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口外弓及牙科矫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1940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口外弓,包括位于患者口内的内弓本体和与内弓本体相连接的位于患者口外的外弓本体,内弓本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佩戴时靠近患者后牙区的第一内弓本体和佩戴时靠近患者前牙区且与外弓本体相连接的第二内弓本体,第一内弓本体与第二内弓本体相互邻近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预定位置处可插拔连接;其中,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内弓本体邻近第二内弓本体的一端,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内弓本体邻近第一内弓本体的一端,或,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二内弓本体邻近第一内弓本体的一端,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一内弓本体邻近第二内弓本体的一端。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牙科矫治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口腔正畸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口外弓及牙科矫治装置


技术介绍

1、口外矫形力矫治器是以头颈、枕、颈、额、颏等的口外结构作为抗基,使用矫形力作用于牙齿和颌骨,起到调节颌骨的生长发育,改变骨骼的生长方向,以达到矫治牙颌面畸形目的的矫治器。常用的口外矫形力矫治器有头帽-口外弓、j形钩、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和头帽颏兜。其中,头帽-口外弓是一种连接口腔内外,并将口外力传导至口内的装置,它由内弓和外弓构成,内弓通过插入口内矫治装置连接,外弓通过铁丝挂钩与头帽或颈带相连产生矫治力。口外弓有加强支抗(防止磨牙近移)、推磨牙向远中、压低磨牙、扩大或缩窄牙弓等作用,其最大的优点是借助口外颅骨的支持对口内牙齿产生作用力,不会对非作用牙齿产生作用力。

2、口外弓可以单独使用,直接安装于后牙区牙齿的颊侧。也可以与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结合使用,安装于壳状牙齿矫治器后牙区的颊侧,使结合后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在精准控制、排齐牙齿的同时还能实现对颌骨的生长改良。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佩戴安装口外弓装置时,口内部分需要将口外弓中内弓的两个自由端安装于后牙区颊侧,然而,由于口外弓整体装置较大,整体安装时,在患者口腔有限的空间内,尤其是在后牙区进行安装存在较大的安装难度,安装过程中患者的诊疗体验也较差。

3、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安装方便的口外弓装置,便于在患者口腔内的安装和拆卸,提升患者的诊疗体验。

4、本申请中的“错颌”、“开颌”、“覆颌”、“颌平面”等中的“颌”均为“牙合”(hé),该字系生僻字,且由于一般输入法字库中没有该字,在日常中、网络中常作“颌”,本文为阅读方便,也写作“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口外弓及牙科矫治装置,能够在有限的口腔空间内安装和拆卸口外弓装置,从而提升患者的诊疗体验。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分体式口外弓,包括位于患者口内的内弓本体和与所述内弓本体相连接的位于患者口外的外弓本体,所述内弓本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佩戴时靠近患者后牙区的第一内弓本体和佩戴时靠近患者前牙区且与所述外弓本体相连接的第二内弓本体,所述第一内弓本体与所述第二内弓本体相互邻近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预定位置处可插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二内弓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一内弓本体的一端,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一内弓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二内弓本体的一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分体式口外弓的结构,使得分体式口外弓在狭小的口腔空间内易于安装和拆卸,安装时,先将分体的第一内弓本体安装于后牙区的安装位置,此时的第一内弓本体较小,利于在狭小的口腔空间内安装,在安装好第一内弓本体后再将第二内弓本体和第一内弓本体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预定位置处连接;拆卸时,只需要先在预定位置处拔出第二内弓本体,将第二内弓本体和第一内弓本体分离开,再从后牙区拆下第一内弓本体,取出口腔即可;整个安装及拆卸过程操作简单快捷,大幅度缩短了安装和拆卸的时间,提升了患者的诊疗体验。

4、优选地,所述预定位置为患者牙列2号牙位至4号牙位之间的位置。通过对预定位置的限定,限定第一内弓本体和第二内弓本体在2号牙位至4号牙位之间的位置连接,便于医生或患者操作,又不影响内弓本体和外弓本体在前牙区的连接。

