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9166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制备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叶黄素与植物油在一定温度下混和,通过高压均质机,使叶黄素以微米级的微粒悬浮于植物油中,经过减压脱气,分装至包装内,避光密封贮存。该方法在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可大幅度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常规储存条件下叶黄素的有效期大于2年。该方法简便,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类胡萝卜素原料制剂的制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稳定的叶黄素 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之一,主要存在于万寿菊、甘蓝、菠菜等植物和人体的血 浆、器官中。类胡萝卜素是国际公认的、具有抗病生理功能的天然物质,其主要功能是单线 态氧的有效淬灭剂,能消除羟自由基;是脂类过氧化反应的断链抗氧剂。在细胞和细胞膜 中,和脂类结合而有效抑制脂质的氧化。对于人体疾病的预防,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叶黄素 类除了具有类胡萝卜素同样的生理活性外,尚具有独特的护眼功能。叶黄素作为一种具有双重功效(增色和营养)的食品、医药添加剂,因其独特的生 物活性,在食品加工和保健药品中将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叶黄 素比使用合成色素有很多优点它对人体使用安全、无毒、无害,属于绿色环保产品。且具有 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富含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叶黄素由于其抗氧化的特性,和作为天然色素共同具有的缺点,易被空气中的氧 气氧化,经实验测定,暴露在空气中7天15°C避光处中放置即可降解30%,需要充氮气或真 空包装,包装打开后需立即使用,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叶黄素混悬于植物油中,由于植物油对空气的阻隔作用,叶黄素与空气接触面积 很小,不易发生氧化,经实验测定15°C储存于避光密闭容器中,2年仅降解小于2%,而且由 于叶黄素的油溶特性,叶黄素混悬于油中更利于人体吸收。因此,叶黄素油混悬液具有稳定性高、生物利用度高的优势。但是,在产品 中多需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来保证产品的均一和稳定。例如,美国专利 US5382714(1995. 1. 17)说明了一种叶黄素的纯化和油混悬液制备方法,其在油混悬液的制 备中采用超声的方式将叶黄素分散到橄榄油中,需加入乙醇和吐温80来达到稳定分散,且 叶黄素含量低于10%,吐温80作为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溶血作用,在应用范围上受到一 定的限制,乙醇的加入也限制了它的应用,不适宜对乙醇敏感的人群。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种稳定的、高含量的、不加入添加剂的叶黄素油混悬 液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成功地开发了一种生产工艺简便,适于工业化规模生产,不含表面活性剂、 其他抗氧化剂,应用范围广,安全、稳定的高含量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得产品可应用于食品或软胶囊生产,叶黄素含量可达20%以上,玉米黄 质含量大于0.8%。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1、,包括(1)叶黄素粉末与温度40_65°C的植物油混合,植物油加入量为叶黄素粉末重量 的4-10倍;(2)将搅拌均勻的混悬液体通过IO-IOOMpa高压均质机均质,均质后叶黄素粒径 在0. 1-5微米;(3)经均质后的油混悬液转移至真空贮罐,减压脱气10-60分钟,罐内压力 为-0. 095 -0. 099Mpa ;(4)将油混悬液灌装至包装容器中。2、根据项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叶黄素粉末中叶黄素的含量大于60%,优选 叶黄素含量大于85%的叶黄素粉末。3、根据项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油, 如玉米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大豆油或小麦胚芽油。4、根据项1-4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包装容器为塑料、金属或复合材料包 装桶、包装袋。