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机组导轴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8624 阅读:3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巨型机组导轴承结构,此结构在机组机架中心体内加入了座圈,从而加强了机架的环向刚度,并且使机架中心体及各支臂的受力更为均匀,同时斜支臂结构上机架可以有效适应由热膨胀产生的机械变形,利用支撑在导瓦后方的球面支柱,调整垫片以及楔子板相结合的形式来精确调整水轮发电机导轴承瓦与滑转子之间的安装间隙,以达到准确控制此安装间隙并保证各导轴承瓦与滑转子间隙一致的目的,在保证结构和技术可行性的同时,便于安装维护,增强了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导轴承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导轴承瓦数与斜支臂数不相等的发电机导轴承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巨型机组导轴承结构,其特征是:机架(5)中心体上设置有座圈(6)结构,其外侧与机架(5)立筋相连,内侧根据导瓦(10)的数量钻有相应组数的螺孔,每组四个,通过螺栓将垫块(8)固定在座圈(6)内侧,垫块(8)与座圈(6)间为面接触,导瓦(10)与垫块(8)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球面支柱(9)和楔子板(1),楔子板(1)夹于球面支柱(9)与垫块(8)之间,其中楔面与垫块(8)内侧凹槽面接触,另一面与球面支柱(9)的球面部分点接触,球面支柱(9)的圆柱段插入导瓦(10)背部的盲孔中,安装时需保证导瓦(10)、球面支柱(9)和垫块(8)的中心线在同一高度,通过楔子板(1)沿轴向上下移动来调整球面支柱(9)和垫块(8)间的径向距离,螺杆(2)、卡板(3)与导瓦(10)的分布方向一致,座圈(6)上平面的相应位置钻有螺孔,螺杆(2)通过此螺孔安装在座圈(6)的上方,利用卡板(3)和螺母(4)锁定楔子板(1)轴向位置,运行中每块导瓦(10)所受的径向力通过刚性连接传递给座圈(6)后,沿座圈(6)进一步分散开再向中心体外部的支臂传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良王岩禄王建刚柳梅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