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7813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包括储物箱,所述储物箱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内部嵌合放置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顶部安装有对称布置的连接管,其中一组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安装有进液管,另一组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安装有排液管,所述冷却箱的顶部滑动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置有均匀布置的插孔一,所述插孔一的内部嵌合安装有插杆一;所述插杆一的顶部安装有上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储物箱、冷却箱、下模具和上模具,通过插杆一和插孔一的嵌合来将形成模具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进液管往冷却箱内输送冷却液,然后通过排液管将冷却箱内的冷却液抽出,循此往复,能够加快形成模具内金属熔料的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冷却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外壳铸造
,具体为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生产发动机外壳时,通常是将金属熔料注入模具内,冷却固化成型之后取出,一般发动机外壳铸造模具分为两个模体,在铸造时,将两个模体拼接在一起,然后向模具体内浇铸,然后自然冷却后脱模,生产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3]现有的形成模具存在的缺陷是:
[0004]1、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外壳铸造模具,包括底模、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导轨、固定块、活动块、螺杆、手柄、端头、限位块和型砂腔;底模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底模表面固定安装有导轨,导轨与第二模板底部嵌合连接,第一模板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侧端与活动块转动连接,活动块内部与螺杆螺纹连接;该种汽车发动机外壳铸造模具采用多个模板实现合模操作,并能够使模板之间相互拼合,有利于保证模具的稳定闭合,方便在模具内填充汽车发动机外壳铸造的型砂,有利于提高铸造效率,该种汽车发动机外壳铸造模具通过可转动的螺杆方便与限位块配合实现模板之间的相互锁紧,有利于提高开合模具的操作便利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汽车发动机外壳铸造模具主要考虑如何提高开合模具操作时的便捷性,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发动机外壳在铸造时冷却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2、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外壳铸造模具,包括相互匹配的凹模和凸模,所述凹模与凸模之间设有模腔,所述凸模的顶部开设有浇注口,所述浇注口与模腔相连通,所述凹模的内部开设有电机放置腔和振动腔,所述电机放置腔和振动腔的内部设有振动机构;通过振动机构的设计,第一电机开启后,驱动转盘运转,转盘通过摇杆推动第一振板来回移动,在弧形弹片作用下,第一振板和第二振板表面的球型凸起块相互挤压摩擦,产生高频震动,有效将金属熔液内和模腔内的气体快速排除,降低铸件气泡导致不良的可能,对铸件品质的提高期待积极作用,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发动机外壳铸造模具主要考虑如何降低不良品的概率,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发动机外壳在铸造后并不方便脱模,且在使用后不方便拆装,便捷性较差;
[0006]3、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外壳铸造模具,包括凹模和注液口,所述凹模的上端贯通连接有注液口,且凹模的下方设置有凸模,所述凸模与凹模之间设置有模腔,且凸模的底端内部开设有凸模内腔,所述凸模内腔的内壁开设有滑槽,且凸模内腔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块,所述凸模内腔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块,且凸模内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后侧壁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固定安装在凸模的外壁上。该技术中通过电动机转动带动转盘转动,使传动杆带动扇形齿轮摆动,使齿条带动撞击块撞击第一传动块和第二传动块,方便使用者实现自动震模,避免模具表面有气泡产生,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摩托车发动机外壳铸造模具主要考虑避免模
具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发动机外壳铸造完成后容易出现成型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7]4、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飞轮壳体铸造用消失模,包括两组壳体,两组壳体之间通过第四浇筑管进行连接,第四浇筑管的中心位置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浇筑管,每组壳体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且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外壳、第二外壳、第三外壳底部均对称设有第三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连接在第一外壳外部,第三外壳和第一外壳之间通过若干第二浇筑管相连接,且第三外壳和第二连接柱之间通过若干第三浇筑管相连接。该技术在使用时,可实现多个发动机飞轮壳体的同时浇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浇筑的效率,但是上述公开文件中的发动机飞轮壳体铸造用消失模主要考虑如何通过同时浇筑多个发动机飞轮壳体来提高浇筑的效率,并没有考虑到现有的发动机外壳在浇筑时并没有设置限位结构,容易因模具跑动而影响后续发动机外壳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包括储物箱,所述储物箱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槽口,所述储物箱的底壁安装有对称布置的置物块,所述槽口的内部嵌合放置有冷却箱,且冷却箱的底部与置物块的顶部相贴合;
