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1985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及使用方法,由导流叶板、限流支架、连接螺母、连接螺栓、伺服电动力系统、固定螺栓组成整体,稳固定位在两块推力瓦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大容量非匀速运行且较高转速的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转桨式流体控制原理,通过调节导流叶板的开合角度,对推力轴承中的冷却循环油流的流向、压力进行调整,能大幅提高推力轴承瓦的冷却效率,防止推力瓦出现温升畸高情况,并可根据蓄能、发电两种工况进行双向调节,并具有可无级调节、调节角度精准、稳定性高、效果显著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抽水蓄能机组本质上是一种储能技术,通过上游水库与下游水库的高度差,以水为能量转换的媒介,实现电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有效地在电力使用端对电网削峰填谷,提高电网稳定性,是目前千瓦时单价最低廉的储能手段,同时也是最稳定和成熟的储能技术,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近年来,为更好地适应电网负荷宽幅变化的特点,抽水蓄能机组向大容量、可变速发展,衍生出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变速抽水蓄能机组不仅能在抽水、发电两种工况下自然反复切换,还能根据需要调整机组转速,并能实现瞬间提速、降速的极端工况,由于机组整个转动部件的重量均由推力瓦承托,机组在抽水、发电两种工况下反复切换、转速时快时慢变化时,推力瓦处于长期高强度工况,尤其在极端加速或减速工况下,推力瓦温度陡增,这就会使得推力瓦润滑效果降低,进而出现磨损,甚至烧瓦事故,在传统的抽水蓄能机组结构中,没有考虑到如何有效提高推力瓦润滑效率和冷却效率,导致部分机组推力瓦运行温度升高,甚至发生事故。因此,所以如何能提高油流对推力瓦的冲刷效率,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带走更多的热量,让推力瓦始终处于可控的温度,进而提高推力瓦运行的安全稳定性,是我们现在亟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采用转桨式流体控制原理,通过实时调节导流叶板的开合角度,当机组处于蓄能、发电两种工况转换和转速变化时,能迅速对推力轴承中的冷却循环油流的流向、辐射面、压力进行调整,从而大幅提高推力瓦的冷却效率,防止推力瓦出现温升畸高情况,使得推力瓦无论在何种工况和转速下,均能处于合理温度区间的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及使用方法。

2、本专利技术由导流叶板、限流支架、连接螺母、连接螺栓、伺服电动力系统、固定螺栓a、固定螺栓b、固定螺栓c、推力瓦a、推力瓦b组成整体,限流支架水平放置,伺服电动力系统自下而上通过固定螺栓a与限流支架把紧,导流叶板自上而下通过连接螺母、连接螺栓与伺服电动力系统把紧形成整体,限流支架置于推力瓦a和推力瓦b之间,左侧与推力瓦a通过固定螺栓b把紧固定,右侧通过固定螺栓c与推力瓦b把紧固定形成整体。

3、在上述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及使用方法中,所述导流叶板由中心体、叶片a、叶片b、加强筋b、加强筋a、导流翼a、导流翼b组成整体,中心体居中放置,叶片a自右向左与中心体焊牢,叶片b自左向右与中心体焊牢,加强筋a左侧与中心体焊牢,加强筋a右侧与叶片a的焊牢,加强筋b右侧与中心体焊牢,加强筋b左侧与叶片b焊牢,导流翼a置于叶片b左端,并与叶片b焊牢,导流翼b置于叶片a右端,并与叶片a焊牢。

4、在上述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及使用方法中,所述中心体上圆下方,下部有截面为正方形的连接轴b,所述连接轴b居中位置有圆形通孔a。

5、在上述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及使用方法中,所述限流支架由密封板、加强筋c、加强筋d、围板、限位棒a、限位棒b组成整体,密封板水平放置,加强筋c自下而上与密封板焊牢,加强筋d自下而上与密封板焊牢,围板自右向左与密封板焊牢,限位棒a插入密封板上的限位孔a中,并与密封板焊牢,限位棒b插入密封板上的限位孔b中,并与密封板焊牢形成整体,所述密封板中部有与连接轴a配合的圆形通孔b,均布4个与固定螺栓a配合的圆形通孔c。

