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229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7 11:22
一种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大致呈C形的片状本体、测力组件和牵拉组件,片状本体前牙区中部设有通孔,牵拉组件包括限位件以及与限位件连接的牵拉件,牵拉件包括牵拉端和与牵拉端相对设置的限位端,限位件设置在限位端,测力组件包括测力元件,佩戴时,片状本体整体位于唇肌和牙颌之间或唇颊肌和牙颌之间;牵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片状本体,牵拉组件连接于片状本体后,限位件位于片状本体舌侧一侧,牵拉端穿过通孔后位于片状本体的唇侧一侧;测力元件设置于片状本体舌侧面上或限位件朝向片状本体舌侧的一侧;片状本体被牵拉时,限位件与片状本体舌侧面在牵拉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测力元件受到压力从而获得牵拉力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口腔正畸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口腔正畸治疗领域,有研究表明肌肉对口腔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有关键性的影响,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肌肉问题是造成口腔问题的病因,忽略肌肉问题可能会导致矫治难以奏效或者治疗后复发。
[0003]口面肌功能治疗(orofacial myofunctional therapy,简称OMT)是针对口面部肌肉及其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其机制是通过对口颌面部的神经-肌肉进行再教育,促进颅面部结构正常发育与口颌系统功能协调稳定,是一种着眼于病因的治疗方法。
[0004]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常伴随有口呼吸、吐舌、异常吞咽、吮手指等口腔不良习惯,再加上脸颊肌肉和嘴唇肌肉的联合力量,严重地影响了牙齿位置和颌骨面形的发育。其中,唇肌松弛往往容易导致青少年开口呼吸,嘴在自然状态下闭合不严。因此,需要进行唇肌、唇颊肌训练,对其进行刺激,以解决唇肌、唇颊肌等口面肌松弛的问题。目前在临床应用中,通常采用口腔前庭盾等装置来进行口面肌功能训练,通过牵拉口腔前庭盾来对口面肌进行训练和再教育,以达到改善口面肌张力的目标。但是,目前的口面肌训练装置,无法获取牵拉训练时所用的力值以及训练前后口面肌的张力值,一方面,患者不清楚自己该使用多大的力来进行训练才是有效的,容易造成无效训练,以及患者无法识别训练前后口面肌张力值的变化,看不到训练的成效,容易造成对训练的耐心不足,另一方面,不利于临床医生给患者提出精准的操作指导,导致患者执行的程度和医嘱不一致,导致目标达成的周期延长,影响训练目标的按时达成,甚至,过长的训练周期会导致患者对训练方案失去信心,依从性大大递减,导致训练方案执行力低。
[0005]因此,如何在牵拉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进行口面肌训练的同时,获取相应的牵拉力值,方便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训练,及时对比训练效果,增加患者对训练的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训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取牵拉力值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包括大致呈C形的片状本体、测力组件和牵拉组件,所述片状本体前牙区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牵拉组件包括限位件以及与所述限位件连接的牵拉件,所述牵拉件包括牵拉端和与牵拉端相对设置的限位端,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端处,所述测力组件包括测力元件,佩戴时,所述片状本体整体位于唇肌和牙颌之间或唇颊肌
和牙颌之间;所述牵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所述牵拉组件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后,所述限位件位于片状本体舌侧一侧,所述牵拉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位于所述片状本体的唇侧一侧;所述测力元件设置于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上或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片状本体舌侧的一侧;所述片状本体被牵拉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在牵拉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测力元件受到压力从而获得牵拉力值。
[0009]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的形状及尺寸使得所述牵拉件牵拉时,所述限位件不能穿过所述片状本体上的通孔。
[0010]作为优选,所述牵拉件整体呈杆状。。
[0011]作为优选,所述牵拉件位于所述片状本体的唇侧的部分还设有约束所述牵拉件在牵拉方向运动距离的约束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约束件配合使得所述牵拉件能够在牵拉方向上在预定的范围内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约束件与所述牵拉件可拆卸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为一个,所述牵拉件为一拉绳。
[0013]作为优选,所述通孔为两个,所述牵拉件分别与所述限位件的两端连接,所述牵拉件穿过所述两个通孔后部分伸出所述片状本体,牵拉时,所述牵拉件带动所述限位件运动并与所述片状本体上位于所述两个通孔之间的部分接触,以对所述测力元件施加压力。
[0014]作为优选,所述测力元件为压力传感器。
