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50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包括出火头和混合气筒:所述混合气筒的一端用于进气,所述混合气筒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混合气筒的侧面设置有气筒开口侧;所述出火头与气筒开口侧连接;所述出火头包括多个压环和多个止火片;多个所述压环重叠设置;所述止火片设置在压环之间的间隙中,所述止火片具有多个上凸起和下凸起,所述上凸起和下凸起与相邻压环紧密贴合;所述压环和止火片构成多个相互独立封闭的出气通道;同一止火片内的出气通道周向均布、整体呈向外辐射状。孔隙的大小合适,不易堵且降氮效果好,当用于立式炉时,由于火焰向受热面发散,使立式炉受热面均匀,最大程度降低受热面烧坏风险。受热面烧坏风险。受热面烧坏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


[0001]本新型属于燃烧器
,具体涉及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燃气的燃烧来说,NOx的生成机理主要是热力型,即当火焰温度足够高,会破坏N2共价键得到游离的N离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NOx,锅炉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Ox,表面燃烧是一种有效降低NOX生成的技术方案,目前表面燃烧主要采取孔板结构或金属丝网表面燃烧。孔板结构的缺点加工复杂、燃烧不均匀、降氮效果差且存在容易堵塞的问题;金属丝网结构的主要缺点是由于金属丝网孔隙小容易发生堵塞,且金属丝网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烧蚀,会发生回火爆燃问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横装立烧燃烧器在应用于立式炉时,由于火焰直接向上与受热面接触,容易烧穿受热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用来来提高表面燃烧的性能,降低回火风险,同时由于通道分割火焰,抑制NOX生成。由火焰向受热面发散,使立式炉受热面均匀,提高换热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受热面烧坏风险。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包括出火头和混合气筒:
[0006]所述混合气筒的一端用于进气,所述混合气筒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混合气筒的侧面设置有气筒开口侧;所述出火头与气筒开口侧连接;所述出火头包括多个压环和多个止火片;多个所述压环重叠设置,且所述压环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压环为片状;所述止火片设置在压环之间的间隙中,类似于波浪形状,且所述止火片的投影形状与压环的投影形状保持一致,所述止火片具有多个上凸起和下凸起,所述上凸起和下凸起与相邻压环紧密贴合;所述压环和止火片构成多个相互独立封闭的出气通道;同一止火片内的出气通道周向均布、整体呈向外辐射状。
[0007]进一步,所述出火头对应的圆心角与气筒开口侧对应的圆心角保持一致;形状类似,为弧形。
[0008]进一步,所述压环所对应的中心角为a,所述中心角a不大于180
°

[0009]进一步,所述出火头与混合气筒同轴布置。
[0010]进一步,相邻的所述压环之间的间距均相等,间距为2mm

5mm。
[0011]进一步,所述混合气筒内靠近进气一端的位置设置有燃气管,所述燃气管靠近顶端的位置周向均匀设置有多根燃气支管,所述燃气支管上设置有多个喷嘴,所述燃气管顶端的位置设置有旋流片。
[0012]进一步,所述旋流片处于出火头与混合气筒进气一端之间。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4]1、孔隙的大小合适,不易堵且降氮效果好,使气体能够更好地混合和燃烧,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热能利用率。而且还减少了气体的冲击和摩擦,从而减少对燃烧器内部的机械冲击和磨损,延长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0015]2、结构导热性好、表面耐烧蚀,由于存在一定深度,火焰接触面烧蚀也不会发生回火,配合中心出火板使用,中心燃烧火焰和外围燃烧区域发生热传递,使得整个燃烧区域燃烧更加充分,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燃烧的安全性,降低了NOx的产生。
[0016]3、当用于立式炉时,由于火焰向受热面发散,使立式炉受热面均匀,提高换热效率,最大程度降低受热面烧坏风险。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中出火头的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中压环、止火片和出气通道的局部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中出火头中止火片的局部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中压环所对应的圆心角a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的剖视图;
[0024]图7是本技术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的流场示意图。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6]出火头100;压环101;止火片102;出气通道103;混合气筒200;旋流片201;喷嘴2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顶”、“底”、“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

7所示,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包括出火头100和混合气筒200;
[0029]混合气筒200的一端用于进气,混合气筒200的另一端封闭;在混合气筒200的侧面设置有气筒开口侧;出火头100与气筒开口侧连接;本实施例中,出火头100能够完全覆盖气筒开口侧,防止混合气体从出火头100和气筒开口侧之间的间隙中泄漏,从而影响燃烧火焰的稳定性和充分性;出火头100包括多个压环101和多个止火片102;多个所述压环101重叠设置,具体而言,多个压环101整体呈多层结构,每一层的压环101的投影面积和投影位置均
相同;且压环101之间存在间隙;压环101为片状;而止火片102则设置在压环101之间的间隙中,止火片102的形状类似于波浪形状,且止火片102的投影形状与压环101的投影形状保持一致,止火片102具有多个上凸起和下凸起,每一个上凸起和下凸起与相邻压环101紧密贴合;多个压环101和多个止火片102之间构成多个相互独立封闭的出气通道103;同一止火片102内的出气通道103周向均布、整体呈向外辐射状。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燃烧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0031]防止混合气体泄漏:出火头100能够完全覆盖气筒开口侧,防止混合气体从出火头100和气筒开口侧之间的间隙中泄露,从而保证燃烧火焰的稳定性和充分性。
[0032]提高燃烧效率:多个压环101和多个止火片102的结构能够形成多个相互独立封闭的出气通道103,使得混合气体在燃烧头内能够得到更好的掺混和扩散,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和稳定性。
[0033]防止火焰回火:多个止火片102的波浪形状和凸起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焰回火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燃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气筒开口侧对应的圆心角与出火头100对应的圆心角保持一致;形状类似,为弧形。将气筒开口侧对应的圆心角与出火头100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包括出火头(100)和混合气筒(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筒(200)的一端用于进气,所述混合气筒(200)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混合气筒(200)的侧面设置有气筒开口侧;所述出火头(100)与气筒开口侧连接;所述出火头(100)包括多个压环(101)和多个止火片(102);多个所述压环(101)重叠设置,且所述压环(10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压环(101)为片状;所述止火片(102)设置在压环(101)之间的间隙中,为波浪形状,且所述止火片(102)的投影形状与压环(101)的投影形状保持一致,所述止火片(102)具有多个上凸起和下凸起,所述上凸起和下凸起与相邻压环(101)紧密贴合;所述压环(101)和止火片(102)构成多个相互独立封闭的出气通道(103);同一止火片(102)内的出气通道(103)周向均布、整体呈向外辐射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装立烧全预混燃烧防回火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头(100)对应的圆心角与气筒开口侧对应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才陈令清刘刚周建颜珂刘晓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