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燃气绕流功能的燃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229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燃气绕流功能的燃烧机,涉及燃烧机领域。包括套筒,套筒上端固定连接有端盖,端盖上部连通有燃气进气管,套筒的中部水平设置有火焰盘组件,火焰盘组件将套筒内分为位于火焰盘组件上部的混气室和位于火焰盘组件下部的燃烧室,燃烧室的侧壁连通有点火器;火焰盘组件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水平并排排列的隔火条,每个隔火条均沿左右方向水平插设至套筒内,相邻的两个隔火条之间留有间隙;火焰盘组件还包括夹设于相邻两条隔火条间隙内的燃气扰流条;燃气扰流条包含竖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板,横板下表面均匀设置有扰流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燃气输送量进行控制,还具备防止回烧的效果。还具备防止回烧的效果。还具备防止回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燃气绕流功能的燃烧机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燃气绕流功能的燃烧机。

技术介绍

[0002]燃烧机也被称为燃烧器,燃烧器是燃油燃气锅炉的配套辅机中最为重要设备,锅炉燃烧器主要分为燃油燃烧器和燃气燃烧器及双燃料燃烧器(也称油气两用燃烧器),其中燃油燃烧器可分为轻油燃烧器和重油燃烧器,轻油主要指的是柴油,重油指的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剩下的重质油;燃气燃烧器可分为天然气燃烧器、城市煤气燃烧器、液化石油气燃烧器和沼气燃烧器,燃烧器内通常会包括燃烧室、点火装置以及防止燃烧室向燃气输送管道内回火燃烧的部件等,通常燃烧机内会有供燃气燃烧的燃烧室,而现有的燃烧机的燃气直接进入燃烧室燃烧,导致燃烧不充分,另外现有的燃烧机内的燃烧室处不具备控制燃气输送量及防止回烧的阻燃的隔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燃气绕流功能的燃烧机,来解决燃烧器的燃烧室内缺少控制燃气输送量及回烧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5]一种具有燃气绕流功能的燃烧机,包括套筒,所述套筒上端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部连通有燃气进气管,所述套筒的中部水平设置有火焰盘组件,所述火焰盘组件将所述套筒内分为位于火焰盘组件上部的混气室和位于火焰盘组件下部的燃烧室,燃烧室的侧壁连通有点火器;所述火焰盘组件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水平并排排列的隔火条,每个所述隔火条均沿左右方向水平插设至所述套筒内,所述隔火条的左右两端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火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火焰盘组件还包括夹设于相邻两条隔火条间隙内的燃气扰流条;所述燃气扰流条包含竖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板,所述横板下表面均匀设置有扰流齿,所述横板和扰流齿的厚度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每条燃气扰流条上的所述扰流齿呈S形且朝向相同,所述扰流齿与横板交接处高于所述隔火条的上表面。
[000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圈水平设置;处于火焰盘组件上方的所述套筒的左端内侧壁和右端内侧壁设置有内滑槽,所述固定圈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内滑槽形状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固定圈上下移动的升降组件。
[000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分别位于所述套筒的左右两侧上端,所述螺纹杆下端分别贯穿所述端盖、同侧的滑块且置于同侧的所述内滑槽底部的套筒内,所述螺纹杆均与所述端盖、套筒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顶端置于所述端盖的上端且固定连接有转动帽。
[0008]进一步地,所述扰流齿的高度大于所述燃气扰流条的高度,相邻的两条燃气扰流条的S形扰流齿的朝向相反。
[0009]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底部外壁套设有用于与锅炉相连接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所述套筒外壁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前侧壁开设有观察窗。