5、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中空且具有限位结构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自由端呈开口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可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内套杆,所述内套杆通过所述开口结构进入所述外套管并与所述限位结构抵靠,以限制所述内套杆沿插入方向在所述外套管内的插入位置。通过内套杆、外套管的设计,可以很便利地连接第一内弓本体和第二内弓本体,同时,外套管内部的限位结构设置,使得内套杆插入外套管内部时,第一内弓本体和第二内弓本体可以在外弓本体的牵引下不会沿插入方向继续插入,能够稳定于预定位置处。

6、优选地,所述内套杆能够插入所述外套管并且能够从所述外套管拔出,所述外套管内壁与所述内套杆外壁之间至少部分呈间隙设置。通过呈间隙设置,内套杆和外套管的插拔方便,进一步节约安装和拆卸的时间。

7、优选地,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杆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关系。通过间隙配合,不仅内套杆和外套管利于插拔,而且可以使得内套杆在外套管内有较好的径向约束作用,进一步使得第一内弓本体和第二内弓本体安装后比较稳定。

8、优选地,所述内套杆外轮廓的形状和与所述外套管内轮廓的形状一致。

9、优选地,所述外套管的内轮廓自其自由端至与所述自由端相对的另一端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尺寸一致或逐渐减小。

10、优选地,所述内套杆外轮廓的形状和与所述外套管内轮廓的形状不一致,所述外套管包括邻近所述自由端设置的导向通道和与所述导向通道连通且与所述内套杆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限位通道,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通道内,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限位通道相连接一端的轮廓尺寸一致,所述导向通道远离所述限位通道一侧的轮廓尺寸逐渐增大,以使所述导向通道引导所述内套杆插入或拔出所述限位通道。

11、优选地,所述外套管包括由所述外套管自由端的一段内壁形成的引导通道和与所述引导通道连接的容置腔,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内套杆包括杆部和与所述杆部邻接设置的卡持部,其中,所述卡持部穿过所述引导通道时被弹性压缩,所述卡持部进入所述容置腔后恢复原形并以可拔出的方式被约束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杆部容置在所述引导通道内,所述卡持部远离所述杆部的一端抵靠于所述限位结构。通过这样的内套杆和外套管的结构设计,在插入时,卡持部被引导通道弹性压缩,进入容置腔后可恢复原形卡持于容置部内,在拔出时,卡持部亦会被引导通道弹性压缩,从而脱离容置部,不仅实现了第一内弓本体和第二内弓本体的可拆卸安装,同时,还可以防止第一内弓本体和第二内弓本体的分离脱落。

