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调整电解铜箔表面质量的辊型优化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5142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调整电解铜箔表面质量的辊型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传动辊与收卷辊之间设有两根上下间隔分布的过渡辊,辊形方程为R(x)=A3*X^3+A2*X^2+A1*X^1+A0,根据辊形方程指导不同凸度和长度需求的辊身设计和磨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运用一种带有凸度控制的过渡辊张紧原理进行灵活调控倒八字缺陷,减少停机打表调整,灵活修正倒八字现象。同时提供一种辊形方程指导凸度辊的设计加工,通过设计不同辊形凸度值CRZ、辊身长度L、以及中间辊径直R来确定棍形方程系数A0、A1、A2、A3,获得辊型曲线即为上下凸度辊的磨削曲线。曲线。曲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调整电解铜箔表面质量的辊型优化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箔机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调整电解铜箔表面质量的辊型优化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解铜箔主要生产工艺为溶铜
‑‑‑
生箔
‑‑‑
分切
‑‑
包装
‑‑‑
入库。在生箔环节中,阴极辊上剥离铜箔后经过剥离辊,展平辊,导槽辊,前张力辊,防氧化槽辊,烘箱,后张力辊后进行收卷。如图1所示,倒八字经常出现在后张力辊与收卷之间,倒八字缺陷受到阴极辊水平度、前后张力辊水平度影响较多,在生箔过程中无法停机调整水平。当生箔作业开始时出现倒八字现象,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将无法获得符合客户要求铜箔产品。目前针对倒八字现象,在铜箔行业还没有一种设备或方法可以预防和调整。
[0003]贾永良,宋铁峰,陈亮龙等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可防起皱的生箔装置”(CN 109930181A)中涉及一种采用闭环控制使铜箔的张力波动小于0.3KG装置,快速生产的超薄铜箔采用大辊径传导辊传导大于200mm,可以使箔面应力分散,有效的解决快速生产的超薄铜箔在传导过程中容易起皱的问题。丁士启,孙尧,王同明等在专利技术专利“一种生箔机收卷张力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CN 111014340A)提供一种生箔机收卷张力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其利用参数更新模块与PID控制器进行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多控制器参数的整定问题,使得PID参数能够随系统工况改变而自适应变化。以上专利主要为设置一种张力控制的闭环系统,涉及较为复杂的张力控制。在电解铜箔行业实际生产过程中,运用更多的是前张力与后张力调控,且没有涉及一种倒八字调整装置及方法。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号CN107096799B公开了适用于单机架六辊CVC平整机组的辊型优化设计方法,所述的辊型优化设计方法以过焊缝及正常轧制过程中产品大纲内所有带钢的板形都最佳为目标,求解辊型优化目标函数,得到适合于单机架六辊CVC平整机组过焊缝及正常轧制过程的轧辊辊型优化曲线。该专利是用于带钢平整工序的,处理对象并非是铜箔,无法借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铜箔表面出现倒八字形条纹缺陷的处理方法,为此提供一种能够灵活调节的适用于调整电解铜箔表面质量的辊型优化设计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调整电解铜箔表面质量的辊型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传动辊与收卷辊之间设有两根上下间隔分布的过渡辊,辊形方程为R(x)=A3*X^3+A2*X^2+A1*X^1+A0,根据辊形方程指导不同凸度和长度需求的辊身设计和磨削,其中x为辊身长度坐标,A0、A1、A2、A3为方程系数,R(x)为辊身长度坐标为x时,过渡辊的半径,A3=(CRZmax

CRZmin)/3L
2*
S,A2=

(CRZmax+CRZmin)/L2

(CRZmax

CRZmin)/2LS,A1=(ΔR

A2 L 2

A3 L 3
)/L,A0=R/2

A1(L/2)