[0011]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位于所述内滑槽的上侧位置内壁开设有内槽,内槽设置有动密封环,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动密封环。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能够对燃气输送量进行控制,还具备防止回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前侧视角下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前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火焰盘组件的俯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燃气扰流条的俯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部分的俯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部分的俯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火焰盘组件前侧视角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在以上图中:1、套筒;11、法兰盘;12、观察窗;2、端盖;3、进气管;4、火焰盘组件;41、隔火条;42、固定圈;403、燃气扰流条;43、横板;44、扰流齿;45、滑槽;46、滑块;5、点火器;6、升降组件;61、螺纹杆;611、转动帽;612、动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3]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4]参考图1、图4和图7,一种具有燃气绕流功能的燃烧机,包括套筒1,所述套筒1上端固定连接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上部连通有燃气进气管3,所述套筒1的中部水平设置有火焰盘组件4,所述火焰盘组件4将所述套筒1内分为位于火焰盘组件4上部的混气室和位于火焰盘组件4下部的燃烧室,燃烧室的侧壁连通有点火器5;如图6所示,所述火焰盘组件4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水平并排排列的隔火条41,每个所述隔火条41均沿左右方向水平插设至所述套筒1内,所述隔火条41的左右两端与所述套筒1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火条4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火焰盘组件4还包括夹设于相邻两条隔火条41间隙内的燃气扰流条403;所述燃气扰流条403包含竖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板43,所述横板43下表面均匀设置有扰流齿44,所述横板43和扰流齿44的厚度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每条燃气扰流条403上的所述扰流齿44呈S形且朝向相同,所述扰流齿44与横板43交接处高于所述隔火条41的上表
面。
[0025]以上实施例中,设置的混气室位于燃气室的上部分,进气管3将空气和天然气输送至混气室内,混合的燃气会继续向下移动,从而通过各个隔火条41之间的缝隙进入至燃烧室内,位于燃烧室内的点火器5对燃气进行点火,使得燃气在燃烧室内发生燃烧,从而会将热烟气从套筒1的底部开口排出,排出的热烟气被收集至管道内可对锅炉中的水进行加热或其他方式利用,具体的隔火条41之间的间隙设置的横板43和扰流齿44,能够实现对燃气进入燃烧室量的控制,当将横板43向下移动时,扰流齿44接近于隔火条41处,从而缝隙会逐渐变小,从而混气室内的燃气只能较小流量的进入至燃烧室内,通过设置燃气扰流条403上的扰流齿44呈S形状,能够避免燃烧室内的热烟气和燃气通过扰流齿44的缝隙又重新回至混气室内,防止了燃气烟气的倒流,从而抑制了燃烧室内火的回烧。
[0026]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5,还包括固定圈42,所述固定圈42水平设置;处于火焰盘组件4上方的所述套筒1的左端内侧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燃气绕流功能的燃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所述套筒(1)上端固定连接有端盖(2),所述端盖(2)上部连通有燃气进气管(3),所述套筒(1)的中部水平设置有火焰盘组件(4),所述火焰盘组件(4)将所述套筒(1)内分为位于火焰盘组件(4)上部的混气室和位于火焰盘组件(4)下部的燃烧室,燃烧室的侧壁连通有点火器(5);所述火焰盘组件(4)包括多个沿前后方向水平并排排列的隔火条(41),每个所述隔火条(41)均沿左右方向水平插设至所述套筒(1)内,所述隔火条(41)的左右两端与所述套筒(1)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火条(41)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火焰盘组件(4)还包括夹设于相邻两条隔火条(41)间隙内的燃气扰流条(403);所述燃气扰流条(403)包含竖向设置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板(43),所述横板(43)下表面均匀设置有扰流齿(44),所述横板(43)和扰流齿(44)的厚度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每条燃气扰流条(403)上的所述扰流齿(44)呈S形且朝向相同,所述扰流齿(44)与横板(43)交接处高于所述隔火条(41)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燃气绕流功能的燃烧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圈(42),所述固定圈(42)水平设置;处于火焰盘组件(4)上方的所述套筒(1)的左端内侧壁和右端内侧壁设置有内滑槽(45),所述固定圈(42)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内滑槽(45)形状相匹配的滑块(46),所述滑块(46)与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宏李承霖
申请(专利权)人:三原美乐绿色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