12、优选地,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和缓释槽,所述第一引导部邻近所述卡持部的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二引导部邻接所述第一引导部设置;所述缓释槽横跨所述卡持部将所述卡持部分成两个部分,以为所述卡持部插入或拔出所述引导通道时被压缩发生弹性形变提供缓释空间。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卡持部易于插入或拔出引导通道,从而实现口外弓在狭小的口腔空间内的可靠安装和易于拆卸。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倾斜设置的用于引导所述卡持部插入所述引导通道的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倾斜设置的用于引导所述卡持部脱离所述引导通道的第二引导面,所述缓释槽远离所述第二引导面的一端为开口结构。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的连接处的同一点处的切面夹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口外弓,包括位于患者口内的内弓本体和与所述内弓本体相连接的位于患者口外的外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弓本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佩戴时靠近患者后牙区的第一内弓本体和佩戴时靠近患者前牙区且与所述外弓本体相连接的第二内弓本体,所述第一内弓本体与所述第二内弓本体相互邻近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预定位置处可插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二内弓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一内弓本体的一端,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一内弓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二内弓本体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为患者牙列2号牙位至4号牙位之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中空且具有限位结构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自由端呈开口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可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内套杆,所述内套杆通过所述开口结构进入所述外套管并与所述限位结构抵靠,以限制所述内套杆沿插入方向在所述外套管内的插入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杆能够插入所述外套管并且能够从所述外套管拔出,所述外套管内壁与所述内套杆外壁之间至少部分呈间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杆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杆外轮廓的形状和与所述外套管内轮廓的形状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内轮廓自其自由端至与所述自由端相对的另一端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尺寸一致或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杆外轮廓的形状和与所述外套管内轮廓的形状不一致,所述外套管包括邻近所述自由端设置的导向通道和与所述导向通道连通且与所述内套杆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限位通道,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通道内,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限位通道相连接一端的轮廓尺寸一致,所述导向通道远离所述限位通道一侧的轮廓尺寸逐渐增大,以使所述导向通道引导所述内套杆插入或拔出所述限位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包括由所述外套管自由端的一段内壁形成的引导通道和与所述引导通道连接的容置腔,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内套杆包括杆部和与所述杆部邻接设置的卡持部,其中,所述卡持部穿过所述引导通道时被弹性压缩,所述卡持部进入所述容置腔后恢复原形并以可拔出的方式被约束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杆部容置在所述引导通道内,所述卡持部远离所述杆部的一端抵靠于所述限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和缓释槽,所述第一引导部邻近所述卡持部的自由端设置,所述第二引导部邻接所述第一引导部设置;所述缓释槽横跨所述卡持部将所述卡持部分成两个部分,以为所述卡持部插入或拔出所述引导通道时被压缩发生弹性形变提供缓释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包括倾斜设置的用于引导所述卡持部插入所述引导通道的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部包括倾斜设置的用于引导所述卡持部脱离所述引导通道的第二引导面,所述缓释槽远离所述第二引导面的一端为开口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的连接处的同一点处的切面夹角为大于等于60°且小于等于16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在所述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的连接处的外轮廓尺寸为所述卡持部在与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外轮廓的尺寸的最大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远离所述第二引导部的一端在与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外轮廓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引导通道在同一方向上的内轮廓尺寸;所述第二引导部远离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一端在与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外轮廓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引导通道在同一方向上的内轮廓尺寸。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在与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外轮廓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引导通道在同一方向上的内轮廓尺寸。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槽沿轴向的深度大于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口外弓,包括位于患者口内的内弓本体和与所述内弓本体相连接的位于患者口外的外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弓本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佩戴时靠近患者后牙区的第一内弓本体和佩戴时靠近患者前牙区且与所述外弓本体相连接的第二内弓本体,所述第一内弓本体与所述第二内弓本体相互邻近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预定位置处可插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二内弓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一内弓本体的一端,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一内弓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内弓本体邻近所述第二内弓本体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为患者牙列2号牙位至4号牙位之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中空且具有限位结构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自由端呈开口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可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内套杆,所述内套杆通过所述开口结构进入所述外套管并与所述限位结构抵靠,以限制所述内套杆沿插入方向在所述外套管内的插入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杆能够插入所述外套管并且能够从所述外套管拔出,所述外套管内壁与所述内套杆外壁之间至少部分呈间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和所述内套杆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杆外轮廓的形状和与所述外套管内轮廓的形状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内轮廓自其自由端至与所述自由端相对的另一端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尺寸一致或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杆外轮廓的形状和与所述外套管内轮廓的形状不一致,所述外套管包括邻近所述自由端设置的导向通道和与所述导向通道连通且与所述内套杆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的限位通道,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限位通道内,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限位通道相连接一端的轮廓尺寸一致,所述导向通道远离所述限位通道一侧的轮廓尺寸逐渐增大,以使所述导向通道引导所述内套杆插入或拔出所述限位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包括由所述外套管自由端的一段内壁形成的引导通道和与所述引导通道连接的容置腔,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内套杆包括杆部和与所述杆部邻接设置的卡持部,其中,所述卡持部穿过所述引导通道时被弹性压缩,所述卡持部进入所述容置腔后恢复原形并以可拔出的方式被约束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杆部容置在所述引导通道内,所述卡持部远离所述杆部的一端抵靠于所述限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体式口外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引导部、第二引导部和缓释槽,所述第一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磊姚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