6、在上述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及使用方法中,所述伺服电动力系统上有连接轴a,连接轴a内部有连接槽,侧面上部有圆形通孔d,所述连接槽为正方形凹槽,所述连接槽与连接轴b为小间隙配合。

7、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的使用方法过程如下:

8、步骤1、装置组成整体后,限流支架与推力瓦a和推力瓦b把紧,使用水平仪测量限流支架与推力瓦a和推力瓦b的平面度,平面度差值小于2mm为合格;使用1mm塞尺检查限流支架与推力瓦a和推力瓦b的间隙,间隙应不大于1mm;如间隙和平面度不满足要求时,应解开固定螺栓b和固定螺栓c,调整把合角度,直到合格为止。

9、步骤2、机组盘车、高压油顶起工况时,导流叶板处于锁定状态,不随盘车、顶起工况机组转速变化而调整角度,起分隔高压油作用。

10、步骤3、机组处于蓄能工况时,机组转轴顺时针旋转,此时右侧的推力瓦b为上游侧,左侧的推力瓦a为下游侧,伺服电动力系统带动导流叶板顺时针旋转至既定位置并随时锁定,同时根据转轴的转速变化,伺服电动力系统按照预设程序自动带动导流叶板调整开合角度并随时锁定,当转轴的转速至最大额定转速时,导流叶板顺时针旋转至角度最大处,与限位棒a、限位棒b接触并锁定。

11、步骤4、机组处于发电工况时,机组转轴逆时针旋转,此时左侧的推力瓦a为上游侧,右侧的推力瓦b为下游侧,伺服电动力系统带动导流叶板逆时针旋转至既定位置并随时锁定,同时根据转轴的转速变化,伺服电动力系统按照预设程序自动带动导流叶板调整开合角度并随时锁定,当转轴的转速至最大额定转速时,导流叶板逆时针旋转至角度最大处,与限位棒a、限位棒b接触并锁定。

12、步骤5、无论机组处于发电工况或蓄能工况下,当机组启动停机程序后且转轴的转速低于额定转速30%,伺服电动力系统按照预设程序自动带动导流叶板回归到初始位置,即0角度位置并锁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专利技术能有效提升循环油降温效率,杜绝热流循环效应,保证流入推力瓦的循环油始终是低温油。传统结构中,两块推力瓦之间不设置任何隔离和引流装置,无论机组处于蓄能、发电两种工况中的哪一种,前一块推力瓦(上游侧)中流出的高温油都会随着转子的转动流入下一块推力瓦(下游侧),这就使得推力瓦中的冷却循环油始终是高温油,尤其是在机组转速快速提高的工况下,高温油流的冲击会使得推力瓦前端靠近转轴一侧形成涡流死油区,使得低温油无法进入推力瓦中,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循环油的冷却效能,使得推力瓦运行温度增高,存在润滑不足、瓦面损坏、烧瓦风险。而本专利技术能彻底解决此问题,本专利技术安装后,导流叶板就位于两块推力瓦之间,无论是机组处于蓄能、发电何种工况下,本专利技术均能在两块推力瓦间产生隔离作用,使得高温油流出后,顺着机组旋转方向散发式流出推力瓦运行区,不再流入下一块推力瓦中;同时能引导推力瓦前端靠近转轴一侧的低温油随着转轴旋转流入推力瓦中,达到提高推力瓦润滑效果和冷却效果的目的。

