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032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管结构,涉及进气管结构领域,包括进气管本体,还包括拼接成所述进气管本体的第一管路、中间管、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空滤上,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增压器上;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采用单耳无极卡箍与所述中间管固定连接;所述单耳无极卡箍包括内圈、外圈、按压块、螺丝,所述内圈上设有套接所述外圈的搭扣,所述搭扣远离所述按压块上设有所述螺丝,所述外圈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过盈插入有所述螺丝,所述外圈两侧壁上设有能够卡住所述搭扣两端的弹片;该结构通过分段式设计,可在进气管本体出现损坏时,不需对整体进行更换,只需更换损坏部件,方便维修并可降低维修成本。方便维修并可降低维修成本。方便维修并可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进气管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进气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进气管是发动机进气通道,连接空滤和增压器之间的管路,不仅起到进气作用同时对于减震的要求也高,因此一般采用的都是橡胶管,具备良好的工艺性和延展性。
[0003]现有进气管都是一体成型,进气管出现损坏时需将整根进气管进行替换,不利于维修,造成了一定的浪费。现在运用在汽车上连接机构一般在固定连接后不易拆卸,大多数无法重复使用,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管结构,该结构通过分段式设计,可在进气管本体出现损坏时,不需对整体进行更换,只需更换损坏部件,方便维修并可降低维修成本。
[0005]本技术的上述优化结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进气管本体,还包括拼接成所述进气管本体的第一管路、中间管、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连接在所述空滤上,所述第二管路连接在所述增压器上;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均采用单耳无极卡箍与所述中间管固定连接;
[0006]所述单耳无极卡箍包括内圈、外圈、按压块、螺丝,所述内圈上设有套接所述外圈的搭扣,所述搭扣远离所述按压块上设有所述螺丝,所述外圈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过盈插入有所述螺丝,所述外圈两侧壁上设有能够卡住所述搭扣两端的弹片。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远离所述按压块一侧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所述滑动槽的宽度。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采用橡塑共混的混合发泡材料,所述中间管采用聚酰胺长玻纤增强硬管,所述第二管路采用丙烯酸酯橡胶材料。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中部设有第一凸台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管管口设有第二凸台环,所述第二凸台环的截面呈等腰梯形。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集线孔。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通过进气管本体的分段式设计,将进气管本体分为第一管路、中间管、第二管路三个部分,可在进气管本体出现损坏时,不需对整体进行更换,只需更换损坏部件,方便维修并可降低维修成本;同时改进了单耳无极卡箍的结构,整体拆卸方便,并可重复使用,节约了资源,并实现了卡箍两侧的固定,加强了管路之间的连接;而且第一管路的材质可为橡塑共混的混合发泡材料、中间管的材质可为聚酰胺长玻纤增强硬管材质,由于橡塑共混的混合发泡材料和聚酰胺长玻纤增强硬管的价格均低于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可降低进气管的整
体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间管的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单耳无极卡箍的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A处的放大图。
