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筒式除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675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筒式除污器,它涉及一种除污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除污器在使用过程中达不到应有的除污效果,对于较大的污物和漂浮物来说,容易堵塞,在供热系统中杂质较多的时候,除污器的维护周期较短,不易维护且影响供热效果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同轴套管的下端与外筒的上端相连通,同轴套管的上端与入口套管的下端相连通,出水管设置在入口套管和同轴套管内,内筒设置在外筒内的上部,出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口法兰,出水管的下端与内筒的上端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入口流速低于3m/s的情况下,其对1mm粒径的型砂的去除效率达到了90%以上;在入口流速低于2.0m/s的情况下,对于0.5mm粒径的型砂的去除效率在8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污器。
技术介绍
由于现有的供热系统中所使用的铸铁散热器内腔粘砂,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脱落,由于型砂的粒径很小,现有供热系统中所使用的除污器对其去除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号为ZL02210839.4、授权公告号为CN2535663Y、授权公告日为2003年2月12日、名称为"离心式高效除污器"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除污器,该除污器在使用过程中达不到专利说明书中所述的除污效果,对于较大的污物和漂浮物来说,容易堵塞。在供热系统中杂质较多的时候,除污器的维护周期较短,不易维护且影响供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除污器在使用过程中达不到应有的除污效果,对于较大的污物和漂浮物来说,容易堵塞。在供热系统中杂质较多的时候,除污器的维护周期较短,不易维护且影响供热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筒式除污器。本专利技术包含出口法兰、入口套管、入口短管、外筒、内筒、手孔法兰、排污口、整流孔板、进口法兰、同轴套管和出水管,排污口连接在外筒底部,手孔法兰连接于外筒的侧壁上,同轴套管的下端与外筒的上端相连通,同轴套管的上端与入口套管的下端相连通,进口法兰固定连接在入口套管前端的入口短管上,出水管设置在入口套管和同轴套管内,出水管和入口套管固定连接,内筒设置在外筒内的上部,出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口法兰,出水管的下端与内筒的上端相连通,整流孔板固定在内筒内的上部,出水管与同轴套管同轴设置,出水管与同轴套管之间的空间为水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内部流场,将除污器的基本结构设计为轴对称的结构形式,并提出了新颖的除污器主体内外双筒的结构形式,及上进上出、同轴套管的进出口方案。为了有效地降低除污器内部流体流速,使其内部流场更加均匀,在内筒上部加装了整流孔板。由于采用了内 外双筒的结构形式,增加了除污器内流体流程,有效地减小了除污器的体积。 将除污器的进出口设计为上进上出的结构形式,在除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 了固体颗粒的惯性和重力。针对进出口同轴的问题,设计了入口套管。本发 明采用低速沉降原理,供热系统回水经入口法兰进入除污器经水通道后进入 除污器外筒中,在外筒中固体颗粒分流沉降到除污器的底部。经过沉降后的 流体向上通过内筒,经过整流孔板分流减速后,固体颗粒再次沉降,最后到 达出口套管,再经出口法兰流出除污器。从而实现高效除污。专利技术效果经过理论和模拟分析,得到该除污器对固体颗粒的去除效率。在入口流速低于3m/s的情况下,其对lmm粒径的型砂的去除效率达到了 90%以上;在入口流速低于2.0m/s的情况下,对于0.5mm粒径的型砂的去 除效率在80%以上。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 图2)本实施方式包含出口法兰1、入口套 管2、入口短管14、外筒3、内筒4、手孔法兰5、排污口6、整流孔板7、 进口法兰8、同轴套管9和出水管10,排污口 6连接在外筒3底部,同轴套 管9的下端与外筒3的上端相连通,同轴套管9的上端与入口套管2的下端 相连通,进口法兰8固定连接在入口套管2前端的入口短管14上,出水管 10设置在入口套管2和同轴套管9内,出水管10和入口套管2固定连接, 内筒4设置在外筒3内的上部,出水管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口法兰1,出 水管10的下端与内筒4的上端相连通,整流孔板7固定在内筒4内的上部, 出水管10与同轴套管9同轴设置,出水管10与同轴套管9之间的空间为水 通道11。