[0010]所述冷却箱的顶部安装有对称布置的连接管,其中一组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安装有进液管,另一组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安装有排液管,所述冷却箱的顶部滑动放置有下模具,所述下模具的顶部设置有均匀布置的插孔一,所述插孔一的内部嵌合安装有插杆一;
[0011]所述插杆一的顶部安装有上模具,且上模具位于冷却箱的内侧。
[0012]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底壁和上模具的顶壁安装有均匀布置的插杆二,下模具和上模具的内表面分别嵌合安装有下模腔和上模腔,下模腔的底部和上模腔的顶部均设置有均匀布置的插孔二,且插孔二与插杆二相嵌合,上模腔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进料孔,上模具的顶部安装有进料管,且进料管的底端延伸进进料孔的内部。
[0013]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顶部贯穿上模腔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孔,且通气孔位于进料管的后方,通气孔的内部嵌合安装有挡块,挡块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安装有提柄,且提柄位于上模具的上方。
[0014]优选的,所述储物箱的顶部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液压推杆一,且液压推杆一位于槽口的两侧,两组液压推杆一的输出端均安装有衔接杆,且衔接杆呈“L”字形结构,两组衔接杆的底部均设置有螺纹孔,两组螺纹孔的内部均螺纹安装有连接块,两组连接块的底端均安装有置物杆,两组置物杆的底端均安装有压板,且压板的底部与冷却箱和上模具的顶部相贴合,两组压板与进料管和通气孔呈“十”字形分布。
[0015]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截面呈“凹”字形结构,冷却箱为中空结构,下模具的顶部与上模具的底部相贴合,上模具的顶部与冷却箱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6]下模腔与上模腔相适配,上模腔位于下模腔的内侧,进料孔位于插杆二的内侧,上模腔的截面呈倒“凸”字形结构,下模腔的截面呈“凹”字形结构;
[0017]连接杆和提柄组合在一起呈倒“L”字形结构,向上拉动提柄,使得挡块在通气孔内上下移动,连接杆的高度大于通气孔的深度。
[0018]优选的,所述储物箱的两侧内壁均安装有支撑板,且支撑板位于置物块的上方。
[0019]优选的,所述储物箱的底壁和两组支撑板的顶部均安装有液压推杆二,三组液压推杆二的输出端均安装有置物板,其中一组置物板位于冷却箱的下方,另外两组置物板位于冷却箱的两侧,其中一组置物板的顶部以及另外两组置物板的一侧外壁均内嵌安装有超声波换能器。
[0020]优选的,该形成模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1]S1、拼装上模腔和下模腔;
[0022]S2、将上模具和下模具组合在一起后放置在冷却箱的内部;
[0023]S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包括储物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箱(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槽口,所述储物箱(1)的底壁安装有对称布置的置物块(2),所述槽口的内部嵌合放置有冷却箱(3),且冷却箱(3)的底部与置物块(2)的顶部相贴合;所述冷却箱(3)的顶部安装有对称布置的连接管,其中一组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安装有进液管(4),另一组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安装有排液管(5),所述冷却箱(3)的顶部滑动放置有下模具(6),所述下模具(6)的顶部设置有均匀布置的插孔一(7),所述插孔一(7)的内部嵌合安装有插杆一(8);所述插杆一(8)的顶部安装有上模具(9),且上模具(9)位于冷却箱(3)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6)的底壁和上模具(9)的顶壁安装有均匀布置的插杆二(10),下模具(6)和上模具(9)的内表面分别嵌合安装有下模腔(11)和上模腔(12),下模腔(11)的底部和上模腔(12)的顶部均设置有均匀布置的插孔二(13),且插孔二(13)与插杆二(10)相嵌合,上模腔(12)的顶部贯穿设置有进料孔(14),上模具(9)的顶部安装有进料管(15),且进料管(15)的底端延伸进进料孔(14)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9)的顶部贯穿上模腔(12)的内部设置有通气孔(16),且通气孔(16)位于进料管(15)的后方,通气孔(16)的内部嵌合安装有挡块(17),挡块(17)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18),连接杆(18)的顶部安装有提柄(19),且提柄(19)位于上模具(9)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箱(1)的顶部安装有对称布置的液压推杆一(20),且液压推杆一(20)位于槽口的两侧,两组液压推杆一(20)的输出端均安装有衔接杆(21),且衔接杆(21)呈“L”字形结构,两组衔接杆(21)的底部均设置有螺纹孔(22),两组螺纹孔(22)的内部均螺纹安装有连接块(23),两组连接块(23)的底端均安装有置物杆(24),两组置物杆(24)的底端均安装有压板(25),且压板(25)的底部与冷却箱(3)和上模具(9)的顶部相贴合,两组压板(25)与进料管(15)和通气孔(16)呈“十”字形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发动机外壳铸造用的形成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3)的截面呈“凹”字形结构,冷却箱(3)为中空结构,下模具(6)的顶部与上模具(9)的底部相贴合,上模具(9)的顶部与冷却箱(3)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下模腔(11)与上模腔(12)相适配,上模腔(12)位于下模腔(11)的内侧,进料孔(14)位于插杆二(10)的内侧,上模腔(12)的截面呈倒“凸”字形结构,下模腔(11)的截面呈“凹”字形结构;连接杆(18)和提柄(19)组合在一起呈倒“L”字形结构,向上拉动提柄(19),使得挡块(17)在通气孔(16)内上下移动,连接杆(18)的高度大于通气孔(16)的深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发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海安奥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