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835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和车辆,装置包括壳体、分风风门、驱动电机和风温检测模块,所述壳体用于与空调箱出口连接,所述分风风门设于所述壳体与空调箱出口的连接处;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个风道,所述风温检测模块设于所述风道的出口处,所述风温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一风道的出口温度;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分风风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调节分风风门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调节分风风门的位置,从而对风道出口风温的适度调节,从而解决两侧风道布置不均衡所引起的左右出风温差较大的情况,在满足整车舒适性的同时能够降低能耗。满足整车舒适性的同时能够降低能耗。满足整车舒适性的同时能够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车用空调箱的同一出风口,若出风口的两侧风道设计不均衡,容易引起风量分配不均。从能量角度来看,风量较小的一侧总能量小且风速较低,在消耗部分内能来克服沿程阻力后,宏观表现为风道出口温度降低幅度高于风量高的一侧,从而导致出风口的两侧风道出口的风温不一致(尤其是冬季制热工况),影响整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和车辆,以实现对风道出口风温的适度调节,从而解决两侧风道布置不均衡所引起的左右出风温差较大的问题,在满足整车舒适性的同时能够降低能耗。
[0004]第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分风风门、驱动电机和风温检测模块,所述壳体用于与空调箱出口连接,所述分风风门设于所述壳体与空调箱出口的连接处;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个风道,所述风温检测模块设于所述风道的出口处,所述风温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一风道的出口温度;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分风风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调节分风风门的位置。
[0005]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风温检测模块包括第一风温传感器和第二风温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温传感器、所述第二风温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出口处。
[0006]优选地,所述分风风门包括风门本体以及与所述风门本体连接的连杆,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风门本体转动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气流量比例。
[0007]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止位组件和第二止位组件,所述风门本体与所述第一止位组件抵接的位置为第一风门位置,所述风门本体与所述第二止位组件抵接的位置为第二风门位置,所述第一止位组件和所述第二止位组件用于限制所述风门本体的转动角度。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止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分别用于与所述风门本体的两端抵接配合;所述第二止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分别用于与所述风门本体的两端抵接配合。
[0009]优选地,所述风门本体的两端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相抵接。
[0010]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温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每一风道的出口温度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
[0011]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
微气候调节装置。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分风风门、驱动电机和风温检测模块,所述壳体用于与空调箱出口连接,所述分风风门设于所述壳体与空调箱出口的连接处;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个风道,所述风温检测模块设于所述风道的出口处,所述风温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一风道的出口温度;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分风风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调节分风风门的位置。
[0014]在本技术中,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通过驱动电机调整分风风门的位置角度,能对同一空调箱出风口进行智能化分配风量,实现对风道出口风温的适度调节,从而解决两侧风道布置不均衡所引起的左右出风温差较大的情况,在满足整车舒适性的同时能够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0017]其中,附图说明如下:1、壳体;11、第一风道;12、第二风道;13、第一止位组件;14、第二止位组件;2、分风风门;21、风门本体;22、连杆;23、密封件;3、驱动电机;41、第一风温传感器;42、第二风温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参照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分风风门2、驱动电机3和风温检测模块,所述壳体1用于与空调箱出口连接,所述分风风门2设于所述壳体1与空调箱出口的连接处;所述壳体1内设有至少两个风道,所述风温检测模块设于所述风道的出口处,所述风温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一风道的出口温度;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所述分风风门2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用于调节分风风门2的位置。
[0020]在本技术中,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通过驱动电机3调整分风风门2的位置角度,能对同一空调箱出风口进行智能化分配风量,实现对风道出口风温的适度调节,从而解决两侧风道布置不均衡所引起的左右出风温差较大的情况,在满足整车舒适性的同时能够降低能耗。
[0021]参照图1,壳体1设在FACE/FOOT出口,可以跟空调箱壳体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组件组装到空调箱FACE/FOOT出口处,壳体1连接后形成空气流通通道。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对称分布于壳体1的两侧。当壳体1安装于车载空调箱壳体的出口处时,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能够实现车辆主副驾两侧的送风功能。所述风温检测模块包括第一风温传感器
41和第二风温传感器42,所述第一风温传感器41、所述第二风温传感器4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风道11、所述第二风道12的出口处,第一风温传感器41、所述第二风温传感器42分别用于检测第一风道11和第二风道12的出口温度。在获得每一出口温度之后,通过计算得到温差值,温差值作为反馈值来实现对分风风门2角度的闭环调节,从而调节两侧风道的输出风量,进而实现对车辆主副驾两侧的温度调节,满足整车舒适性。
[002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风风门2包括风门本体21以及与所述风门本体21连接的连杆22,所述壳体1内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杆2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连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风门本体21转动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风道11、所述第二风道12的气流量比例。
[0024]示例性地,连杆22安装在壳体1上,风门本体21安装在连杆22上的圆孔中,风门本体21为包括两部分,分别对称安装于连杆22两侧。风门本体21与连杆22连接后形成遮挡结构,能够阻挡气流流通。分风风门2作用是通过旋转角度的调节,对主流道气流在A、B两侧的流量分配比例进行调节。
[002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3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安装在连杆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分风风门、驱动电机和风温检测模块,所述壳体用于与空调箱出口连接,所述分风风门设于所述壳体与空调箱出口的连接处;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个风道,所述风温检测模块设于所述风道的出口处,所述风温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每一风道的出口温度;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分风风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调节分风风门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风温检测模块包括第一风温传感器和第二风温传感器,所述第一风温传感器、所述第二风温传感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出口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微气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风风门包括风门本体以及与所述风门本体连接的连杆,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风门本体转动时能够调节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气流量比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微气候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