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道、发动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494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29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发动机和车辆,发动机进气道包括气缸盖室、主气道和第一避让坑,气缸盖室包括进气口和喷油口,进气口和喷油口均用于与燃烧室连通,喷油口用于插接第一喷油器;主气道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进气歧管连通,第二端与进气口连通;第一避让坑设置在主气道一侧,并相对主气道朝背向燃烧室的方向凹陷;第一避让坑用于容置第二喷油器;在预设平面的正投影中,第二喷油器的中心线与进气口的边沿的最近距离为第一距离A,满足:|A|≤40mm。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进气道喷射和缸内直喷,有利于强化喷油的雾化,实现了双喷发动机的进气道的合理设计,可满足需求。可满足需求。可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进气道、发动机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道、发动机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高、低压的双喷布置可以很好的优化发动机的运行。对于小负荷工况,喷油量少,高压直喷系统会恶化燃烧,增加污染物排放,低压进气道喷射可以很好的解决;大负荷工况,进气温度升高,发动机机体温度升高,高压缸内直喷相比于低压进气道喷射,可以显著的降低缸内温度,降低爆震倾向。通过双喷的控制,可以明显提升发动机的性能。
[0003]双喷不仅可以应用到汽油发动机,还可以应用于双燃料发动机等。它不仅能够满足动力性、经济型,还能够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
[0004]现有技术中,进气道设计主要应用于进气道喷射(PF I),或者缸内直喷(GDI)发动机的设计。现有技术中能兼容双喷发动机的进气道的设计较少,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道、发动机和车辆,解决现有双喷发动机的进气道设计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
[0006]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道,包括:气缸盖室,所述气缸盖室包括进气口和喷油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喷油口均用于与燃烧室连通,所述喷油口用于插接第一喷油器;主气道,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进气歧管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第一避让坑,设置在所述主气道一侧,并相对所述主气道朝背向所述燃烧室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避让坑用于容置第二喷油器;在与所述主气道的宽度方向垂直的预设平面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二喷油器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气口的边沿的最近距离为第一距离A,满足:|A|≤40mm。
[000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喷油器的中心线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外侧。
[000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避让坑延伸至所述第一端。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气道在宽度方向上开叉,在所述主气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主气道由所述第一端的一条气道分为所述第二端的两条气道,所述进气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端的两条气道与两个所述进气口一一对应地连通。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过所述主气道的宽度方向的中线做平行于所述预设平面的剖面,所述主气道的剖面轮廓线与所述主气道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交点为分叉点,所述主气道由所述分叉点向所述第二端开叉,所述分叉点与所述第二喷油器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B,满足:|B|≤10mm。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平面的正投影中,过所述第一避让坑的底壁上的一点作所述第二喷油器的中心线的第一垂线,所述第一垂线的长度为第三距离C,满足:4mm≤C≤12mm。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油口位于所述主气道朝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且所述喷油口的位置对应所述主气道的宽度方向的中线;所述主气道未开叉的部分朝背向所述燃烧室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二避让坑,所述第二避让坑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喷油器。
[0014]一种实施方式中,过所述第二避让坑的底壁上的一点作所述第一喷油器的中心线的第二垂线,所述第二垂线的长度为第四距离D,满足:D≥10mm。
[0015]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预设平面的正投影中,所述主气道包括在高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一型线和第二型线,所述第二型线朝向所述燃烧室一侧,所述第一型线呈直线,所述第二型线呈曲线。
[00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型线的形状呈鱼腹状。
[0017]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
[0018]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的发动机。
[0019]通过设置主气道的第一端设第一避让坑,并设置第一距离A满足:|A|≤40mm,可使得第二喷油器与进气口有较长的距离,可获得较长的喷油贯穿距,燃油可在主气道中流动较长的距离,喷油方向与主气道的长度方向有较大的重合距离,喷油方向不会很快就喷射到主气道的内壁上,有利于强化喷油的雾化,此外,第一喷油器可从喷油口喷油,实现了双喷发动机的进气道的合理设计,可满足需求。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主气道的俯视图;
[0022]图2是一种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道的侧视图;
[0023]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道的剖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0

燃烧室,11

第一中心线;
[0026]20

气缸盖室,21

进气口,22

排气口,23

第二中心线,24

第三中心线,25

喷油口;
[0027]30

主气道,301

第一气道,302

第二气道,303

第三气道,304

中线,305

边沿线,31

第一端,32

第二端,33

第一型线,34

第二型线,35

分隔线,36

剖面轮廓线,37

分叉点,38

第一避让坑,381

第一底壁,39

第二避让坑,391

第二底壁;
[0028]40

机加面体;
[0029]50

第二喷油器,51

第四中心线;
[0030]60

第一喷油器,61

第五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室,所述气缸盖室包括进气口和喷油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喷油口均用于与燃烧室连通,所述喷油口用于插接第一喷油器;主气道,包括在长度方向上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进气歧管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第一避让坑,设置在所述主气道一侧,并相对所述主气道朝背向所述燃烧室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避让坑用于容置第二喷油器;在与所述主气道的宽度方向垂直的预设平面的正投影中,所述第二喷油器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气口的边沿的最近距离为第一距离A,满足:|A|≤4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喷油器的中心线位于所述进气口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坑延伸至所述第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道在宽度方向上开叉,在所述主气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主气道由所述第一端的一条气道分为所述第二端的两条气道,所述进气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端的两条气道与两个所述进气口一一对应地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过所述主气道的宽度方向的中线做平行于所述预设平面的剖面,所述主气道的剖面轮廓线与所述主气道在高度方向上的中心线的交点为分叉点,所述主气道由所述分叉点向所述第二端开叉,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亚军刘军陈君孙学智关敏行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