A2(L/2)2‑
A3(L/2)3,CRZmax是过渡辊凸度的最
大值,CRZmin是过渡辊凸度的最小值,L是两根上下间隔分布的过渡辊的总长度,S是两根上下间隔分布的过渡辊的相对位移,R是过渡辊在辊身坐标为L/2处的半径,ΔR是上方的过渡管辊在Lm处的半径与下方的过渡辊在0m处的半径差,ΔR=A1 L+A2 L2+A3 L 3

[0007]上述方案中两根上下间隔分布的过渡辊左右移动间隙为
±
300mm。
[0008]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渡辊的辊形凸度取值范围是[

0.1,+0.15]。
[0009]上述方案中所述两根上下间隔分布的过渡辊的两端分别通过左窜动机构和右窜动机构与机架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运用一种带有凸度控制的过渡辊张紧原理进行灵活调控倒八字缺陷,减少停机打表调整,灵活修正倒八字现象。同时提供一种辊形方程指导凸度辊的设计加工,通过设计不同辊形凸度值CRZ、辊身长度L、以及中间辊径直R来确定棍形方程系数A0、A1、A2、A3,获得辊型曲线即为上下凸度辊的磨削曲线。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现有技术中铜箔表面出现倒八字条纹照片;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3]图3是图2中收卷装置示意图;
[0014]图4是图3的立体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辊型曲线图;
[0016]图中,1、磨刷辊,2、阴极辊,3、剥离辊,4、挤酸压辊,5、挤水辊,6、挤酸辊,7、展平辊,8、刀槽辊,9、导辊,10、防氧化液液下辊,11、导电辊,12、挤液辊,13、烘箱,14、风箱,15、出口导辊,16、前张力辊,17、后张力辊,18、传动辊,19

1、上过渡辊,19

2、下过渡辊,20、跟踪辊,21、收卷辊,22

1、左窜动结构,22

2、右窜动结构,23、收卷电机,24

1、左配重环,24

2右配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2

4所示,电解铜箔的制备流程如下:磨刷辊1磨刷

溶铜硫酸铜电解液
‑‑‑
阴极辊2电沉积生箔
‑‑‑
剥离辊3剥离
‑‑
展平辊7
‑‑‑
刀槽辊8进行切边
‑‑‑
前张力辊16
‑‑‑
导辊9
‑‑
防氧化液液下辊10
‑‑‑
导电辊11
‑‑‑
挤液辊12
‑‑‑
烘箱13
‑‑‑
风箱14
‑‑‑
出口导辊15
‑‑‑
后张力辊17
‑‑‑
传动辊18
‑‑‑
上过渡辊19

1和下过渡辊19
‑2‑‑
收卷辊21。挤酸辊6的作用是挤干铜箔表面多余的酸液,挤酸压辊4的作用是配合挤酸辊。挤水辊5的作用是挤出铜箔表面多余的水,防止出现水印。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关键点在于传动辊后方的收卷装置(见图3、4),其组成包括传动辊、上过渡辊19

1和下过渡辊19

2、收卷辊21、跟踪辊20、左窜动装置22

1、右窜动装置22

2、23收卷辊电机、24

1和24

2左右配重环。
[0019]使用时,从传动辊上方将铜箔牵引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调整电解铜箔表面质量的辊型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在传动辊与收卷辊之间设有两根上下间隔分布的过渡辊,辊形方程为R(x)=A3*X^3+A2*X^2+A1*X^1+A0,根据辊形方程指导不同凸度和长度需求的辊身设计和磨削,其中x为辊身长度坐标,A0、A1、A2、A3为方程系数,R(x)为辊身长度坐标为x时,过渡辊的半径,A3=(CRZmax

CRZmin)/3L
2*
S,A2=

(CRZmax+CRZmin)/L2

(CRZmax

CRZmin)/2LS,A1=(ΔR

A2 L 2

A3 L 3
)/L,A0=R/2

A1(L/2)

A2(L/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全乾曹盛强王军平李杰黄凤机李纯枝曹露黄林王鸿国黄国平周盛夫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华创新材铜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