[0018]图中:1、进气管本体;2、第一管路;3、中间管;31、第一凸台环;32、第二凸台环;4、第二管路;5、单耳无极卡箍;51、内圈;511、搭扣;52、外圈;521、滑动槽;522、定位孔;523、弹片;53、按压块;54、螺丝;6、集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体系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参考图1

2,进气管1本体由第一管路2、中间管3、第二管路4拼接而成,可将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4的管口分别套接在中间管3上,用单耳无极卡箍5紧固第一管路2与中间管3和第二管路4与中间管3的连接处,完成进气管1的拼接。单耳无极卡箍5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单耳无极卡箍5的数量可为1个,可为两个。第一管路2可采用橡塑共混的混合发泡材料,橡塑共混的混合发泡材料是橡塑共混的混合发泡材料,表面结皮,能有效地与外界空气彻底隔绝,水气不能透过,也不需再添加隔汽层,外壁不会结露,吸水率低;且含有多种抗老化、防老化等化学成份,耐天气气候老化性优越,具有长期抵抗严寒、炎热、干燥、潮湿等恶劣环境的能力,使用寿命长;同时具有伸展弯曲的强性素质,经得起撕扯与粗力传递,处于剧烈状况下也不会被损坏,减震、吸音效果好,可以满足发动机进气管路对减震高的要求;同时橡塑共混的混合发泡材料主体原料PVC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能降低进气管1的制造成本。由于连接在增压器段的管路要求耐热耐油性高,因此第二管路4采用丙烯酸酯橡胶材料;中间管3采用聚酰胺长玻纤增强硬管,具有热塑性、轻质、韧性好、耐化学品和耐久性好等特性,能很好的充当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4两者的桥梁作用。
[0021]参考图3

4,单耳无极卡箍5包括内圈51、外圈52、按压块53、螺丝54,内圈51上设有搭扣511,搭扣511内套接有外圈52,搭扣511可为凸字型,搭扣511远离按压块53上设有螺丝54,螺丝54可在搭扣511上旋转,外圈52可采用有机玻璃材质,外圈52上设有滑动槽521,滑动槽521可为长条形,滑动槽521远离按压块53一侧连接有定位孔522,定位孔522可为圆形,定位孔522的直径大于滑动槽521的宽度,螺丝54的螺杆可置于定位孔522内,滑动槽521外圈52两侧壁上设有弹片523,弹片523可为7字型,内圈52可带动弹片523在搭扣511内自由活动,不工作时,螺丝54旋转固定在搭扣511上,螺丝54的螺杆置于定位孔522内,当需要固定物件时,将单耳无极卡箍5套接在所需固定物件上,按压按压块53,单耳无极卡箍5发生形变,促使外圈52发生位移,带动滑动槽521发生位移,螺丝54的螺杆挤压滑动槽521,迫使滑动槽521两端发生形变,带动滑动槽521两端的弹片523进一步分离,到达所需箍紧程度后,
松开按压块53,外圈52回弹带动弹片523往按压块53方向移动,搭扣511两侧板位于弹片523与外圈52外壁之间的空腔内,防止了外圈52进一步的回弹,实现了单耳无极卡箍5的箍紧效果,需要拆卸时,只需将螺丝54卸下,即可完成单耳无极卡箍5的拆卸,操作简单方便。
[0022]本技术通过进气管本体1的分段式设计,将进气管本体1分为第一管路2、中间管3、第二管路4三个部分,可在进气管本体1出现损坏时,不需对整体进行更换,只需更换损坏部件,方便维修并可降低维修成本;同时改进了单耳无极卡箍5的结构,整体拆卸方便,并可重复使用,节约了资源,并实现了卡箍两侧的固定,加强了管路之间的连接;而且第一管路2的材质可为橡塑共混的混合发泡材料、中间管3的材质可为聚酰胺长玻纤增强硬管材质,由于橡塑共混的混合发泡材料和聚酰胺长玻纤增强硬管的价格均低于丙烯酸酯橡胶材料,可降低进气管的整体生产成本。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管2中部设有第一凸台环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管结构,连接在空滤和增压器之间,包括进气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拼接成所述进气管本体(1)的第一管路(2)、中间管(3)、第二管路(4);所述第一管路(2)和所述第二管路(4)均采用单耳无极卡箍(5)与所述中间管(3)固定连接;所述单耳无极卡箍(5)包括内圈(51)、外圈(52)、按压块(53)、螺丝(54),所述内圈(51)上设有套接所述外圈(52)的搭扣(511),所述搭扣(511)远离所述按压块(53)上设有所述螺丝(54),所述外圈(52)上设有滑动槽(521),所述滑动槽(521)内过盈插入有所述螺丝(54),所述外圈(52)两侧壁上设有能够卡住所述搭扣(511)两端的弹片(5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气管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代士青赵挺廖程亮樊华春张海冲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