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退火窑A区外部风管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518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退火窑A区外部风管布置结构,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板下出风管、板上出风管和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退火窑技术领域。该新式退火窑A区外部风管布置结构,风机采用“两用”形式布置,一台风机给板上出风管引风,一台风机给板下出风管引风,并且通过蝶阀的设置可以自由进行交互调节,对风力进行有效的利用,增加了A区板上和板下的冷却能力,解决了A区出口温度偏高的难题,并且通过水箱对降温水循环管道进行供水,对板下出风管进行降温,保证能够快速达到降温的目的,并且通过第一风机的吹风吹动带动连接轴转动,水箱内腔的扰流板转动带动水箱内部水循环。内腔的扰流板转动带动水箱内部水循环。内腔的扰流板转动带动水箱内部水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退火窑A区外部风管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退火窑
,具体为一种新式退火窑A区外部风管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退火窑是给玻璃退火降温的炉子,它使得进入退火窑的玻璃的温度从600℃左右,有控制的冷却至70℃左右,同时消除或减小玻璃内的残余应力,退火窑A区外部风系统,一般布置在A区窑体顶部,汇集A区窑体内玻璃板上和板下排出的热风,通过引风机和外排风管排出室外。A区一贯设置两台引风机,“一用一备”,布置在窑体顶部。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A区出口玻璃温度不容易降下来,理论退火设计A区出口玻璃温度是530~540℃,特别针对大吨位的退火窑或者超拉退火窑,实际情况是A区出口温度都偏高5℃甚至10℃以上,如此以来这个5℃~10℃的温差

T就传递给后续的各区来消化,这就加大了后续各区的退火负担,导致出窑玻璃温度偏高,残余应力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式退火窑A区外部风管布置结构,解决了上述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式退火窑A区外部风管布置结构,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板下出风管、板上出风管和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的抽风口通过第一蝶阀与板下出风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的抽风口通过第二蝶阀与板上出风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板下出风管和板上出风管之间通过第三蝶阀连通,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有降温水循环管道,所述降温水循环管道的一端与板下出风管的表面抵接用于换热。
[000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与水箱的表面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风管道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贯穿出风管道和水箱并延伸至水箱的内腔,所述连接轴的表面与水箱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位于出风管道和水箱内腔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扰流板。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位于所述出风管道内腔的扰流板被第一风机的吹风吹动带动连接轴转动。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位于所述水箱内腔的扰流板转动带动水箱内部水循环。
[0009]充分利用A区的两台风机的冷却能力。将A区板板下出风管与第一风机通过第一蝶阀连通,将A区板上出风管与第二风机之间通过第二蝶阀连通,板板下出风管与板上出风管之间通过第三蝶阀连通,如此,就可以实现两台风机“一用一备”和“两用”两种工艺布置形式,在A区一台风机冷却能力够用时,风机采用“一用一备”形式,一台风机同时给板上和板下出风管引风;当A区一台风机冷却能力不够用时,风机采用“两用”形式布置,一台风机给
板上出风管引风,一台风机给板下出风管引风。这样就大大增加了A区板上和板下的冷却能力,解决了A区出口温度偏高的难题,当第一蝶阀关闭,第三蝶阀、第二蝶阀常开时,第二风机给板上和板下同时引风使用,第一风机作为备用;当第二蝶阀关闭,第一蝶阀、第三蝶阀常开时,第一风机给板上和板下同时引风使用,第二风机作为备用;当第三蝶阀关闭,第一蝶阀、第二蝶阀常开时,第二风机给板上引风使用,第一风机给板下引风使用,实现风机“两用”,达到提高A区冷却能力的目的,并且通过水箱对降温水循环管道进行供水,对板下出风管进行降温,保证能够快速达到降温的目的,并且通过第一风机的吹风吹动带动连接轴转动,水箱内腔的扰流板转动带动水箱内部水循环。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风机采用“两用”形式布置,一台风机给板上出风管引风,一台风机给板下出风管引风,并且通过蝶阀的设置可以自由进行交互调节,对风力进行有效的利用,增加了A区板上和板下的冷却能力,解决了A区出口温度偏高的难题,并且通过水箱对降温水循环管道进行供水,对板下出风管进行降温,保证能够快速达到降温的目的,并且通过第一风机的吹风吹动带动连接轴转动,水箱内腔的扰流板转动带动水箱内部水循环。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中:1、第一风机;2、板下出风管;3、第一蝶阀;4、第三蝶阀;5、板上出风管;6、第二蝶阀;7、第二风机;8、出风管道;9、降温水循环管道;10、水箱;11、连接轴;12、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5]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式退火窑A区外部风管布置结构,包括第一风机1、第二风机7、板下出风管2、板上出风管5和水箱10,其特征在于:第一风机1的抽风口通过第一蝶阀3与板下出风管2的一端连通,第二风机7的抽风口通过第二蝶阀6与板上出风管5的一端连通,板下出风管2和板上出风管5之间通过第三蝶阀4连通,水箱10的底部连通有降温水循环管道9,降温水循环管道9的一端与板下出风管2的表面抵接用于换热,风机采用“两用”形式布置,一台风机给板上出风管引风,一台风机给板下出风管引风,并且通过蝶阀的设置可以自由进行交互调节,对风力进行有效的利用,增加了A区板上和板下的冷却能力,解决了A区出口温度偏高的难题,并且通过水箱10对降温水循环管道9进行供水,对板下出风管2进行降温,保证能够快速达到降温的目的,并且通过第一风机1的吹风吹动带动连接轴11转动,水箱10内腔的扰流板12转动带动水箱10内部水循环。
[0016]第一风机1的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道8,出风管道8与水箱10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7]出风管道8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连接轴11,连接轴11的一端贯穿出风管道8和水箱10并延伸至水箱10的内腔,连接轴11的表面与水箱10的内腔转动连接,连接轴11位于出风管道8和水箱10内腔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扰流板12。
[0018]位于出风管道8内腔的扰流板12被第一风机1的吹风吹动带动连接轴11转动。
[0019]位于水箱10内腔的扰流板12转动带动水箱10内部水循环。
[0020]充分利用A区的两台风机的冷却能力。将A区板板下出风管2与第一风机1通过第一蝶阀3连通,将A区板上出风管5与第二风机7之间通过第二蝶阀6连通,板板下出风管2与板上出风管5之间通过第三蝶阀4连通,如此,就可以实现两台风机“一用一备”和“两用”两种工艺布置形式,在A区一台风机冷却能力够用时,风机采用“一用一备”形式,一台风机同时给板上和板下出风管引风;当A区一台风机冷却能力不够用时,风机采用“两用”形式布置,一台风机给板上出风管引风,一台风机给板下出风管引风。这样就大大增加了A区板上和板下的冷却能力,解决了A区出口温度偏高的难题,当第一蝶阀3关闭,第三蝶阀4、第二蝶阀6常开时,第二风机7给板上和板下同时引风使用,第一风机1作为备用;当第二蝶阀6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退火窑A区外部风管布置结构,包括第一风机(1)、第二风机(7)、板下出风管(2)、板上出风管(5)和水箱(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1)的抽风口通过第一蝶阀(3)与板下出风管(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风机(7)的抽风口通过第二蝶阀(6)与板上出风管(5)的一端连通,所述板下出风管(2)和板上出风管(5)之间通过第三蝶阀(4)连通,所述水箱(10)的底部连通有降温水循环管道(9),所述降温水循环管道(9)的一端与板下出风管(2)的表面抵接用于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建叶坤夏鹏华王晓龙陶双强张德三王松王建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