15、2.本专利技术能通过控制导流叶板开合角度,控制高温油、低温油的油流方向,使得机组无论处于蓄能、发电何种工况下,均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推力瓦的润滑和降温效果。当机组处于蓄能工况下时,机组转轴顺时针旋转,此时右侧的推力瓦为上游侧,左侧的推力瓦为下游侧,此时本装置的导流叶板也将顺时针旋转至预设位置,使得右侧的推力瓦中流出的高温油顺着机组旋转方向散发式流出推力瓦运行区,并引导推力瓦前端靠近转轴一侧的低温油随着转轴旋转流入左侧推力瓦中,达到最大效能降低推力瓦温度的作用;当机组处于发电工况下时,机组转轴逆时针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其特征是:由导流叶板(1)、限流支架(2)、连接螺母(3)、连接螺栓(4)、伺服电动力系统(5)、固定螺栓A(6)、固定螺栓B(7)、固定螺栓C(9)、推力瓦A(38)、推力瓦B(39)组成整体,限流支架(2)水平放置,伺服电动力系统(5)自下而上通过固定螺栓A(6)与限流支架(2)把紧,导流叶板(1)自上而下通过连接螺母(3)、连接螺栓(4)与伺服电动力系统(5)把紧形成整体,限流支架(2)置于推力瓦A(38)和推力瓦B(39)之间,左侧与推力瓦A(38)通过固定螺栓B(7)把紧固定,右侧通过固定螺栓C(9)与推力瓦B(39)把紧固定形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叶板(1)由中心体(11)、叶片A(12)、叶片B(13)、加强筋B(14)、加强筋A(15)、导流翼A(16)、导流翼B(17)组成整体,中心体(11)居中放置,叶片A(12)自右向左与中心体(11)焊牢,叶片B(13)自左向右与中心体(11)焊牢,加强筋A(15)左侧与中心体(11)焊牢,加强筋A(15)右侧与叶片A(12)的焊牢,加强筋B(14)右侧与中心体(11)焊牢,加强筋B(14)左侧与叶片B(13)焊牢,导流翼A(16)置于叶片B(13)左端,并与叶片B(13)焊牢,导流翼B(17)置于叶片A(12)右端,并与叶片A(12)焊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心体(11)上圆下方,下部有截面为正方形的连接轴B(40),所述连接轴B(40)居中位置有圆形通孔A(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流支架(2)由密封板(27)、加强筋C(28)、加强筋D(29)、围板(30)、限位棒A(31)、限位棒B(32)组成整体,密封板(27)水平放置,加强筋C(28)自下而上与密封板(27)焊牢,加强筋D(29)自下而上与密封板(27)焊牢,围板(30)自右向左与密封板(27)焊牢,限位棒A(31)插入密封板(27)上的限位孔A(49)中,并与密封板(27)焊牢,限位棒B(32)插入密封板(27)上的限位孔B(50)中,并与密封板(27)焊牢形成整体,所述密封板(27)中部有与连接轴A(35)配合的圆形通孔B(33),均布4个与固定螺栓A(6)配合的圆形通孔C(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伺服电动力系统(5)上有连接轴A(35),连接轴A(35)内部有连接槽(37),侧面上部有圆形通孔D(36),所述连接槽(37)为正方形凹槽,所述连接槽(37)与连接轴B(40)为小间隙配合。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使用方法过程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其特征是:由导流叶板(1)、限流支架(2)、连接螺母(3)、连接螺栓(4)、伺服电动力系统(5)、固定螺栓a(6)、固定螺栓b(7)、固定螺栓c(9)、推力瓦a(38)、推力瓦b(39)组成整体,限流支架(2)水平放置,伺服电动力系统(5)自下而上通过固定螺栓a(6)与限流支架(2)把紧,导流叶板(1)自上而下通过连接螺母(3)、连接螺栓(4)与伺服电动力系统(5)把紧形成整体,限流支架(2)置于推力瓦a(38)和推力瓦b(39)之间,左侧与推力瓦a(38)通过固定螺栓b(7)把紧固定,右侧通过固定螺栓c(9)与推力瓦b(39)把紧固定形成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能发电电动机油流限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流叶板(1)由中心体(11)、叶片a(12)、叶片b(13)、加强筋b(14)、加强筋a(15)、导流翼a(16)、导流翼b(17)组成整体,中心体(11)居中放置,叶片a(12)自右向左与中心体(11)焊牢,叶片b(13)自左向右与中心体(11)焊牢,加强筋a(15)左侧与中心体(11)焊牢,加强筋a(15)右侧与叶片a(12)的焊牢,加强筋b(14)右侧与中心体(11)焊牢,加强筋b(14)左侧与叶片b(13)焊牢,导流翼a(16)置于叶片b(13)左端,并与叶片b(13)焊牢,导流翼b(17)置于叶片a(12)右端,并与叶片a(12)焊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夏佑安王建刚王岩禄明野李洪超李敏李远余张晓漫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