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1.工艺简单,直接经混合、均质即可得到微米级的叶黄素油 混悬液;2.不含表面活性剂和其他抗氧化剂,应用更安全,使用范围广。3.生物利用度高, 易于吸收。4.叶黄素含量高,含量可大于2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仅用于阐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叶黄素粉末华北制药(河北)神草有限公司。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市售。实施例15. Olkg叶黄素粉末(叶黄素含量91. 52%,玉米黄质含量6. 35%)缓慢加入至 16. 2kg玉米油中,加入过程中,油温控制在65°C,搅拌均勻,将混悬液体通过高压均质机 (GYJZ-40,常州市食品机械厂),设定压力40Mpa,测定均质后叶黄素粒径为0. 5-2. 5微米, 均质后液体转移至真空贮罐,开启真空,使罐内压力为-0. 098Mpa,持续30分钟,得到叶黄 素油混悬液20. 89kg,进行含量测定(美国药典31版叶黄素含量测定方法),测得叶黄素 油混悬液中叶黄素含量21. 58%,玉米黄质含量1.51%,灌装至食品级铝桶中,密封存放, 产品收率98. 32%。该产品在室温放置2年后,测得叶黄素含量20. 81 %,玉米黄质含量 1. 35%。实施例22. Ikg叶黄素粉末(叶黄素含量86. 17%,玉米黄质含量5. 9% )缓慢加入至 6.50kg葵花籽油中,加入过程中,油温控制在55°C,搅拌均勻,将混悬液体通过高压均质机 (GYJZ-40,常州市食品机械厂),设定压力40Mpa,测定均质后叶黄素粒径为0. 7-3微米,均 质后液体转移至真空贮罐,开启真空,使罐内压力为-0. 099Mpa,持续15分钟,液体冷却至 室温后,得到叶黄素油混悬液8. 36kg,进行含量测定(美国药典31版叶黄素含量测定方 法),测得叶黄素油混悬液中叶黄素含量21. 06%,玉米黄质含量1.46%,灌装至食品级塑 料桶中,密封存放,产品收率92. 17%。该产品在室温放置2年后,测得叶黄素含量20. 53%, 玉米黄质含量1.29%。实施例3 10. 06kg叶黄素粉末(叶黄素含量90. 92 %,玉米黄质含量6. 22 % )缓慢加入至 65. Okg小麦胚芽油中,加入过程中,油温控制在40°C,搅拌均勻,将混悬液体通过高压均质 机(GYJZ-40,常州市食品机械厂),设定压力35Mpa,测定均质后叶黄素粒径为0. 5-3微米, 均质后液体转移至真空贮罐,开启真空,使罐内压力为-0. 098Mpa,持续30分钟,液体冷却 至室温后,得到叶黄素油混悬液74. 51kg,进行含量测定(美国药典31版叶黄素含量测定方 法),测得叶黄素油混悬液中叶黄素含量10. 63%,玉米黄质含量0. 73%,灌装至食品级塑 料桶中,密封存放,产品收率99. 13%。该产品在室温放置2年后,测得叶黄素含量10. 57%, 玉米黄质含量0.71%。权利要求,包括(1)叶黄素粉末与植物油在40-65℃下混合,植物油加入量为叶黄素粉末重量的4-10倍;(2)将搅拌均匀的液体通过10-100Mpa高压均质机均质,至叶黄素粒径为0.1-5微米;(3)经均质后的油混悬液转移至真空贮罐,减压脱气10-60分钟,罐内压力为-0.095~-0.099Mpa;(4)将油混悬液分装至包装容器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叶黄素粉末中叶黄素的含量大于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叶黄素粉末中叶黄素的含量大于8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植物油为玉米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大 豆油或小麦胚芽油。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的包装容器为塑料、金属或复合材料 包装桶、包装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制备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叶黄素与植物油在一定温度下混和,通过高压均质机,使叶黄素以微米级的微粒悬浮于植物油中,经过减压脱气,分装至包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稳定的叶黄素油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包括:(1)叶黄素粉末与植物油在40-65℃下混合,植物油加入量为叶黄素粉末重量的4-10倍;(2)将搅拌均匀的液体通过10-100Mpa高压均质机均质,至叶黄素粒径为0.1-5微米;(3)经均质后的油混悬液转移至真空贮罐,减压脱气10-60分钟,罐内压力为-0.095~-0.099Mpa;(4)将油混悬液分装至包装容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刘刚叁贺建功张雪霞任风芝陈书红李丽红王秀捧张金娟张丽于兰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