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1 图2)本实施方式整流孔板7的孔径12为 lcm 3c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1~图2)本实施方式外筒3上端的筒径与外 筒3下端的筒径相同。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现有的除污器其积污斗都是锥形的,由于锥形的空间小,必须加长除污器的高度。本实施方式的筒 底和筒顶的尺寸相同,增加了筒底的容量,不但降低了除污器的高度,也减 小了除污器的体积。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1 图2)本实施方式增加有手孔法兰5,手孔法兰5连接于外筒3下部的侧壁上。增加的手孔法兰5便于清理外筒3内积存的型砂等污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增加有排气阀13,排气阀13与入口套管2的上端相连通。在入口套管2上安装排气阀13用以排除供热 系统内的气体。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双筒式除污器,它包含出口法兰(1)、入口套管(2)、外筒(3)、内筒(4)、排污口(6)、整流孔板(7)、进口法兰(8)、同轴套管(9)和出水管(10),排污口(6)固定在外筒(3)底部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同轴套管(9)的下端与外筒(3)的上端相连通,同轴套管(9)的上端与入口套管(2)的下端相连通,进口法兰(8)固定在入口套管(2)的入口上,出水管(10)设置在入口套管(2)和同轴套管(9)内,内筒(4)设置在外筒(3)内的上部,出水管(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口法兰(1),出水管(10)的下端与内筒(4)的上端相连通,整流孔板(7)固定在内筒(4)内的上部,出水管(10)与同轴套管(9)同轴设置,出水管(10)与同轴套管(9)之间的空间为水通道(1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式除污器,其特征在于整流孔板(7) 的孔径(12)为lcm 3cm。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筒式除污器,其特征在于外筒(3)上端 的筒径与外筒(3)下端的筒径相同。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筒式除污器,其特征在于双筒式除污器 还包含有手孔法兰(5),手孔法兰(5)连接于外筒(3)下部的侧壁上。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筒式除污器,其特征在于双筒式除污器 还包含有排气阀(13),排气阀(13)与入口套管(2)的上端相连通。全文摘要双筒式除污器,它涉及一种除污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除污器在使用过程中达不到应有的除污效果,对于较大的污物和漂浮物来说,容易堵塞,在供热系统中杂质较多的时候,除污器的维护周期较短,不易维护且影响供热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同轴套管的下端与外筒的上端相连通,同轴套管的上端与入口套管的下端相连通,出水管设置在入口套管和同轴套管内,内筒设置在外筒内的上部,出水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口法兰,出水管的下端与内筒的上端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在入口流速低于3m/s的情况下,其对1mm粒径的型砂的去除效率达到了90%以上;在入口流速低于2.0m/s的情况下,对于0.5mm粒径的型砂的去除效率在80%以上。文档编号B04C5/04GK101497062SQ20091007147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日专利技术者勇 李, 华 赵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筒式除污器,它包含出口法兰(1)、入口套管(2)、外筒(3)、内筒(4)、排污口(6)、整流孔板(7)、进口法兰(8)、同轴套管(9)和出水管(10),排污口(6)固定在外筒(3)底部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同轴套管(9)的下端与外筒(3)的上端相连通,同轴套管(9)的上端与入口套管(2)的下端相连通,进口法兰(8)固定在入口套管(2)的入口上,出水管(10)设置在入口套管(2)和同轴套管(9)内,内筒(4)设置在外筒(3)内的上部,出水管(10)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出口法兰(1),出水管(10)的下端与内筒(4)的上端相连通,整流孔板(7)固定在内筒(4)内的上部,出水管(10)与同轴套管(9)同轴设置,出水管(10)与同轴套管(9)之间的空间为水通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华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