。
[0020]可选的,所述闭合线用于盘绕于所述血管闭合器的卡齿上。
[0021]综上所述,在本技术提供的血管闭合器及血管闭合系统中,所述血管闭合器包括抓取器和引线针;所述抓取器的一端具有线圈;所述引线针用于与闭合线组件可分离地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闭合线组件的一部分穿入所述线圈后与所述闭合线组件分离;所述抓取器被配置为,沿自身轴向移动,以通过所述线圈牵引所述闭合线组件,使所述闭合线组件收拉待封闭的目标对象。
[0022]如此配置,通过驱动引线针,可将闭合线组件的一部分穿入线圈;进而驱动抓取器,利用其上的线圈牵引所述闭合线组件,进而使闭合线组件收拉待封闭的目标对象,一方面适用于各种孔径的穿刺孔,另一方面利用闭合线组件来封闭穿刺孔,无任何残留物或可降解物残留,充分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血管闭合系统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血管闭合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抓取器及线圈穿入穿刺孔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引线针及闭合线组件穿入线圈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引线针与闭合线组件分离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抓取器开始回退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抓取器通过线圈牵引闭合线组件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留置部与血管壁的外周抵靠的示意图;
[0032]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填注止血药物后的示意图;
[0033]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筒套设于抵靠锥上的示意图;
[0034]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闭合线盘绕于卡齿上的示意图。
[0035]附图中:
[0036]1‑
血管闭合器;10

基管;101

抓取器腔;102

引线针腔;103

闭合线腔;104

填注腔;11

抓取器;110

本体;111

线圈;12

引线针;121

抵靠锥;122

卡齿;2

闭合线组件;21

留置部;22

闭合线;23

套筒;3

血管;31

血管壁;32

穿刺孔;33

皮下组织;34

皮肤;35

胶原;36

锚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闭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抓取器和引线针;所述抓取器的一端具有线圈;所述引线针用于与闭合线组件可分离地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闭合线组件的一部分穿入所述线圈后与所述闭合线组件分离;所述抓取器被配置为,沿自身轴向移动,以通过所述线圈牵引所述闭合线组件,使所述闭合线组件收拉待封闭的目标对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闭合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引线针和至少两个所述线圈,至少两个所述引线针围绕所述抓取器周向分布,所述线圈在所述抓取器上的周向位置与所述引线针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闭合器包括沿所述抓取器的轴向延伸的基管,所述抓取器和所述引线针分别沿所述基管的轴向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基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管包括沿轴向开设的闭合线腔,所述闭合线腔用于供所述闭合线组件的一部分容置于其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闭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管包括沿轴向开设的填注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朱泽荀任凯炳姚瑶胡燕李俊菲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