[0015]作为优选,所述测力组件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测力元件测得力值数据并显示。
[0016]作为优选,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无线通讯连接。
[0017]作为优选,所述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牵拉件伸出口腔外面的部分上。
[0018]作为优选,所述测力组件还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牵拉组件凸伸出口腔外面的部分上的用于指示牵拉力是否符合预定力值的指示装置。
[0019]作为优选,所述的指示装置是光信息指示装置、声音信息指示装置或文字信息指示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0020]作为优选,所述片状本体包括覆盖前牙区的唇屏。
[0021]作为优选,所述片状本体还包括覆盖后牙区的颊屏,所述颊屏邻接所述唇屏的两端设置。
[0022]作为优选,所述片状本体由上颌前庭沟延伸至下颌前庭沟。
[0023]作为优选,所述片状本体上、下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形成有避开唇系带的凹槽,所述片状本体的上端具有上凹槽,下端具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与所述上凹槽相对应。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牵拉组件以及测力组件,实现了在进行口面肌功能牵拉训练的同时获取相应的牵拉力值,方便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训练,及时对比训练效果,增加患者对训练的信心,更好地配合训练,从而提升了训练的效果。
[0026]2、本技术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的所述牵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这使得所述片状本体可以单独使用,此时使用过程中片状本体完全位于牙颌和唇颊肌之间,不会伸出口腔外面,这更适合长时间佩戴,比如晚间休息时佩戴,佩戴期间上下唇可以自然闭合,从而避免牵引结构伸出口腔导致的唇形异常,当需要牵引训练时,所述
牵拉组件安装在所述片状本体上,以实现对所述片状本体的牵拉,完成对唇肌和/或颊肌的力量训练,训练完成后,可拆除所述牵拉组件,以方便片状本体的单独使用。
[0027]3、本技术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通过设置显示装置或指示装置,以方便进行牵引力的数据查看或对进行牵拉训练时的牵拉力是否符合预定力值(如医嘱)进行指示,这样的设计,使得患者可以在每次训练时清楚地知道本次训练的力值是否合格,也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提升了患者训练的依从性,从而可以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0028]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具有相同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29]图1a为本技术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b为本技术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另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C形的片状本体、测力组件和牵拉组件,所述片状本体前牙区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牵拉组件包括限位件以及与所述限位件连接的牵拉件,所述牵拉件包括牵拉端和与牵拉端相对设置的限位端,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端处,所述测力组件包括测力元件,佩戴时,所述片状本体整体位于唇肌和牙颌之间或唇颊肌和牙颌之间;所述牵拉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所述牵拉组件连接于所述片状本体后,所述限位件位于片状本体舌侧一侧,所述牵拉端穿过所述通孔后位于所述片状本体的唇侧一侧;所述测力元件设置于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上或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片状本体舌侧的一侧;所述片状本体被牵拉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片状本体舌侧面在牵拉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测力元件受到压力从而获得牵拉力值。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形状及尺寸使得所述牵拉件牵拉时,所述限位件不能穿过所述片状本体上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整体呈杆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位于所述片状本体的唇侧的部分还设有约束所述牵拉件在牵拉方向运动距离的约束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约束件配合使得所述牵拉件能够在牵拉方向上在预定的范围内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约束件与所述牵拉件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一个,所述牵拉件为一拉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面肌功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两个,所述牵拉件分别与所述限位件的两端连接,所述牵拉件穿过所述两个通孔后部分伸出所述片状本体,牵拉时,所述牵拉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磊姚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